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伽利略卫星,是木星的四颗主要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的统称。天文望远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认识太阳系中一颗卫星,这便是月亮。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木星,发现了它的四颗卫星。为了表彰伽利略的功绩,天文学家把这四颗卫星命名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的学名是:木卫一,伊奥(IO);木卫二,欧罗巴(Europa);木卫三,盖尼默德(Ganymede);术卫四,开列斯托(Callisto)。  相似文献   

2.
保加利亚学者最近经过电脑分析认为,人的肉眼最多可以看见天上的2500颗星星。 保加利亚《言论报》近日报道说,实际上有8479颗星星在肉眼的可视距离之内,但人们实际能看见的星星在此基础上要大打折扣。原因有二:一是约有一半的星星总是躲在地平线下,而人的目光又不能拐弯;二是大气层总是同观星者捣乱。 该报报道说,这一数字相对于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星星数量来说少得可怜。美国天文学家通过架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智利的天文望远镜,总共可以观察到3亿颗星星。肉眼能看见多少星星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3,(10):73-73
天上星星知多少?近日在悉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说,整个可见宇宙空间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并称这是“目前为止最为精确的观测数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博士西蒙·德赖弗报告说,他的研究小组使用国际上功能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在地球附近空间选择一个区域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元即将在欧洲大陆流通,南欧天文观测站也正在忙于建造一座取名泛欧洲大型天文望远镜VLT。超大型天文望远镜显然是对天文学观测发起新挑战,目前其聚光能力再攀新高无人企及。VLT天文望远镜的主镜是现在世界最大的单片透镜,直径对英尺,重对吨,现已安装在南美洲智利一座高山之巅观测站上。旨在显示其观测能力的一系列测试中,VLT天文望远镜产生的图像在清晰度上可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姻美——鉴于该天文望远镜实际只峻11/4,因此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到2001年当4片同类型镜面合拢即可形成52英尺的超大型天文望远镜,届时其聚光…  相似文献   

5.
当光学天文学家注视着从有缺陷的哈勃天文望远镜得到的第一幅有用图像之时,他们那些企图通过γ射线来研究宇宙的同事却正准备发展哈勃望远镜的新伙伴——大型γ射线观测器.耗资55千万美元的γ射线观测器(GRO)目前在佛罗里达卡那维尔角(Cape Canaveral)的肯尼迪空间实验中心,等待着航天飞机将其送入轨道.只是现在航天飞机发射计划一再受阻,从今年4月推迟到11月,又从11月推迟到明年3月.这颗观测卫星的发射,可望使天文学家借助这种宇宙所产生的最强射线之一来全面研究宇宙.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的进展得助于观测工具的发展。为了揭示更深刻的宇宙之谜,人类必须建造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0世纪巨型望远镜的庞大身躯已经远胜于恐龙,21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则将兴建在它们的新“家”月球上。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天文观测经历了3次伟大变革。第一次是从肉眼观测发展到光学望远镜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相似文献   

7.
400多年前,伽利略在意大利的帕多瓦,利用他自制的极其简陋的天文望远镜,便清晰地观察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以及木星的卫星,甚至还发现银河其实是由一颗颗独立的星星组合而成。今天的人们就是远离城市上百千米,也难以目睹那样的美丽景观了。在明亮的城市夜晚,我们再也不能怡然自得地"数星星"了。如今的天文爱好者要想观测星象,必须驱车上百千米,甚至更远,把自己的天文观测地点"转移"至"夜幕足够黑暗"的深山老林中,才能顺利地数到星星。  相似文献   

8.
正越靠近银河系中心,天体的分布越密集,因此,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简称"银心黑洞")运行的恒星很难被观测到。但在超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下,科学家还是在银心黑洞附近发现了5颗新恒星,其中名为"S4714"的恒星的运行轨道最靠近银心黑洞——两者的最短直线距离只有12.6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为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  相似文献   

9.
杨捷兴 《科学通报》1984,29(2):98-98
1983年4月25日,英国J.戴维斯在检测红外天文卫星观测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天龙座(靠近天鹅和天琴座边界)有一颗快速移动的天体。据4月27日和5月2日的观测证明,此天体是一颗新彗星。5月3日,日本荒木和英国G.E.D.阿尔科克也先后独立发现了这颗彗星。新彗星正式编号为1983d,命名为IRAS-ARAKI-ALCOCK彗星。  相似文献   

10.
整整4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始用最早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探索宇宙。从那以后,人类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尺寸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目光”也越来越锐利……为纪念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2007年年底,联合国大会正式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  相似文献   

11.
正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望远镜都在热烈欢迎然后挥手告别一个新的太阳系访客——一颗快速移动的小行星,或者可能是一颗彗星。美国宇航局(NASA)2017年10月26日宣布,这可能是人类观测到的第一个造访太阳系的星际物体,该天体已被天文学家发现并观测到。这颗不寻常的"星外来客"是由檀香山夏威夷大学运营的"泛星计划"1号望远镜10月19日发现的,当时该望远镜正在执行为NASA寻找近地物体的例行夜间巡天任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太阳观测卫星(SMM)1987年10月观测到两颗掠过太阳运动的彗星。作为掠过太阳轨道上运动的彗星,有称为十字星(Krcuz)的一群。1965年出现的池谷、关彗星令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3.
小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由物镜、目镜及副镜组成的镜筒,是天文望远镜最主要的部件。除了少数小型望远镜可以拿在手中进行观察外,大多数天文望远镜必须有一个坚固的、能灵活方便地使镜指向天空任何观测目标的支架。望远镜的这种支架称为机架。根据望远镜的不同要求,望远镜的机架分成地平式和赤道式两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作天文望远镜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望远镜层出不穷。天文望远镜的不同,主要在于物镜的选择、副镜的安装配制等方面的不同。 物镜是望远镜对着天体的那块镜片,它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反射镜。物镜是天文望远镜光学部分的主件,它的作用是:①将遥远的天体在近处成像,便于观测研究;②大量收集天体发出的光。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也有两个作用:①放大天体所张的角距,以利于观察某些天体(如行星、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5.
由欧洲和美国宇航局于1995年12月发射的SOHO卫星(太阳和日球天文台)近日又发现了一颗新的彗星。据意大利安莎社14日报道,这是它在9年的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第750颗彗星。SOHO卫星将这颗彗星的形状拍成照片,并被发表在SOHO网站上。由于拥有先进的日冕仪,SOHO卫星成为天文史上发现彗星数量最多的天文探测卫星。SOHO卫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宇航局(ESA)开展的一个太阳联合监测计划,因此,SOHO卫星又被称为“太阳和日球天文台”。SOHO卫星发现第750颗彗星  相似文献   

16.
<正>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又名泰坦),是太阳系中一个离奇的世界。它很像我们的地球,有浓密的大气、流动的液体和形态各异的地表。它的发现者是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55年3月25日,惠更斯用他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在土星旁边的土卫六。此后,人们便开始对这颗星球倍加关注,因为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最近观测到宇宙"旋转木马"VFTS102,这是迄今观测到自转速度最快的超大质量恒星,其赤道区域环绕轴心以每秒600千米的速度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如此之高的自转速度几乎能将这颗恒星撕裂。VFTS102非常炽热,是一颗高度发光的恒星,亮度为太阳的10万倍。这颗恒星曾拥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信息     
超新星的神秘伴星美国天文学家在今年2月首次被智利洛斯坎帕纳斯天文台观测到的超新星附近,发现了一颗神秘的星状天体。上述超新星是一颗比太阳重30倍的星的爆发差不多有400年没有着到了。上周,天文学家在加拿大温哥华集会,交流了有关这颗超新星的资料。设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伯特·尼森松报告观测到这颗超新星的一颗神秘伴星,激起了最热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近日通过了国家验收。耗资2.35亿元人民币、貌似导弹发射架的这座超级望远镜超过15层楼高,由口径3.6m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口径4.9m的球面主镜和焦面组成光学系统。成像的焦面上装着4000根可自动定位的光纤,连接16台光谱仪实时记录数据。这座望远镜每次夜间观测1.5h,最多可获得4000条天体光谱。未来3~5年,科学家将用它获得2.4万平方度范围内250万颗恒星、250万个星系、150万个亮红星系以及100万个类星体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最有力的工具或许并不是天文望远镜或计算机,而是人类的想象力。有了它,我们会无意识地渴望着把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那些“补丁式”的研究拼接起来,缝合成一床有条有理的“知识棉被”。利用它,我们还将知道我们短暂的人生是怎样与行星、恒星、星云以及星系联系在一起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和其他观测小组已经发现了12颗左右的行星在围绕着其他恒星作轨道运动。最近,我们小组又独自发现了5颗这样的行星。这些发现,使得人与宇宙的关系之中最关键的部分突现了出来。从已经发现了的33颗太阳系外行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