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原陆壳“稳定”区已经初步具备陆壳特征,沉积区属于稳定的浅海,其沉积物来源于同期的稳定陆岛.  相似文献   

2.
论地洼学说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洼学说是融大地构造学、成矿学及地壳动力学等为一体的综合理论体系,对人类认识地壳的演化运动规律、地壳中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开发和利用地壳中的矿产资源等,都有重大的贡献.作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的8个方面论述了地洼学说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滇中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经历了原陆壳活动阶段、原陆壳“稳定”阶段、地槽、地台和地洼5个阶段,留下了相应的构造层.前地槽构造层包括活动和稳定2种类型,具有面状分布的特征,代表陆壳演化初期刚性较低的地壳特点.地槽构造层以大红山群、昆阳群和澄江组为代表,但邻区出现分异现象.地台构造层的特征表明最迟在寒武纪,本区壳体接合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但从奥陶纪开始古地台边缘出现陆缘扩张现象,形成局部扩张槽.地洼阶段具有中亚壳体和东亚壳体过渡性特点,地洼阶段开始的时间与东亚壳体的相同,而激烈期时间与中亚壳体的相同.通过构造层特征的分析,认为滇中及其邻区壳体成长经历了接合、同化、分异、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1)壳体的定义、类型,一般特征、演化及运动方式和形成机理;(2)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探索壳体演化运动和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地洼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在现阶段,地洼学说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比较复杂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理论体系。这里论述了:(1)活化地区(地洼区)的概念——阐述这个构造单元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鉴别标志、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点;(2)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阐明地壳构造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即动定递进律;(3)递进(地洼)成矿理论——论述地壳中成矿作用演化规律与地壳构造演化规律的关系、构造成矿概念以及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南部于中新生代地洼发展阶段发育许多推覆构造,基本特征与发育于地槽褶皱带的阿尔卑斯式推覆构造不同,表现在:数量多,分布广,单个推覆构造规模较小,推覆方向各异,成因类型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较全面的资料数据,论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硅化岩-交代石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交代机制、成因及与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型相、地壳运动型式、地貌、新构造等项特征分析。认为本地区经历了前地楷阶段、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金矿床是在多次构造─—岩浆活动中于中生代燕山晚期地洼阶段形成。太古界胶东群是本区金矿床主要矿源层。岩浆活动主要起成矿物质转移站作用;构造活动控制金矿的形成分布和矿体的规模、形态等。金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多成矿作用、多控矿因素多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多成因类型等特征,属于漫──壳矿床。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9.
利用Maplnfo软件对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地洼学说区划图进行了分层矢量化并建立了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图层包括:地质底图,三级构造单元,主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及主矿床(点)。在此基础上,对各构造单元中的各类矿床进行了空间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在不同地洼构造类型中的含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遍及全区的火山-侵入杂岩。作者根据区域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西太平洋板块构造格局的研究成果,认为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不同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具有大陆板内向活动大陆边缘过渡的特征,构造变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是在中生代全球构造运动背景之下.亚洲大陆板块与南半球洋中脊体系和库拉-太平洋板块三者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壳的三大基本构造单元——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统计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差别,探讨了由此反映出来的深部构造特点。重点探讨了中亚地洼区与华夏型地洼区在地球物理特征和深部构造上的异同;对三个残留地台现阶段的构造运动状态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在综合分析各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深部构造形成演化的可能原因的基础上,从地球物理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地壳演化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所知,著者于50年代提出的地洼区具有重要的成矿作用。本文据较新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要总结。中国东部的地洼区属华夏型,其主要内生矿种为与酸性、中性以至碱性岩有关的有色金属(特别是钨锡钼锌锑等)、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及放射性元素。此外,煤、油气也丰富。内生矿床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型、斑岩型、爆发岩筒型、陆相火山岩型及热水型。外生矿床具有自身的特点。以煤为例,受地洼盆地控制,常可具有大的总厚度,因此可以在小面积内藏有巨大的储量。油气田以块断型及拱裂型为多见;任邱式古汗山型油藏是一特式。更重要的成矿特点是矿床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矿产的继承性及成矿递进性明显,成矿迭加作用常形成了矿产的“多代同堂”现象。“多因复成矿床”常见,已知包括三个模式:迭加富化、改造富化及再造富集。每一模式中又可分为若干形成方式,产生于不同的大地构造条件,各受相应大地构造成矿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东北和华北太古宙地体和国外同类组合相比有特殊性,如麻粒岩多为非亏损型,仅有少量亏损型,未见熔融残留型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前寒武纪古陆稳定与活化反复交替进行的准地台型发展历史。很可能早期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下陷与抬升震荡频繁,振幅不大,因此深部下地壳岩石(残留型或亏损型麻粒岩以及堆晶相层状岩体)较少出露,上部表壳岩和BIF得以较多保存,绿岩盆地发育不好,稳定性差,变质较高,形成了以“钾质”为主,无红(风化壳型铁矿)少绿(绿岩带)、透镜状BIF广泛分布于中一高级片麻岩中的地质景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从多种成矿物质来源、多阶段多期次成矿、多种成因类型、多种控矿因素、多种矿化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小寺沟铜钼矿床成矿特征的。  相似文献   

15.
王洪海 《科技资讯》2013,(18):139-139,173
六盘山地区白壬纪六盘山群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完整。地层区划属泰祁昆地层区祁连-北泰岭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序列白下而上由三桥粗,和尚铸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构成。通过对各岩石地层单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表明,白差纪六盘山群地层发育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白噩纪初期(三桥期)以陆相冲积扇主,早期(和尚铺期-李洼峡期)发育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沉积,气候由干热逐渐转向温湿;中期(马东山期)湖泊发育到鼎直时期,此时湖水最深,湖面囊广,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晚期(乃家河期)为湖泊衰亡期,发育半深湖相-成化湖泊相沉积。乃家河期末,晚期燕山运动使盆地抬升,湖泊迅速消亡,结束了早白量世六盘山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介绍了地洼学说成矿理论的基本概念、地洼区的分布及其矿产特征,着重论证了地洼学说成矿理论的找矿意义及国内外对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地区寒武-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屡序完整.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贺兰山小区.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辛集组、朱砂洞组、陶思沟组、胡鲁斯台组、阿不切亥组、马家沟组、米钵山组构成.通过对各岩石地层单位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表明,贺兰山地区寒武-臭陶纪为陆表海沉积,其地史演化由陆源碎屑海岸—浅海陆棚—台地边缘浅滩—台地潮坪相—陆棚内缘斜坡相组成.整个寒武纪时期基本以滨海-浅海为主,奥陶纪期间地壳缓慢下降,海侵逐渐扩大,奥陶纪中叶达到高潮形成次深海.奥陶纪晚期受构连运动的影响,地壳隆起,海水退去结束了陆表海沉积,贺兰山地区进入风化剥蚀阶段.  相似文献   

19.
志丹地区延长组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究志丹地区延长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演化,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石油聚集区.方法 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10,长9,长8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7北部为三角洲前缘,南部发育深湖亚相;长6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发育达到鼎盛时期;长4+5,长3,长2三角洲逐渐萎缩,其北部均为三角洲平原,南部为三角洲前缘及浅湖;长1演化为三角洲平原.结论 分支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川东地腹区长兴组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为泥晶化、填积、胶结、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其中白云化和溶蚀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起控制作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类等是很好的盖层,因此,礁气藏是典型的岩性-成岩圈闭型气藏。对北部、东部的“干死型”和南部、西部的“淹死型”生物礁成岩序列也有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