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现代科研型大学的核心观念——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就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德国科学家威廉·冯·洪堡在十九世纪初提出的。德国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却与洪堡理想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在庆祝它的75岁生日之际,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独立研究机构网拥有巨额公共拨款加上几乎是彻底的科学与管理自主性,使全世界科学家羡慕不已。这是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中旬,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可能由天然气爆炸形成的海底大坑。这或许能解释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百慕大三角。2016年3月中旬,挪威科学家宣布在巴伦支海(北冰洋接近欧洲大陆边缘海)发现海底大坑,并且相信它们由天然气爆炸形成。科学家们提出,这一现象或许能解释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百慕大三角。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三名澳大利亚科学家获取了一批第一手资料,证实了戒烟者的肺可能重新得到恢复——但只能是局部的恢复。这三位科学家借助一架计算机来帮助分析吸烟者的呼吸气管内所发生的细胞结构变化。从他们所得到的全部数据来看,这三位科学家进行了三方面测量——呼吸气管壁的厚度,所出现  相似文献   

4.
2017年10月中旬,科学家宣布探测到时一空组构中的涟骑——引力波,而这些引力波来自于一对死亡恒星——中子星的相互碰撞。这是科学家首次目睹两颗中子星的合并。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破解几十年来的一大奥秘:宇宙中的许多重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的研究。在纳税人的支持下进行,因此科学家的成果,理应为公众所了解。但是,如果科研成果——尤其针对有害人类安全的疾病的研究成果——的公开,会被某些人掌握并且不正当使用呢?公开还是不公开,这是个大问题。本文是科学家、相关组织、政府,就禽流感这一疾病.在这一议题上所展开的一场正在进行的辩论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于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打乱了科学家预报气候的计划——科学家了解到的北极气候变化要比预想的快——因此不能期望计算机程序根据今天的气候条件来预报明天的气候变化.4月中旬,<自然>杂志刊登了有关这一挑战的评论,而在这一评论中的样本就是格陵兰岛.  相似文献   

7.
雷钧  顾鸣敏 《世界科学》2005,(10):16-17
科学家们为我们展示了整幅转基因水稻的蓝图——全世界超过半数人口的粮食:这正是科学家们曾经梦想的巨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前沿     
《科学之友》2020,(4):4-5
正科学家意外发现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在搜寻系外行星时,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TOI 700 d。这颗行星由美国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发现,它是一个遥远太阳系中的三个天体之一。它并不像周围的天体以及科学家发现的大多数行星,它的大小和地球类似。另外,它围绕恒星公转的距离允许其表面存在液态水。作为一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TOI 700 d还位于其公转恒星的宜居带,这对科学家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美国蒙大拿州出土了一具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暴龙的骨骼化石。科学家在这头暴龙的大腿骨化石内发现了骨髓。当时,科学家需要借助直升飞机采运输这块骨化石,但是为便于使用直升机的吊索,必须把这根腿骨化石一分为二,由此就暴露出了骨内残存的软组织——骨髓,这是科学家所完全没有想到的。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10.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在与德国科学家们关于阴极射线本性的论战中确认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而不是"波",颠覆了长期以来被公认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论。但是,30年后他儿子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戴维逊却又证明电子是"波"。那么你从这电子"波粒二象性"发现的曲折过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兰西 《科学之友》2006,(7):20-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颗小行星正风驰电掣奔向地球。为此,科学家决定发起一项离奇的末日救地球任务——“劫持”另一颗无害小行星,撞向这颗杀手小行星,从而使它偏离地球轨道!科学家设计“末日救地球”新法科学家相信,直径100m左右的小行星每隔几百年就会撞击一次地球,  相似文献   

12.
谢懿 《世界科学》2004,(4):13-14
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等待银河系中的下一次超新星爆发,与此同时,地面上各种用来捕捉超新星爆发的仪器设备也正严阵待——记录那些极为重要的数据——不过这可能还要等上几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8月.科学家宣布说,他们在“星尘号”飞船带回的彗星尘埃样品中首次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这一发现支持了一些科学家对地球生命产生于彗星的假设,对揭示生命起源之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在这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们正在公开或秘密地研制属于人类自己的飞碟——人造飞碟。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推进植物学研究的进展.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HI)与戈登一贝蒂摩尔基金会(GBMF)展开了合作,在全美国挑选了15位最具创新精神的植物科学家加入一个新启动的计划——该计划将大幅提高基础植物学所需的研究经费。加入这一计划的15位科学家将成为HH—MI—GBMF的研究人员,并获得他们在创新研究上所需要的支持,这些科学家分别来自美国各地的13个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技的崛起、古怪而特殊的科学家群体等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新科学统计报告中的突出亮点。科学家每天都在发现新事物,但是科学政策的趋势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对于关注这些趋势的人来说,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最新科学统计报告中的一些内容——中国继续缩小与美国竞争全球科技领先地位的差距——听起来那么熟悉的原因。"许多指标美国仍然领先,但随着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在科技活动中所占全球份额正在下降。在一些对  相似文献   

17.
暗能量几乎占宇宙总物质能量的四分之三,但它的奥秘仍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宇宙中被称为"暗能量"的一种神秘力量,发现已近10年了。在这期间,它就像一棵卧倒在地面的红杉树,横挡在科学家前进的道路上,使他们无法到达物理学中的那片神圣领地——关于物质及其基本作用力的根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吴凡 《大自然探索》2006,(11):32-37
在以千年、万年和亿年为单位的遥远未来,地球与宇宙将会发生什么?——地球上形成超级大陆,海水被全部吸入地球内部,无数彗星撞击行星,强力伽马射线袭击太阳系……这就是一些科学家所描绘的地球与宇宙可能的未来情景。  相似文献   

19.
奇云 《世界科学》2005,(7):39-40
蜂鸟能停留在空中某处长时间盘旋,这让它在鸟类中独树一帜。科学家过去认为蜂鸟其行为更像昆虫,但在6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普通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位年轻科学家聚会第64届林道大会——在6月底、7月初于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的第64届林道大会上,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600余名年轻科学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包括癌症、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研究的新认识,其中包括30名参会的中国博士生。本届林道大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女性参加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2%,男性占48%。为使读者了解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健康问题上的思考和见解,本刊辑选了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