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激发氧,即O2(^1Δ),是驱动氧碘化学激光器的驱动源。O2(^1Δ)通常由碱性过氧化氢溶液与气态氯反应而获得。一种新型单重态氧发生器已经通过分析和实验鉴定。这种新型发生器是利用碱性过氧化氢(BHP)的均匀液滴作为液相反应表面。在发生器里气态氯和O2(^1Δ)在许多液滴之间流动。参加O2(^1Δ)转换反应的氯的份额,依赖于耦合气体和液体流场、扩散质量迁移及均匀气体、液体和交界面的化学反应。一维流  相似文献   

2.
陈琦  朱彤  李宏军  丁杰  李怡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2):1518-1522
由于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原位观测反应动力学过程对揭示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对NO2在NaCl颗粒物表面反应的原位观测,将显微Raman光谱技术应用于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原位研究.结果表明:NO2在NaCl颗粒物表面的初始反应几率γ0为8.6×10-5,反应最终在NaCl颗粒物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NaNO3的饱和层,阻碍反应继续进行.该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的研究,其1 μm左右的横向空间分辨率对进一步开展单颗粒研究有极大优势,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阐述了STM在表面结构的观测、表面化学反应、表面微细加工、单原子操作、电双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选择腐蚀技术,提取了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中Fe-Cr纤维,并测定了其电极电位。通过间歇式盐水喷雾实验和极化曲线测定,研究了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在HSO^-3和/或C1^-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用扫描电镜对腐蚀产物和腐蚀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中,E(Cu)〈E(Fe-Cr),故Cu基体为阳极,而第二相Fe-Cr纤维为阴极。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在(NaHS03+NaC1)和NaHS03介质中的E(Fe-Cr)-E(Cu)显著高于NaC1介质中的E(Fe-Cr)-E(Cu),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在NaC1介质中的腐蚀失重最小,在NaC1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势扫描方法探讨了醋酸-醋酐有机体系中Mn(Ⅲ)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生成Mn(Ⅲ)的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Mn(Ⅲ)主要以Mn(OAc)2形式存在时,Mn(OAc)2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生成Mn(OAc)3;电化学反应的特点是低电流密度为电化学反应步骤所控制,而高电流密度为混合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多孔活性碳基体上制备掺硼金刚石涂层多孔电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表征了金刚石膜的表面微观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形态为球形,金刚石膜电极具有很宽的电势窗口,在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介质中分别为4.4V、4.0V和3.0V。在铁氰化钾电解液中,金刚石膜电极表面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活性,在表面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准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在类仿生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阳极氧化后的钛表面直接得到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通过极化测量和电化学反应分析探讨了在类仿生溶液中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过程,提出了电化学反应、扩散和涂层生长3个阶段的反应机理,理论计算的电化学反应电位和极化曲线所测得的转折电位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仿生溶液中直接电沉积HA涂层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通过控制pH值和溶液成分制备出不同性能的HA涂层。  相似文献   

8.
磁场电化学光整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磁场电化学光整加工中离子运动轨迹方程,通过旁通分析了磁场对光整加工的作用及整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磁场活跃了离子运动轨迹,改变了离子到达试件表面的方式,从而改善了表面粗糙度;(2)磁场的搅拌作用,加强了液相对流,离子的扩散和迁移,改变了电化学反应,使极间电流强度增大,加工效率提高;(3)磁场、电场和电极间隙存在最佳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的界面pH测量复合装置,原位研究了不同沉积电位下Ni(OH)2电沉积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pH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阴极过电位对电极表面pH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电极表面沉积物使得界面微化学环境更加复杂.当阴极表面施加一定电位后,电极/溶液界面pH值快速上升后达到平衡,且阴极过电位越大,达到平衡pH值的时间越短,界面pH值越高.并结合界面pH值变化和Ni(OH)2相关热力学数据,讨论了阴极表面金属氢氧化物电化学沉积机理.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SiO2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表面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改性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该过程将纳米SiO2的缩合形成过程与功能化改性同步进行,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失重分析(TGA)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粒子的表面化学结构、形态和分散性以及粒子中MPS的含量。结果表明,原位一步法制备的MPS改性纳米SiO2粒子粒径约75nm,基本上呈单分散状态,且含有大量的MPS功能性基团,其表面密度为3.45μmol/m2。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水堆是国际第Ⅳ代核能系统论坛推荐的6种第Ⅳ代核电反应堆堆型之一,与现有的轻水堆相比,具有热效率高、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本文建立了MCNP程序下的超临界水堆堆芯物理计算模型,解决了燃料组件几何结构过于复杂精细难以建模的技术难题,考虑了堆芯轴向冷却剂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以超临界水堆堆芯模型为基础,计算了堆芯径向中子通量密度分布,提出了展平堆芯功率分布的设计方案;计算了堆芯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分布,讨论了控制棒不同作用方式对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峰的偏移影响,确定了超临界水堆控制棒应采用由下向上插入的方式。研究结果为超临界水堆的设计制造、安全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超临界水堆未来的设计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酸浸反应器是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关键设备。基于连续管式反应器具有环境清洁、连续操作和利用率高等优点 ,文章研究了高岭土酸浸连续管式反应器体积的计算方法。指出对影响反应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盐酸的初始浓度、氧化铝浸出率、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应加以综合考虑 ,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 ,从而计算确定反应器体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的堆芯参数和套管结构,对聚变-裂变增殖堆包层的进行了初步中子学设计。基于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堆芯参数提出了采用套管结构,以天然金属铀为燃料和硅酸锂为氚增殖剂的快裂变-增殖堆包层的初步中子学设计设计方案。使用FENDL 2.1核数据库及MCNP程序自带的核数据库,用MCNP程序对套管结构快裂变-增殖堆包层进行一维的方案筛选及三维中子学的计算分析。计算分析包层内的一维功率密度分布、产氚率、钚增殖率分布,通过优化设计分析给出合理的包层设计方案,并计算氚增殖率TBR、能量放大倍数M、有效增值系数keff、裂变增殖比等参数。  相似文献   

14.
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等离子体热解/气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热等离子体具有极高的反应温度、超快的反应速度和高焓,在热解/气化系统中引入热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可以显著提高热解/气化强度和效率。因此,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处理被认为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废弃物处理替代技术之一。本文从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系统入手,综述各种系统中使用的反应器类型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管壳型固定床二甲醚合成反应器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管壳型固定床二甲醚合成反应器进行了数学模拟。选取CO、CO2加氢合成甲醇、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反应为独立反应,CO、CO2和二甲醚为关键组分,建立了管壳型固定床二甲醚合成反应器的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得到了管内各组分气体浓度和温度分布;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对二甲醚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IBAC工艺对洗浴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为主的处理工艺对洗浴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的浊度、高锰酸盐指数、LAS和浴臭平均值分别为2.46 NTU,3.2mg/L,0.13mg/L和0级臭味,为了保证整体工艺的出水,IBAC进水的浊度要小于10 NTU;通过GC/MS的检测,IBAC对这种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在运行10个月后的IBAC上,人工固定化的工程菌仍占优势,活性炭也具有较高的碘值和亚甲兰值.IBAC的净化作用是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为主、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和二者的协同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17.
 快速热裂解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之一。移动式快速热裂解设备以移动工厂化的作业方式将分散的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品质生物油,大大减少了原料的运输成本。本文对移动液化装置的关键设备--反应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将燃烧室与反应器合为一体,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反应器的工作区;并采用Fluent 6.2软件分别对传统和所设计的反应器进行了流态化模拟。结果表明,冷态条件下,两种反应器的流态化效果非常接近,新型反应器完全能够满足工作要求。而与传统反应器相比,新型反应器具有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移动作业。  相似文献   

18.
稳态操作下的万吨级聚丙烯环管反应器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国内上世纪末从国外引进的Spheripol工艺聚丙烯生产技术及其反应器特点。基于丙烯聚合反应机理选定了合成聚丙烯的动力学方程,并判定了环管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反应器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温气冷堆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高温气冷堆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案,并运用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效率法对压水堆核电站热力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及对压水堆核电厂热力系统和高温气冷堆能量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分析给出了最佳运行参数范围.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高温气冷堆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且可以从多角度改善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论述以气相三氧化硫作为磺化剂与液相甲苯进行气液反应制备对甲苯磺酸的实验研究过程。通过降膜式反应器与鼓泡式反应器的实验对比,得出降膜式反应器优于鼓泡式反应器,产品色泽好,反应速度快。用正交法进行优化工艺条件实验得出,温度为17-20℃,选取有机酸为定位剂,用量为1%,SO3气体浓度6%-9%,反应得到对甲苯磺酸纯度高。重复实验,对甲苯磺酸纯度平均达到93.44%,置信区间为92.46%-94.42%,置信度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