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一年中,波兰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是一些主要产品的生产情况: 钢产量增加了三十万吨。目前全国钢产量为战前的三倍半。光是诺瓦胡塔列宁钢铁厂每年就生产约一百万吨钢,该厂已订出计划,要把年产量增加到三百五十万吨。根据1957年煤的生产计划,去年应生产煤九千三百万吨,略少于1956年的产量。这一有计划的缩减,是为了限制和最后完全消灭星期日额外劳动的现象。目前煤矿  相似文献   

2.
大理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特级劳动模范李树楠教  相似文献   

3.
82A钢凝固过程中TiN夹杂析出热力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82A钢液凝固过程元素偏析及其对TiN夹杂析出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 Ti的偏析比远高于N的偏析比;凝固冷却速度从6 K/min增至600 K/min过程中,凝固冷却速度对Ti、N凝固偏析比影响不大;钢液初始Ti含量降至0.000 2%、初始氮含量为0.002%~0.004%时,在凝固末期仍有TiN夹杂析出.动力学分析表明,随着钢液凝固冷却速度的加快,凝固析出的TiN颗粒尺寸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4.
沈文荣,高级经济师,江苏沙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江苏省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荣获中国改革功勋。全国质量管理优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在沈文荣同志带领下,公司广大职工干部团结拼搏,负重奋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技改上水平,形成钢窗特色拳头产品,企业实现了高速高效发展,壮大了企业规模。从1989年起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行列。自1984  相似文献   

5.
从钢看世界     
钢的生产,是各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它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国民经济发展或停滞。因此,从钢的生产情况中,我们将会明显地看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经济力量方面的对比和变化。社会主义蒸蒸日上,产量猛翻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钢生产正以飞快的速度猛进。从1955年的六千九百一十四万八千吨,增加到1956年的七千五百多万吨,而1958年又有了更高速度的发展。在这一年中,又比1957年大约增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CSP漏斗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及凝固传热耦合模型。针对结晶器内铸坯角部受到强冷的特点,对结晶器内热流密度采用修正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热流密度修正系数对铸坯凝固坯壳表面温度计算精度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拉坯速率下结晶器内钢液凝固的特点,研究凝固坯壳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流密度修正系数后,铸坯凝固坯壳角部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际情况更相符;提高拉坯速率可使铸坯凝固坯壳厚度减小;拉坯速率较大时凝固坯壳厚度随铸坯距弯月面距离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拉坯速率为3m/min时,凝固坯壳在生长过程中厚度的增长有短暂的停滞现象;凝固坯壳对钢液流动的影响较大,主要是由钢液有效流动区域减少及两相区额外动量阻损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钢铁等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不仅是标志人类进步的里程碑,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如何落实材料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材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十五大”提出,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Z000年翻一番,这就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可预见的未来,钢仍将是诸种材料中的“脊梁”。在80年代末,我国就进行过2000年钢产量的预测。当时就有有识之士预言,不到2000年我国钢产量便可超过1亿吨,1996年我国果然产钢1亿吨。根据当时的预测,2000年钢的…  相似文献   

8.
洁净钢氮化钛凝固细化技术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研究洁净钢凝固过程中TiN的析出和形核规律,通过试验探讨洁净钢凝固过程TiN形核并作为铁素体非均质形核核心,以及细化连铸坯凝固组织消除宏观偏析的可能性.利用基本凝固理论计算得出了TiN在凝固初期析出的条件,并利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TiN的实际细化效果.研究表明,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利用TiN形核是一种细化洁净钢凝固组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硼质量分数为0.0045%、氮质量分数为0.0039%的低碳含硼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验钢在凝固过程中BN析出和长大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研究了冷却条件对BN析出与长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溶质元素B和N在凝固前沿的微观偏析,只有当凝固前沿的固相率大于临界值0.981时,BN才能在凝固前沿析出;在凝固前沿随着固相率的增加,B和N均具有明显的偏析.当固相率接近于1时,硼在剩余液相中的实际含量远高于氮元素的含量,氮的扩散是BN长大的限制性环节;钢液冷却速率的变化对B和N元素的偏析无显著影响,而生成BN的尺寸随着钢液冷速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I 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简要回顾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钢铁工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0年来钢产量由1978年的3178万吨上升到1988年的5943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76万吨,增长8.6%;生铁产量由3479万吨提高到5704万吨;钢材产量由2208万吨提高到4689万吨,每年平均增长7.8%。这10年间,我国钢产量除1981年比上年下降4%以外,一直都是稳定上升的,60年代70年代那种大起大落或徘徊不前的情况已基本扭转。 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结构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有相应的进步。钢的增长是在铁钢比、平炉钢比、吨钢综合能耗逐步下降而材钢比、连铸比、低合金比逐步提高的合理趋势下取得的。表1是一些技术结构对比资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冶炼实验研究Mn、Cr和Ni对不锈钢凝固模式及铸锭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影响氮含量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合金元素对钢液与铸锭中氮含量影响的相互作用系数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氮含量的因素主要为钢液中氮的溶解度和不锈钢的凝固模式.增加钢液中氮的溶解度、改变凝固模式由F→FA→AF→A时,不锈钢的溶氮能力提高,氮气的溢出量减少,氮含量增加.随Mn含量增加,铸锭中氮含量线性增加,而随Cr和Ni含量增加,氮含量的变化均存在三个特征阶段.分析认为:Mn含量变化不改变凝固模式(FA),相互作用系数EMnN为-0.0286,与钢液中相近;而随Cr和Ni含量增加,凝固模式分别依次经历F→FA→AF→A和FA→AF→A模式,相互作用系数ECrN和ENiN非定值,分别为ECrN=-0.046和-0.011,ENiN=-0.011和0.033.  相似文献   

12.
"搭便车"这一说法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事物依傍著名的事物,并且尽量弄得与名物相同或相似,从而获益"、"应该付出代价或劳动而没有付出、反而获益的行为"、"借助各种有利条件来做自己的事情"等新义;"搭便车"结构的凝固与新义(比喻义)的稳定,与汉语中大量"1+2"音步的动宾隐喻式的三字格固定短语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出3种Ti、N含量相近但强度级别不同的帘线钢钢锭,研究钢液凝固过程中析出碳氮化钛(Ti(CxN1-x))夹杂的尺寸分布特点及其连续固溶体中TiC所占比例与钢中碳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帘线钢在凝固过程中的固液两相区温度随钢液碳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可使Ti(CxN1-x)夹杂析出的过饱和度增大,有利于其在钢液凝固过程中析出与长大。随着帘线钢强度级别的提高,钢样中尺寸大于4μm的钛夹杂的比例增加,其平均尺寸也相应增大;72A亚共析帘线钢中未检测到5μm以上的钛夹杂,而82A、92A过共析帘线钢中尺寸大于5μm的钛夹杂析出比例分别达到4.92%和9.52%;钢液凝固过程中析出的Ti(CxN1-x)夹杂中TiC所占比例也随帘线钢强度级别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Navier-Stokes动量方程和湍流低雷诺数k-ε方程,综合考虑能量守恒和钢液凝固与糊状区对流动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描述结晶器内钢液流动、传热及凝固过程的三维耦合数学模型。以实测温度和结晶器反问题模型计算出的热流为边界条件,模拟计算了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传热和凝固行为。钢液流动决定结晶器内的温度和热流分布,铸坯凝固受钢液流动和结晶器热流双重因素的影响。建立的模型以及由此得到的铸坯凝固非均匀特征可为进一步考察浇铸过程中纵裂和其他表面缺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两个产钢量最多的国家前苏联和美国,在达到他们最高年产量之后,都先后陷入困境,在激烈的世界性竞争面前,节节败退。他们的教训是什么?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吸取,在我国向1亿吨钢迈进的重要时刻,尤其应该这样做。作者不揣愚昧,愿陈已见,就教于方家。前苏联1967年达到1亿吨后,继续增加产量,1986年达到1.6亿吨,其它行业受其投资过大的影响,跟不上去(包括煤电运输),造成产业失衡,总体受挫。钢铁工业本身也情况日困,进口钢材逐步增加,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而  相似文献   

16.
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专门机构,运用新技术,培养专门人才,巴西的钢铁产量10年将近翻一番,跻身世界钢铁大国……翻开巴西的经济年鉴,钢铁工业的发展令人赞叹。巴西钢产t19了了年仅为1100万吨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有在岗教师和研究人员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硕士学位教师18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了解帘线钢中夹杂物,对钢液凝固过程析出夹杂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Al2O3夹杂物在凝固过程中先析出,且Al2O3夹杂物长大的限制性环节为[Al]在钢液中的扩散;当凝固分数为0.44时SiO2开始析出,且SiO2长大的限制性环节为[O]在钢液中的扩散;析出夹杂物的半径随着冷却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冷却速度为100 K·min-1时,凝固末期析出Al2O3夹杂物的半径为2.5 μm,析出复合Al2O3-SiO2夹杂物的半径为4.7 μm;随着凝固的进行,夹杂物中SiO2含量增加,Al2O3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4):I0006-I0006
马林,男,回族,1957年出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民族地区可持续研究中心主任,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商业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理事长、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冶金热力学和凝固偏析模型分析了Ti--IF钢凝固过程中TiN的析出特点.Ti--IF钢凝固前期钢液中TiN夹杂无法生成,固相中TiN源自低温固相析出;凝固固相分数达到0.64时,Ti、N组元在凝固前沿富集程度增加,凝固前沿固相中开始有TiN析出;凝固末期,Ti和N的富集程度进一步增大,固液相中均能有TiN析出.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TiN在铸坯中的分布,从铸坯表层到中心TiN数量和尺寸存在显著变化:从铸坯表层向中心方向TiN尺寸不断增大,平均尺寸从1~2μm增大到5μm,在距离表层70~80 mm处尺寸达到最大;在铸坯厚度中间位置,TiN尺寸较大,平均尺寸为5μm左右;在铸坯中心TiN尺寸又有所变小,平均尺寸为3μm左右;在铸坯表层TiN密集程度较高,在铸坯中间和中心TiN数量密集程度显著降低.IF钢铸坯中TiN析出时机及其尺寸和数量与Ti、N组元偏析和凝固冷却速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