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内幕交易一直以来困扰着各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内幕交易的负面影响尤为巨大,所以我国十分注重对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禁止证券内幕交易法律制度尚不完善,规制效果亦不理想。因此,认真研究我国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缺陷,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立法的清晰认识和理解,并为禁止证券内幕交易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幕交易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还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对内幕交易的规制一直是证券市场管理的难点,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对内幕交易进行分析,从提高违法成本和加强查处效率两方面对我国内幕交易规制的完善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莎 《科技信息》2010,(5):384-384,383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和谐发展的拦路虎,它直接对抗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即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因此对于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分析以及我国在禁止内幕交易上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内幕交易损害了所有投资者甚至相关企业的利益,对整个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造成了破坏,而且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其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证券交易所禁止的对象。而对内幕交易研究的前提首先是要对内幕交易的主体即内幕人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我国新《证券法》第74条对证券内幕交易的内幕主体作了重大修改、进行了重新界定,使得内幕交易主体的范畴更加具体、明确,但仍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作者试图通过比较各国对内幕交易的内幕主体的不同规制,得出内幕人更完整的外延。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与此同时,“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和复杂多样的交易行为也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管制便是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对内幕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实践中该罪的认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证券内幕交易的含义以及规制的重要作用,其次结合本土环境对我国规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内幕交易规制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证券交易市场内幕交易的成因、“中国墙”、券商的自律制度以及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规制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路程 《山西科技》2014,(4):15-17
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关联交易可使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结合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情,探讨了我国的关联交易法律规制,阐述了国外关联交易立法特点,并提出关于我国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首先从金融中介机构的特点及其地位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信息造假、内幕交易。通过分析其存在问题的法律层面的原因,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信息披露义务的监管、严格金融中介机构民事法律责任以及引入国家奖励、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法律规制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20年间,欺诈上市、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其中尤以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为甚。这不仅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因此,本文以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不足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薛铨 《科技信息》2008,(29):159-159
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证券市场我们不难发现,都具有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和多种交易制度,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接轨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目前单一证券场内交易市场和单一的竞价交易制度已不能满足市场多种投资主体的需求,发展多重性证券市场与多种交易制度具有内在与外在的条件,中央政府对建立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已有共识,新修订的《证券法》,为建立证券场外交易市场从法律上扫清了障碍,研究如何建立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春华 《科技信息》2011,(8):I0086-I0087
短线交易归入权,作为规制内幕交易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就在于预防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短线交易归入权的界定入手,明确其制度目标和价值,并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的制度瓶颈,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提出了旨在矫正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缺陷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13.
内幕交易作为一种证券欺诈手段,是对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直接践踏。本文针对现行体制缺陷提出对内幕人员主体的界定、内幕信息人登记制度、信息隔离制度、惩罚和奖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证券法》关于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使得该内容可操作性不强,有必要加以补充和完善。应扩大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承担者的范围,增加内幕人员的配偶、子女、其他近亲属或有利益关系的人以及利用非法窃取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人。我国应引入美国的"市场欺诈理论",在《证券法》中明确规定内幕交易的因果关系。在归责原则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办法,由内幕交易者来承担举证责任。在损害赔偿上应当从补偿投资者实际所受损失的角度出发,采用差价计算法计算赔偿额。  相似文献   

15.
以刑事责任确立为导向的刑事规制方式是对证券内幕交易进行打击,最为严厉和最具震慑力的武器.随着时代发展,各国逐步认识到证券内幕交易的重大危害,开始出现日益注重刑事规制,加重违法者刑事责任的趋势,这其中以英国的刚性模式为典型代表.该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据此,应建立适度合理的刑事监节制度,以增强其刑事规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关联交易是伴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而产生的。关联交易具有促进企业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功能,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各国法律所认可;然而,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特定的利益关系,关联交易不可避免地产生交易上的不公平,从而给其它利益主体(如中小投资者、债权人)造成损害,因而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本文以规制关联交易、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为线索,以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在充分调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参照各国已有的法律制度,论述了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一般理论,并主要从《公司法》和《证券法》两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虑内幕交易者往往承担着信息披露义务这一因素,分析了在信息披露义务约束下内幕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及信息披露行为,认为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是否严格有效是内幕交易能否促进信息效率的决定因素.还提出了加强内幕交易法律监管的同时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券内幕交易包含三种行为方式:交易行为、泄露行为与建议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交易行为与泄露行为可能构成犯罪,而单纯的建议行为则不能构成犯罪。内幕交易的构成无需以利用内幕信息为要件。单纯的泄露行为不能构成本罪。一般性的陈述也可能符合泄露内幕信息的要件。不作为不能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从组织法的角度对董事自我交易的规制形成了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通过对修订前后《公司法》关于董事自我交易规制的比较,笔者发现新《公司法》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公司法》上规制董事自我交易的规则仍有不小的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自1933年证券法与1934年证券交易法制定后,美国法院根据上述两法先后处理了一大批涉及内幕交易罪的案例,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释、判断方法,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内幕交易罪嫌疑人的"欺诈"是否存在的判断。文章对美国法律中的相关条文内容、司法实例以及"欺诈"的判断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同类问题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