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介绍隧道渗漏水病害调查方法及连拱隧道中隔墙部位渗漏水病害原因分析,提出连拱隧道中隔墙部位渗漏水病害综合防治措施,结合实际连拱隧道中隔墙部位渗漏水处治工程应用,在设计、施工及养护过程中为同类隧道工程渗漏水病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中隔墙受力、变形问题,运用MIDAS GTS 2.6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了重庆市高新区森谷路双连拱隧道地层结构法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对双连拱隧道三导洞台阶法开挖具体施工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双连拱隧道中隔墙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得到了各施工阶段中隔墙应力及位移变化情况,得出三导洞台阶法开挖工法施工过程中中隔墙应力及竖向位移均呈现"对称—不对称—对称"的分布过程,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的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以期对双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内置开孔隔墙隧道内列车车体压力波动特征,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建立了非定常可压缩三维流动模型,对内置开孔隔墙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车体压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内置开孔隔墙后:①车体压力波形基本与无隔墙时一致,但波动程度加剧且出现有规律的周期振荡;②隔墙开孔间距和开孔面积对车体压力波的影响明显;③车体压力波幅值与车速成正相关关系,但其振荡周期与车速成反比;④相对于单车,列车对向运行时车体压力波明显增大,但两者的差值随着开孔间距的增大、开孔面积的减小和隧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体施工实践,对龟型地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施工方案的选取进行了简述,并对其施工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对施工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复杂截面上盖式地下隧道空间通风防火隔墙设置问题,将隧道空间划分为单一空间、多个组合空间、3个组合空间以及4个组合空间,通过CFD仿真计算得到不同隧道空间防火隔墙设置方案下火灾烟气扩散规律,结合模拟结果提出合理的防火隔墙优化方案,并在实际项目中实施。同时,对比分析主桥设置防火隔墙和不设置防火隔墙的火灾烟气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杂截面上盖式地下隧道空间内不设置隔墙会造成烟气朝多个方向无组织扩散,严重影响位置较高行车面的人员安全。设置过多的隔墙会减小火灾在隧道内部的扩散空间,致使烟气较快地扩散到整个立交隧道空间,从而减少人员逃生时间,产生安全隐患。在主桥边界位置处设置隔墙可以将隧道划分为3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既可以避免烟气无组织扩散,又可以保障隧道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足够长的逃生时间。双向行车的主桥中间设置隔墙(4个组合空间)有利于在火灾工况下为人员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故最优方案为将整个上盖式地下隧道空间分割为4个组合空间,即在匝道与主桥连接处分别设置2道隔墙,并在主桥中间加设1道隔墙。该研究为复杂截面上盖式地下隧道空间通风防火隔墙分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且指导了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玻璃隔墙在现代大型建筑中的大量使用给建筑防火设计、审查和验收带来了挑战;分析了传统防火设计规范中对于玻璃隔墙的规定,总结了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引入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对玻璃隔墙的防火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给出了玻璃隔墙的防火性能指标和传热计算的方法,结合某会展中心的具体案例对玻璃隔墙防火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评估结果可为玻璃隔墙防火设计、审核和验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建立连拱隧道爆破震动效应模型,分析研究了在左右洞不同开挖过程中,中隔墙的动态反应。同时,在某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爆破施工现场,对中隔墙的震动进行了实地测试,并与ANSYS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针对富溪连拱隧道中隔墙开裂造成施工停止的事例,提出了富溪连拱隧道进口高仰坡堆积体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大跨径地下结构形式连拱隧道结构复杂,无中导洞法能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基础上降低中隔墙渗漏水。为研究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法施工活动对隧道先后行洞的影响程度,以陈家滩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下先后行洞的影响范围、先后行洞的影响程度以及中隔墙的倾覆趋势。结果表明:当先行洞开挖至控制截面5 m范围内时,对围岩的影响最大,其围岩位移释放系数增量达到了40%以上;超过控制截面10 m时其围岩释放系数达到了93%以上,影响程度较小;超过20 m时影响程度可以忽略。当先后行洞纵向间距大于35 m时,影响程度接近10%,纵向间距大于40 m时,影响程度小于10%。从中隔墙的倾覆程度来看,当先行洞开挖完成时,中隔墙的倾斜程度达到最大,倾斜度约为3.28×10-4;而纵向间距大于30 m时倾斜度差值为0.351×10-4,此时中隔墙倾斜程度较大极差较小,有利于中隔墙受力。故先后行洞开挖掌子面纵向间距建议控制在30~40 m。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地铁隧道区间停车线段施工实例,介绍了三连拱隧道施工步序,在不同施工阶段中隔墙的受力分析,然后针对三连拱隧道特殊的结构形式、地层围岩条件与施工方法提出施工过程控制技术关键点,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采用分部开挖法时,其临时支撑施工速度慢、加工困难等问题,以G312线清水驿至傅家窑公路隧道为依托,将弧形中隔壁替换为竖直中隔壁,采用MIDAS GTS软件分别对两种中隔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相同结构不同材料强度中隔壁对大跨度隧道施工的变形及受力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两种中隔壁支护均能满足施工稳定性要求,竖直中隔壁的竖向应力相比弧形中隔壁增大了97.16%,采用竖直中隔壁时隧道围岩和中隔壁的位移变形相比弧形中隔壁更小;(2)对比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分别采用I18和I22b两种不同型号的竖直中隔壁,得到采用I22b钢架的中隔壁产生的最大应力能降低23.09%.  相似文献   

12.
溶槽地段双跨连拱隧道的结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跨连拱隧道以设置地基梁的方式穿过大型溶槽地段.根据地基梁与隧道结构的关系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模式与作用荷载;讨论连续跨越不同地基弹性地基梁的受力状态,同时对仰拱的作用及中墙在隧道结构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地基介质的交界处是地基梁的最危险点,容易发生剪切与拉裂破坏;溶槽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对地基梁具有显著的影响,充分考虑充填物的承载能力是合理的;仰拱能明显改善衬砌鲻结构的受力状态,但对分散地基梁的荷载作用不大;中墙是隧道结构的关键部位,对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偏压状态,应该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温度与干缩应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隧道管段由温差变化引起的应力计算方法,根据施工顺序,分为底板浇筑阶段、侧墙与顶板板筑阶段、连续成整体阶段、浮运与沉放阶段、运营阶段等5个阶段,分别计算混凝土管段内的拉应力。计算结果表明,管段侧墙内存在较大的拉应力,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防止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洞法连拱隧道暗挖施工的稳定性问题,依托广州大道中站工程实例,综合分析了开挖过程拱顶沉降、底部变形、洞周收敛、初支结构应力、中隔墙应力以及地表沉降等指标的动态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工艺参数下隧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拱顶沉降最大值和最大沉降速率以及底部隆起最大值均在后行洞,而先行洞洞周收敛值最大,为1.59 mm;侧洞靠近中洞上台阶支护结构受拉而远离中洞上台阶受压;中隔墙中部主要承受压应力,而顶纵梁和底纵梁则同时承受拉应力和压应力;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隧道中心,为7.20 mm,隧道施工影响区域半径约为25 m;隧道稳定性随中洞上下台阶错距及侧洞相邻台阶错距的增大而减弱,随侧洞拉开距离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地震安全问题是城市地下管廊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部分.先使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地震时管廊结构的内力,得出管廊薄弱部位.接着使用动力时程方法分析管廊的地震响应,建立土体与结构数值模型,在模型底部输入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土-结构界面接触单元,重点考虑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结构与土之间的分离与滑移情况以及管廊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发现:地下管廊标准段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明显的侧向位移,容易发生弯剪破坏,而水平方向未发生明显位移;管廊结构地震破坏时的薄弱环节在顶板、底板与侧墙的连接部位以及中隔墙的墙端,在抗震设计中需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公路连拱隧道力学特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全面了解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公路连拱隧道的力学特征,选择曲中墙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基于"先加载后开洞"思路,开展施工过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连拱隧道施工应力变化特征,分析应力场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应力场,在左、右洞开挖过程中,侧压力系数较小时,拱底和拱顶应力释放最为显著,侧压力系数较大时,拱腰应力释放最为显著;围岩与衬砌接触压力,除在中墙顶、底方向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外,其他各方向均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中墙压应力的量值随侧压力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左、右洞衬砌结构内外侧受力不对称,且侧压力系数对衬砌结构的切向应力影响很大,即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大,切向应力最大值位置逐渐由外侧拱腰向拱顶过渡。  相似文献   

17.
大型空泡水洞试验设施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水洞系统,为评估其整体结构强度和抗震设计安全性,对空泡水洞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考虑正常工作工况和地震载荷作用极限工况下的结构刚强度,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了地震惯性加速度载荷,并对结构地震位移响应进行校核。结果表明:空泡水洞的结构变形在正常工作工况主要表现为水洞内壁的膨胀变形,在极限工况下主要表现为由地震载荷引起的水洞顶部水平位移;空泡水洞高应力区域主要位于结构角隅处的筒壁和加强筋。这对中国自主研发大型空泡水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ADINA在隧道开挖中的数值模拟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ADINA软件,通过对鲍家湾隧道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三种不同开挖方法的力学性质,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的开挖过程是和应力路径与应力历史密切相关的非线性不可逆过程。采用不同的开挖步骤将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也就是说,只有考虑施工过程才能准确反映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应变、应力状态,也才能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