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根据Si(111)-7×7表面结构的DAS,从微观上分析了氢原子在这种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提示了二级脱附的指数前因子与温度的关系,对不同的表面初始覆盖度,导出了新的脱附方程,在计算机上用这个方程进行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模拟脱附谱。  相似文献   

2.
用XPS分析了盐酸处理前后的GaAs(100)表面。未处理GaAs(100)表面上有约1.7nm厚的氧化层;盐酸处理可除去氧化层并在表面上形成一层氯化镓物种。本实验还用355和193nm激光研究了此含氯物种的激光诱导脱附过程。结果表明,355nm激光导致氯化镓热脱附,从激光的热效应可推测出表面氯化镓物种可能是GaCl;193nm激光可将GaCl解离,从而导致光解Cl脱附。  相似文献   

3.
用热脱附谱研究了氧在银-铂合金(含Pt 9.7 at.%)表面上的化学吸附。结果表明:氧在合金表面上主要存在两种吸附状态,峰温为580±10K的二级脱附峰,与氧原子在合金表面Ag原子上的吸附相对应,脱附活化能E_d=213±15kJ/mol;峰温在660K左右的二级脱附峰,与合金表面Pt原子对氧的作用有关,脱附活化能为330~430kJ/mol,并随氧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CaCl2/LiCl改性中孔硅胶的吸附/脱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不同的金属盐溶液对中孔硅胶进行改性,并采用间歇式吸附方法研究了水蒸气在硅胶上的吸附动力学实验,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水在改性硅胶上的程序升温脱附(TPD)曲线并估算了水的脱附活化能,讨论了表面改性对硅胶吸湿性能以及水的脱附活化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C型中孔硅胶相比,经CaCl2或LiCl改性的中孔硅胶,孔容变小而平均孔径变大,在相对湿度(RH)小于80%的范围内,其吸湿性能明显增加,水的脱附活化能也增大;由于Ca^2+的极化势大于Li^+的极化势,水分子在经CaCl2改性的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要大于其在经LiCl改性硅胶上的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消泡剂TBP对起泡剂C12E8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消泡剂TBP(Tributylphosphate)对起泡剂C12E8(Octaethyleneglycolmonodo-decylether)表面吸附性质和表面弹性的影响.文中通过对理想表面模型-Langmuir-Szyszkowski吸附等温线和非理想表面模型-Frumkin吸附方程的研究,得出起泡剂C12E8溶液表面吸附-脱附活化能与吸附量有关的结果,并且阐明了C12E8浓度小于cmc时消泡剂TBP的消泡机理.可以认为TBP降低了C12E8的表面吸附量以及表面吸附和脱附活化能,有利于表面张力梯度的修复是通过变形表面下溶液分子的直接吸附,从而削弱其表面弹性,降低泡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苯酚在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对苯酚脱附活化能的影响.通过浸渍法分别将6种金属离子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苯酚在系列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应用软硬酸碱理论分析和讨论了活性炭表面负载不同金属离子对苯酚脱附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A l(Ⅲ)/AC、Mg(Ⅱ)/AC、Fe(Ⅲ)/AC、Ca(Ⅱ)/AC上的脱附活化能高于其在原始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而它在Ag(Ⅰ)/AC、Cu(Ⅱ)/AC上的脱附活化能低于其在原始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根据软硬酸碱理论分类,苯酚属硬碱.在活性炭表面分别负载硬酸类金属离子Al3 、Mg2 、Fe3 和Ca2 ,会增大活性炭表面的局部硬酸度,提高对苯酚的吸附能力;Ag 属软酸,负载Ag 离子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局部硬酸度,从而降低了其对苯酚的吸附能力;Cu2 离子属交界酸,负载Cu2 离子降低了活性炭表面的交界酸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表面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Ni催化剂上CO2和CO的TPD及TP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种Ni催化剂上,用TPD及TPSR技术研究了CO2及CO的脱附过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I上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在催化剂Ⅱ上存在3种活性中心,并进行了相应的脱附活化能计算及反应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8.
动态法研究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合成反应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锆基催化剂在乙二醇单乙醚酯合成反应中的催化特性,利用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作为动态分析手段,对该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在催化剂上的乙二醇单乙醚和液相中的醋酸经液-固相反应进行产物酯,且由此机理导出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反应动力学方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子束与表面散射实验确定甲烷在La2O3清洁表面是平动能激活吸附,阈值平动能53.48kJ/mol。氧在La2O3清洁表面的吸附服从Arrhenius方程关系,其脱附峰在960K。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钝体矩形断面的绕流场特征和气动特性,针对宽高比为4的矩形断面,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和SSTk-ω湍流模型开展了断面绕流场非定常CFD模拟,得到了与其它文献报道一致的断面阻力系数、涡脱St数、上下面压力平均值和脉动值分布、平均涡脱位置和再附长度.对表面脉动压力时程的主分量分析表明,第一主分量与压力脉动RMS分布一致,能反映表面不同位置的脉动压力强弱和整体分布特征.基于上下面第一阶主分量形状,可确定其分离剪切流中主漩涡的脱落位置.基于第一阶主分量系数,可获得矩形断面绕流的涡脱频率.矩形断面上下表面的主漩涡脱落主导了上下表面的压力脉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海泡石吸附脱除低浓度SO2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泡石矿适当处理制得的吸附剂有效强的吸附脱硫能力,适合低浓度SO2废气的处理,并且脱附容易,脱附再生后重复作用性能好,脱附富集的SO2可用于硫酸生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易位吸附模型推导出了化学吸附和交换动力学的解析表达式,这些动力学方程可从理论上剖析强化学吸附分子的压强促进脱附速度与其吸附过程之间的关系。本文作完满解释了CO/CO在Pd(111)和Rh多晶表面上的气相,表面交换动力学特征,并强调指出在实验温度和气相压强范围内CO在Pd表面上强弱吸附动态的动力学性质差别明显,文中还易位吸附模型和化学吸附的前驱态理论之间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研制的Ni/海泡石苯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氢气吸附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氢吸附量与加氢活性关系。并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镍含量的催化剂用氢吸附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程序升温脱附求得了氢气、苯、环己烷的脱附活化能及脱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6^#溶剂油脱芳精制吸附剂再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剂的再生直接影响吸附精制工艺的成败,决定了吸附过程能耗及吸附剂寿命。对吸附过程中已被轻质芳烃饱和13X型分子筛的再生脱附剂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工厂中副产C5馏分是合适的脱附剂。研究表明,温度,空速等因素对脱附效果有影响,脱附温度应于高300℃,脱附剂空速可随工艺要求在LHSV变化范围0.8-1.25h^-1内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负载型Ru-Co羰基簇催化剂,用X-ray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脱羰(TPD)等技术,对负载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和不同气氛中的脱附产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负载后,簇合物KRuCo3(CO)12中的RuCo3簇骨架与担体表面原子发生强相互作用。在反应温度下,可形成高分散型催化剂。认为CO加氢反应是按碳烯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研制的Ni/海泡石苯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氢气吸附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氢吸附量与加氢活性关系.并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镍含量的催化剂用氢吸附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图)求得了氢气、苯、环已烷的脱附活化能及脱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正己醇在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制备了Ag^ -活性炭、Cu^2 -活性炭、Fe^3 -活性炭、活性炭、Ba^2 -活性炭和Ca^2 -活性炭6种活性炭,推导了脱附活化能的估算模型,并利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测定了正己醇在这6种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正己醇在Ag^ -活性炭、Cu^2 -活性炭和Fe^3 -活性炭的脱附活化能高于其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而它在Ca^2 -活性炭和Ba^2 -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低于它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负载型Ru-Co羰基簇催化剂,用X-ray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脱羰(TPD)等技术,对负载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和不同气氛中的脱附产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负载后,簇合物KRuCo_3(CO)_(12)中的RuCo_3簇骨架与担体表面原子发生强相互作用.在反应温度下,可形成高分散型催化剂.认为CO加氢反应是按碳烯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DIO为脱附剂 ,对吸附在 5A分子筛上的正庚烷的热脱附和蒸馏脱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应地提出了高温下液相热脱附量与蒸馏脱附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初始阶段 ,随着时间的延长脱附速率增加很快 ,之后脱附速率减慢 ,脱附量趋于一个常数值。在相同脱附条件下 ,蒸馏脱附的脱附量及脱附速率明显高于热脱附。脱附动力学参数及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 ,脱附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过程 ,提高脱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两种脱附方式的活化能在数值上接近 ,这说明两种脱附过程对能量的需求是相当的。结合吸附质的脱附率来看 ,简单的液相蒸馏脱附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Hammett指示剂法,程序升温脱附法和红外光谱法考察了磷和磷一(?)改性ZSM-5沸石催化剂表面酸性变化对甲苯歧化催化剂性能影响,认为磷酸与沸石的直接作用,使沸石的强酸中心消失。而磷酸与加入氧化铝担体的ZSM-5沸石催化剂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变强酸中心为弱酸中心。通过与催化反应结果关联,看出反应选择性的提高与强酸中心和弱酸中心的比值有关。因此,用磷-PK稀土改性ZSM-5沸石催化剂上甲苯歧化,对二甲苯选择性提高到92-9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