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倾向于分布在一个平面上,研究这种平面分布的形成原因有助于人们理解标准宇宙学模型和暗物质晕中的星系分布.使用半解析星系形成模型,通过从统计角度追踪卫星星系平面性的演化历史对类银河系卫星星系呈平面分布的现象进行研究.使用半解析星系模型产生的模拟数据,以与银河系系统质量相当为主要限制条件,按当前卫星星系分布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同仙女座星系一起诞生出来的。据认为,当时在这两个星系的周围还形成过许多个小星系。即使今天,在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周围仍然有一些小星系,同我们的银河系共同组成一个叫做“本星系群”的星系集团。在本文中,你有机会看到银河系这一家子若干典型成员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星系演化与旋臂结构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在本文中讨论缓慢演化着的星系中的密度波理论。理论的出发点,是用轴对称不稳定基态代替通常的稳定基态,求出了在星系盘中旋涡状密度波列的色散关系、波作用守恒方程和波能量方程。文中着重阐明了以下几点一般性结论:1,密度波与星盘的较差运动交换能量。2,从理论上可以把导波和曳波区分开来,由星系演化的趋势,膨胀或是收缩;可以确定星系中是曳波或是波导占优势。3,对于只能观测到曳行臂的星系,星系的演化特征是膨胀。4,对于银河系,在太阳附近的膨胀速度(?)12公里/秒,演化时标(?)10~9年。  相似文献   

4.
银河系旋涡星云在旋转运动中,外旋带产生了次级原始太阳螺旋星云。原始太阳星云在旋转中产生物质分异,并有重物质向核部集中现象,当核部质量接近一个太阳质量时,遇超新星或类星体的强大压力或有物质参与而使原始太阳星云中核部收缩、集中、点火而具有核反应能发光的太阳。星云旋臂中的物质也成大小不等的原始星子。太阳产生了引力、磁力,又有太阳辐射,它们与旋臂扭动相反,二者呈双螺旋反向扭动复合,使星子集中并按轨道形成了各大行星。这一过程亦是星系的繁殖过程。  相似文献   

5.
尘埃是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基石,该模型认为呈现不同观测特征的活动星系核在物理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天体,活动星系核外围绕着一个光学厚尘埃环,不同类型的活动星系核只是因观测者视线相对于活动星系核对称轴的取向不同而已.观测表明,活动星系核中尘埃的组成成分及尺寸与银河系星际尘埃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介绍活动星系核核周尘埃的消光和红外辐射以及尘埃可能的化学组成和尺寸分布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运用 χ2 统计检验法和 Kolmogorov- Smirnov统计检验法对本超星系团中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进行了细致的统计研究 ,发现这些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各向同性特征 ,而且与场星系的形态密切相关 .这预示着不同形态的星系可能有不同的大尺度起源 .统计样本是从北天亮星系测光星表中严格筛选出来的 2 2 0颗孤立的场星系 .重点介绍了这两种统计检验方法在星系旋转矢量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广为采用的 χ2 统计检验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12,(6):56-56
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我们银河系周围存在一个巨大“结构”的卫星星系和恒星团,并围绕着银河系运动。如此巨大的结构在理论上将带来与暗物质相关的麻烦。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线波段观测刚形成不久的年轻星系,它们看起来是明亮的天体。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星系演化探测卫星,就是专门用来对年轻星系进行紫外线观测,探索星系演化的一座太空天文台。星系演化探测卫星对宇宙进行的观测,获得了十分宝贵的资料,甚至有助于揭示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当初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星系家谱     
星系可以称得上是"宇宙的基石"。18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称这些看起来模糊不清的物体为"宇宙岛"。他认为,这些宇宙岛是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天体。现在我们知道,若用大型的望远镜观察,它们的身姿可谓千娇百媚。那么,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10.
运用X^2统计检验法和Kolmogorov-Smirnov统计检验法对本超星系团中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进行了细致的统计研究,发现这些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各向同性特征,而且与场星系的形态密切相关,这预示着不同形态的星系可能有不同的大尺度起源,统计样本是从北天亮星系测光星表中严格筛选出来的220果孤立的场星系,重点介绍了这两种统计检测方法在星系旋转矢量分布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广为  相似文献   

11.
单质量盘转子扭振的动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轴以一定速度旋转的条件下,推导了考虑转动频率情况下的单质量盘转子扭振运动方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几何结构的单质量盘转子在不同转动频率下的扭振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对影响单质量盘转子扭振动频的动频系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离心力的作用相当于使转子的扭转刚度增加,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转子的扭振固有频率,而在影响单质量盘转子扭振动频系数的因素中,动频系数与转子转速的平方及质量盘直径的平方成正比,而与质量盘厚度关系不大.由此结果得出了动频的计算公式,并在该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判断单盘转子是否需要考虑扭振动频的判定准则,该项工作对于旋转机械如何避开扭振固有频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溴离子在旋转圆盘电极上氧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Br^-在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据最为可能的反应机理,导出了稳态条件下的宏观速率表达式,并结合旋转圆盘电极(RDE)体系的传递特性,进一步获得了Br^-电极氧化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用本征动力学数据回归得到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两种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一是串行定位的FCFS,另一个是并发定位的FCFS.提出了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磁盘调度算法.在描述了模拟模型后,对以上三种调度算法进行了性能模拟及评价.从模拟结果中定量分析出并发定位调度算法的性能优于串行定位调度算法的性能,SSTF算法比FCFS算法的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14.
中微子主导吸积盘被认为可能是伽玛射线暴中心能源机制的一种模型.为了详细地考虑微观粒子分布,计算了伪牛顿势框架下磁场对中微子主导吸积盘微观粒子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积盘的外区,磁场对粒子丰度和电子简并度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吸积盘的内区,考虑和没考虑磁场时,电子简并度,电子、中子等粒子丰度具有比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硬磁盘驱动器中的伺服盘面作为磁道的基准件对磁记录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任何松动、错位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分脱机伺服刻写和联机伺服刻写不同情况对这些影响作了理论分析,从而为设计和制造时的误差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探讨了伺服盘片再安装的原理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接触模型.利用达朗伯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并通过适当的动力约束方程及差分迭代方程.对含多个运动副间隙的推杆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进行了动态分析.以双直边盘形凸轮机构为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公式推导.并以此为据、对凸轮机构进行了动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分析与计算简单.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7.
对双头磁盘系统模型和调度算法进行实时化扩展,设计了三种实时调度算法:最早截止期优先(EDF)算法,可满足的最早截止期优先(F-EDF)算法和忽视超期限请求(IGM-EDF)算法.由于这三种算法充分考虑了I/O请求的截止期限,使双头磁盘系统能满足更多的实时I/O请求.实时调度算法的性能模拟实验表明:实时调度算法比非实时算法能更好地满足实时I/O请求的期限要求.三种实时调度算法中,IGM-EDF的性能最好,它很适用于硬实时应用;F-EDF算法的性能次之,它最适合于软实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轮盘低循环疲劳载荷非对称及其主要寿命区限,提出一种简化的等效应变寿命预测模型,对某型发动机高压压气机I级盘进行了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补充了1Cr11Ni2W2MoV材料轴向应变控制的低循环疲劳试样试验,设计了高压压气机I级盘低循环疲劳试验件,在旋转试验器上进行了轮盘的低循环疲劳试验,得到3个盘的平均低循环疲劳试验寿命为4 280个试验循环。通过与试验寿命的比较,等效应变寿命预测误差为41.8%,Manson-Coffin预测误差为99.2%。结果表明:简化的等效应变寿命预测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对试验盘的寿命预测精度比Manson-Coffin预测模型高。  相似文献   

19.
对于线性系统,研究了考虑传感器故障的圆盘极点可靠控制设计问题.使用了比离散故障模型更实用和一般的连续故障模型,给出了将极点可靠配置在指定圆盘内可靠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完成动态输出反馈可靠控制器的设计.仿真例子不仅说明了可靠控制的有效性,而且说明了可靠配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为双头镜像磁盘系统建立错误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描述了双头镜像磁盘系统的容错调度算法.提出一个实时双头镜像磁盘系统的实时容错模型,并对容错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出系统在完成一个实时I/O任务时的失败概率.该容错模型的建立将使实时双头镜像磁盘系统具有更强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