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经证经是指从经书中寻找证据来考释该经书中的词义或句意的一种训诂方法。运用以经证经的训诂方法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就是本《论语》之文来证《论语》,从《论语》中寻找证据来考释《论语》中的某些词义或句意。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论语》中的上下文语境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二是以《论语》正文中的训诂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三是以《论语》的用语之例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四是以《论语》的基本思想来考释《论语》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
飞熊 飞 余斯勇 陶炎武 《宣和书谱》所录怀素百贴考释咸宁师专学报熊 飞 余斯勇 陶炎武 《宣和书谱》所录怀素百贴考释咸宁师专学报熊 飞 余斯勇 陶炎武 《宣和书谱》所录怀素百贴考释咸宁师专学报《宣和书谱》所录怀素百帖考释@熊飞@佘斯勇@陶炎武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4.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维译本是一部优秀的译著,典故作为《红楼梦》中的一大特色,笔者尝试从文化图式着手分析所搜集的《红楼梦》中491个典故,探讨《红楼梦》中典故维译的成功之处、有待商榷之处及误译现象,统计得出处理事典和语典是译者较为倾向于源语读者的文化图式。而处理名典时较为倾向于译语读者的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6.
王爱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44-46,50
伟大的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美丽的诗词歌赋,历来为读者所称颂乐道传唱传扬。而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风格更引得众多翻译爱好者甚至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也试着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红楼梦》中诗词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近日因业务关系,笔者得以有缘拜读《粤风考释》一书(商壁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方知我们浔州府曾在清代出过《粤风》这部奇书.《考释》重印了《粤风》采集的各种民歌,并逐首进行注释研究.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钟敬文为《考释》作序,肯定了它的成绩,称赞它是现代歌谣学园地里的“一盆芳丽的新花”.在这里,笔者想就管见指出《考释》“粤歌通论”部分的谬误,或许对其研究有所裨益.《考释》的谬误主要有四类:一、错释同音字.清代对汉字还没有进行规范化整理,加上《粤风》的采集者可能不熟悉粤语,在收集浔州民歌时用一些同音字或近音字作记录,这在当时是必要的.现在对其进行研究,应该用准确的字进行注释,然而,由于《考释》的作者不熟悉粤语方言,非但不知《粤风》所云  相似文献   

8.
脂砚斋在评点《红楼梦》时,对《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此问题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本文对这些见解作了一些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  相似文献   

10.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11.
试论《红楼梦》与《金瓶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和《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比较 ,多方面阐述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其翻译工程无疑是浩大而艰巨的,即使是所占篇幅极小的章回目录的翻译也是颇值得讨论的。目前,《红楼梦》有十几种英译版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代表乃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这些译本分别代表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翻译。本文拟就杨氏夫妇的译本对古典章回小说的目录翻译做一次抛砖引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朱少峰 《科技信息》2011,(9):I0134-I0134
《红楼梦》所使用的语言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标志着现代汉语的发端。本文以《红楼梦》为基本语料,主要结合语法意义、语义指向、音重、焦点和主观量等方面,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范围副词"就"的用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埤雅》所用词语的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是《汉语大词典》所漏收的。虽然个别词语见于《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埤雅》所见词义,《汉语大词典》未立义项。故考释《埤雅》所见《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可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史·苏颂传》是研究苏颂生平业绩的最权威的资料。由于编撰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尽,对其任职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没有写明。现据我们校点《苏颂文集》、苏颂家训《魏公谭训》及苏颂《墓志铭》、《行状》等,给以具体考释,以补《宋史》之缺失。  相似文献   

16.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红楼梦》神话性进行了探讨,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历,行为的解析,论述了作品所展示的现实世界、虚无世界的文化形态。揭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对现实的重视,对神话的追求,由此说明《红楼梦》的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是一部重要而抢眼的索隐派著作,在海内外红学界很有影响.他认为<红楼梦>涵民族大义,其主旨是"怀金悼玉".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杜世杰对威蓼生<石头记序>提出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反复引用,曲为之说;他还认为秦可卿影射董鄂妃,秦可卿房中的摆设样样都标明是帝王家,说明可卿之身份是后妃.其实,杜世杰是让虚成实,钱锺书先生早就有了精彩的解说.<红楼梦考释>的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经纬纵横,包罗万象,不仅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对饮食、保健等方面也极为突出的描写,特别是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更是鲜为人知。以茶养生《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每处虽着墨不多,但是各有意趣,耐人寻味。老君眉老君眉是《红楼梦》中贾母最爱吃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因为它是君山所产,外形象眉,故称“老君眉”。每次贾母吃此茶时,都取用梅花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