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土壤微生物学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以后,也带动了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大跃进。菌肥的生产和应用,已形成为羣众性运动;探求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系,已作为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工作,已在短短的两三年的期間,由过去完全是空白点  相似文献   

2.
朱为庆 《科学通报》1978,23(6):370-370
古微生物学的工作,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在我国,化石细菌的研究尚属空白,1974年虽然我们在早古生代的石煤中发现有化石放线菌的存在,但是迄今尚未整理报道,从1975年部署富铁矿科研会战开始,我国才真正把古微生物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蔡泽民 《科学通报》1974,19(3):110-110
微生物是什么?一般来说是形小体微、结构简单的一类生物,其绝大多数非肉眼所能看见,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微生物的研究,最初是从形态和生态方面进行的。随着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化学、物理等学科对微生物学的渗透,微生物学才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微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学,从而威为一门实验科学,为微生物更广泛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医毒理学是应用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1815年,一个被送上绞刑架的英国女厨在无意中推动了现代法医毒理学的发展。而在今天,在震慑投毒和毒品犯罪方面,法医毒理学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静  蔡年生 《科学通报》1964,9(11):1028-1028
由中国药学会和国家科委抗菌素专业组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次抗菌素学术会议,已于1964年9月2—9日在大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科学研究单位、生产部门、高等院校、医疗检验机构,以及国家科委、化工部等51个单位正式代表100人,特邀代表15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26篇。在大会上宣读了5篇专题报告,在专业小组上宣读和讨论了100篇论文,大会听取了童村的“六十年代抗菌素的进展”,阎逊初的“拮抗性放线的生态菌和分类中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6,51(5):513-513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国近期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对微生物学前沿理论教学、新技术实验教学、现代教学方法与21世纪教材研究及设计、微生物学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书中论文特别对我国近几年微生物科学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展示了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其研究内容涉及分子病毒学、生态修复工程菌、海洋微生物、微生物农药、新型医药微生物及油藏调剖菌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层微生物分布的时空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分布受沙垄地貌部位、土层深度、季节影响呈现时空差异.空间尺度上,细菌在春秋季均为垄顶最少,垄间低地最多.放线菌及真菌在沙垄不同地貌部位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春秋季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含水量与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春秋季均表现为垄顶最少,垄间低地最多,春季尤为明显.在0-20cm土层中,微生物各类群的垂直分布受地貌部位和季节影响呈不同变化趋势.时间尺度上,春秋季微生物总数量、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在背风坡、迎风坡及垄间低地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在背风坡表现的尤为明显.微生物各类群在垄间低地的垂直分布春秋季均表现为:细菌随土层加深增多;放线菌随土层加深减少;真菌先增后减.微生物各类群在垄顶的垂直分布春秋季有差异.含水量在各地貌部位0—30cm各土层,均表现为春季>秋季,0~10cm土层中尤为明显。微生物总数中细菌占绝大多数,依次为放线菌、真菌.细菌比例春季>秋季,放线菌和真菌则相反.微生物分布与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pH、电导、盐分、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吴淑云 《科学通报》1965,10(3):256-256
抗菌素C-4826是从陕西省西安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 No.C-4826所产生的一种抗肿瘤物质。放线菌No.C-4826在黄豆粉、葡萄糖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经氯仿提取纯化后,得到有效成分的结晶。 (一)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9.
免疫系统     
陈钰 《自然杂志》1996,18(1):30-33
一提起免疫学这个名词,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学科,是先进学科.其中,懂行的学者们清楚地知道当今的免疫学早已不仅仅是细菌学的一个部分,也不是单纯地“就范”子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尽管它是以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而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只有病原性微生物才能引起免疫反应.异种动物的成分或细胞,动、植物的蛋白质,多糖,甚至像青霉素这样的化学物质都能引起免疫反应.一句话只要是身体之外的物质,身体都将把它作为异物识别出来,排除出去.这将由身体的DNA决定.身体为什么把除了自己以外的物质都当成敌人呢?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自己的这种能力是在什么地方决定的呢?如果让控制识别能力的“机关”出了故障,面对非自己的物质入侵,身体是否仍然会举起拳头攻击呢?这才是当今免疫学要解释的问题.分子、基因手段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最前线.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解释免疫学是当代免疫学中最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微生物-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从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微生物环境修复、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学和古微生物生态重建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甄永苏 《科学通报》1979,24(8):379-379
天然产物(抗菌素、植物药等)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极为丰富多样。二十多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研究已为临床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抗癌抗菌素和植物药,而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现仍继续可见报道。研究的趋势表明,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药今后仍然是抗肿瘤药筛选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天然产物需要采用适宜的初筛方法,因为筛选工作中首先要检查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生物学科的新成就同化学、化学工程、其它工程学以及数学的新成就相融合而产生一门新的独特的学科——生物工艺学。本文简单地概述了生物工艺学诞生的一些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因为这些发展过程能很好地说明采用多学科方法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相互渗透的丰盛效果。作者力图明确说明生物工艺学核心作用的二个主要方面,即:谋求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最佳生物催化系统;设计、建造和管理使这种催化剂发挥其功能的最佳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过去的15年,测序手段、生物信息学及宏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探索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成为可能,并由此涌现出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目前,肠道菌群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食品营养学、医疗保健和微生物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据报道,2013~2017年,专注于肠道微生物的论著多达12900种,仅2017年围绕肠道微生物就有400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该领域的蓬勃发展侧面反映了肠道菌群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科学通报》1963,8(1):70-70
本书是杰出的土壤微生物学家C.H.維諾格拉德斯基亲自編輯的論文集,原书用法文于1949年在巴黎出版,1952年在苏联譯成俄文出版。本书以微生物界的化能合成作用,微生物的形态、发育史和变异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等三个問題的論述为主,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对后来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筱杰 《科学通报》1980,25(8):350-350
创新霉素是游动放线菌素(Actinoplanes jinanensis n. sp.)产生的一种毒性很低的新抗菌素,是我国医学工作者首先发现的。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从古生物学到地球生物学的跨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学科体系和科学问题为导向, 对当前国际上出现的地球生物学从学科分类体系、形成背景、主要研究方向、亟待突破的分支学科及其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评述. 作为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球生物学在地球科学中应具有独立的一级学科地位, 类似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 地球生物学主要研究地球系统的生命运动, 涉及地球环境与生命系统的相互作用. 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也是当今世界对所面临重大人类-环境-资源问题的响应. 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微生物学、地球生态学、地球生理学等地球生物学中的二级学科还有待尽快突破, 以形成地球生物学的成熟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为申 《科学通报》1964,9(10):862-862
我是一个抗菌素工作者,看到十五年来我国抗菌素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到无比的兴奋。我国抗菌素的研究和生产在解放前几乎是一个空白点。解放后在党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获得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成绩尤为显著。抗菌素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与抗菌素研究单位和生产部门的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抗菌素工作者在党的教育下提高了思想水平,认识到人民保健事业对抗菌素的迫切需  相似文献   

18.
在抗菌素的发展史上,自从Fleming发现青霉素后,先后又开发了链霉素、四环素、粘菌素、氯霉素、红霉素与卡那霉素等等。这些抗生素对于预防及治疗各种由致病菌引起的疾病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乱用,助长了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甚至某些本来致病性很弱的细菌也引起机会性感染。此外,各种抗菌素都有副作用。这些都要求提供更有效与安全的药物。头孢菌素就是适应此一客观要求而被陆续开发的一种新型抗菌素。它以抗菌范围广、疗效显著、毒性低等特点受到广泛的注意及欢迎。十余年来,头孢菌素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将国外有关头孢菌素的进展作一简单的介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均有共同的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用化学合成法给  相似文献   

19.
免疫酶技术作为新兴的先进的免疫化学测定技术,受到医药卫生、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等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病毒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中。经过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和技术应用人员的努力,免疫酶技术的内容与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袁媛  黄璐琦 《科学通报》2020,65(12):1093-1102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的鉴定、质量的形成及活性成分生产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探索性,其发展推动了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农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道地药材是最具中医药特色的研究对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明确规定: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药资源分类与鉴定、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道地药材生物学成因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深刻改变了人们对中药材质量及其形成过程的理解. 2019年中药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药道地性研究"立项,其中有关中药道地性的遗传成因研究旨在系统解读道地性的遗传属性,为建立道地药材科学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科学指导我国道地药材生产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这给分子生药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的研究现状、主要方向、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等,并着眼于现代生物学发展前沿技术对该领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有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