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元璋做为一个平民皇帝,在治国方面颇有建树。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大刀阔斧,又偏于保守;驭吏过于严荷,而对百姓又较为宽和,在位期间历经二十次救灾,后人称其为救灾天子。  相似文献   

2.
《遵义科技》2010,38(2):57-57
2009年秋季以来,我省各地区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各地纷纷展开抗旱救灾工作。为深入了解当前受灾情况,从科技方面对抗旱救灾工作给与支撑,2010年3月24日,遵义市科学技术局段开强局长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和部分科技人员对道真、务川和凤冈等地进行抗旱救灾调研与指导活动。  相似文献   

3.
马娜 《山东科学》2019,32(1):113-117
基于区域性巨灾应急救灾的特征,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受灾群众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三方之间相互作用因素的分析,建立救灾成功的概率函数,得出救灾成功后以及救灾失败时的实际收益。通过三方救灾成功后的期望收益分析,建立参与者决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受灾群众三者的期望救灾收益最大情况下,三方救灾投入成本存在均衡状态,并且可以求出最优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4.
艾敛菲 《世界博览》2010,(16):74-75
面对1931年的特大洪水,社会力量比任何时代都活跃,这弥补了政府在救灾体制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区域协作是当前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整合提升多部门防灾减灾救灾职能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区域协作的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问题体现为基础设施区域差异明显,减灾资源协调问题突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预案适用性和实用性弱且居民减灾意识和能力的薄弱,城乡社区减灾中领导力不足且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区域防灾减灾救灾协作的问题则突出体现在协作意识、内容、制度、机制等方面.本研究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应急管理部切实开展提升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效回应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防灾救灾中,要减少施救方与被救方双方损失,就必须提高城市救灾能力.提高城市救灾能力主要有三个途径:普及防灾救灾知识、协同合作演练是提高城市防灾救灾能力的最佳途径;内外结合,重点施救是救灾过程中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的最佳途径;建立灾害预警机制,联勤联动是防灾救灾中提高反应速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进入灾害多发时期,武警部队作为抢险、救灾的主要战斗力量,灾害来临时,须配合各级政府开展救灾活动。在武警部队建立信息化应急救灾系统,是提高部队在接受命令时快速反应的有效手段,是加强部队救灾能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救灾资金是灾民的"救命钱",必须专款专用、管好用好.但在实际管理使用中,救灾资金是否"真"救灾,是否落到实处,审计机关责无旁贷.该文结合基层审计机关近年来的审计(审计调查)情况,从现行救灾资金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后果,并围绕审计如何突出一个"实",让救灾资金"真"救灾的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朝时期国家政府在灾后采取的重农救灾措施主要有劝勉农桑、组织民屯、兴修水利,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救灾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总结北朝时期灾后重农救灾措施,有助于为现代救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核电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为确保核电建设、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核电站紧急救灾能力,核电救灾装备研发具有迫切需求。开发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已成为核电救灾领域的发展前沿,但由于救灾机器人设计面临着重载操作与狭小空间内灵巧运动的行为冲突、多自由度冗余驱动导致的机构和结构过约束冲突两大挑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主持的973计划项目"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根据核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