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笋用竹林经营中合理的竹林结构是保证竹林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目的在于为优化绿竹竹林结构、进一步提高笋用竹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常规母竹留养方式(每年都留养竹,1年竹、2年竹数量比为3∶1)为对照,对长周期母竹留养竹林(每年留养1次,4年时更换全部母竹)进行发笋能力、笋期、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价。【结果】 在长周期留养母竹的模式下,割取1只竹笋,能增加1.8~3.0个笋芽;单个留养周期内笋篼可延伸到8个层级;各层级的成笋数量为8.0~10.2,均高于母竹笋目成笋数;新竹与母竹的距离可达64.4 cm,远大于普通竹林的27.0 cm。长周期留养母竹模式能提前15 d出笋,延后15 d停止发笋;产量为37.9 kg/(丛·a),比常规经营方式提高了22.1%;收入504.3元/(丛·a),比常规留养经营提高26.86%;利润281.4元/(丛·a),比常规留养经营提高68%。【结论】 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延长了笋期,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母竹数量,进而降低了竹篼清理和老竹砍伐劳动强度;株距的增大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设施栽培绿竹笋用林的出笋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设施内外绿竹的出笋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设施内绿竹出笋比露天早40 d,笋期历时3个半月,露天历时3个月,设施栽培具有提早出笋和延长笋期的作用。整个笋期,设施内竹丛出笋共3.94株/m2,总产量1 125.90 g/m2,平均笋产量为290.00 g/株,新竹平均胸径为4.39 cm;露天竹丛出笋共3.15株/m2,总产量为98840 g/m2,平均笋产量为320.00 g/株,新竹平均胸径为4.74 cm。设施内单位面积笋产量较大,但笋的品质和成竹品质偏低,绿竹设施栽培技术及其经营管理水平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冰冻灾害后,采取施用复合肥、有机肥、竹类专用肥及清林4种不同复林措施,对孝顺竹竹林的发笋、退笋、地径及高生长的变化进行了连续观测和数据分析。试验表明:孝顺竹发笋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历时2个多月,发笋量呈偏正态分布,施肥可提高提前发笋量且提前发笋时间相对集中;发笋盛期和末期退笋数明显增加,退笋多发生于高度30 cm以下,成竹率随着退笋率的升高而降低;地径生长主要集中在10 d以内,竹笋-幼竹高生长呈“S”形曲线;处理样地中的发笋量、成竹率、地径、高度指标均比对照样地中的高。各复林措施对冰冻灾害后孝顺竹竹林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有机肥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哭竹生笋     
《少儿科技》2010,(1):19-19
成语含义: 相传孟宗孝母而哭竹生笋。孟宗,字恭武,三国吴江夏(今属武汉)人,官至司空。其母嗜笋,冬日笋未生,宗入竹林哀叹,笋忽进出。  相似文献   

5.
在临安市青山镇一级公路岳山隧道边 ,有一块祖辈留下来的老毛竹林 ,面积86亩。尽管这块竹林土层深厚、坡度平缓、立地条件好 ,但长期以来 ,采用传统方式经营 ,不松土、不施肥、不挖笋 ,管理粗放 ,鞭根交错、土壤板结 ,竹林亩立竹量在150株左右 ,大年每亩留养新竹一般为60株 ,竹林每亩度产值700元左右。1996年 ,该竹园转换了经营机制 ,承包户加大了科技投入 ,通过三年改造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7年每亩挖笋37.5公斤 ,留养新竹76株 ,竹林每亩度产值950元。1999年 ,86亩竹林共产竹笋12286.3公斤 ,竹…  相似文献   

6.
兰英 《宜宾科技》2005,(2):21-22
苦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地下茎复轴混生,生长繁殖特性介于散生竹和丛生竹之间。苦笋脆嫩鲜美、营养保健价值高,竹材可用于造纸、竹编等行业。集约经营的苦竹林,三年后即可投产,怎样才能达到早产丰产的效果呢?根据我所2002-2004年苦竹丰产栽培技术课题的研究成果,生笋时间比常规管理可提前33天,每亩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达287%,经济效益显著,每亩纯收入可增加3294元,苦竹早产丰产栽培应着重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毛竹春笋的采挖既是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获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密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挖笋留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竹林今后的生长和发育。现将其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绿竹笋老化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竹笋是我国南方最著名食用笋。观察绿竹笋老化过程外观变化和组织石蜡切片,研究老化程度不同的笋组织细胞特性。研究表明:绿竹笋老化过程外观变化迅速,失水严重,品质下降快;笋可食部分主要由薄壁组织和维管束构成;笋的老化主要表现在细胞纤维化及水分丧失。同时探讨了绿竹笋保鲜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中广泛推广种植的撑绿杂交竹为例,利用伐桩施肥技术和稳态营养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撑绿杂交竹出笋及1年生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施肥、直线施肥和指数施肥分别比对照提前出笋7、9、12 d,出笋数目分别为对照的1.26、1.43、1.80倍,退笋率为对照(38.3%)>平均施肥(31.5%)>直线施肥(25.9%)>指数施肥(22.0%);3种施肥处理下新竹胸径和高度分别为对照的1.09、1.12、1.18倍和1.04、1.06、1.10倍;3种施肥处理的1年生新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均增加,其对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影响从大到小均为指数施肥、直线施肥、平均施肥、对照。稳态营养指数施肥的养分相对供给速率与撑绿杂交竹相对生长速率一致,可有效促进撑绿杂交竹发笋,抑制退笋,显著促进新竹胸径和高度的提高,改善了1年生新竹叶片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刘良盛 《广东科技》2014,(16):155-156
大头典竹是典型笋用竹种。通过开展大头典竹的埋杆(节)育苗和造林试验,初步探索出一套较为经济,周期较短,适应规模种植大头典竹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方法,以指导大头典竹的笋用竹林基地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