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103-104
不同的文化中人际关系差异甚大。无论是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或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受到文化的制约。一般来说,在个体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比较强,人们相互的关系相对松弛一些,显得不那么紧密,而在群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相对少一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显得密切。友谊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人们的友谊概念往往会受到各自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待友谊的概念也不同。本文通过列举中英两国人民对待友谊的不同表现方式以及产生差异的渊源的研究进而对中英友谊概念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1引言尽管由于国家、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千差万别,但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使用动物时,有一条根本原则,即负责任、合乎道德地使用动物。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可比性、科学性。在科学探索中使用动物是一种贡献,而不是权力,对这种贡献必须...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对情谊的理解,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灶神之妻》中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姐妹情谊进行解读。从姐妹责任情谊和姐妹患难情谊两个维度阐释了中国母亲式的姐妹情谊,并对比了前者与美国女儿式的姐妹情谊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具有中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母女对待姐妹情谊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了不同文化群体间价值观的差异,旨在探讨避免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方法及对于文化冲突应持有的态度,对当代跨文化交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韩礼德提出的功能语法认为语言为信息交流提供资源,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产生意义。功能语法不仅关注语言结构,同时也重视这些结构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如何构建。与功能语法相比,传统语法以及正式语法作为分析大学精读课文篇章的两种惯用,传统手段,更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结构而忽略了语言使用的不同文化背景,及特定社会环境。本文在功能语法理论指导下,从及物性角度,主要是关系过程分析大学精读课文的一篇文章,从而探讨用功能语法分析文章的可行性,优越行。  相似文献   

5.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丕强 《科技信息》2010,(9):188-188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相比,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主要是因为艺术专业学生生源特殊,心理状况、思想实际不同。做好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理解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入手,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管理者同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第14届年会于2003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来白世界各国的150余位大学领导及管理者与会。受“大学管理者国际会议”委员会的委托,牙买加西印地大学(West—Indies University)和理工大学承办了会议。该会始于1981年,大约每1年半到2年举办一次,主要口的是为全球的大学领导人和管理者提供机会,使他们在国际背景下交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高等学校管理巾的理念发展与模式变革,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与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标志,关系大学的生存与长远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从大学精神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念着手,审视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现代性及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认为大学精神主导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理念,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职能也在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及创新文化以及其他功能扩展.隐藏在不同大学职能背后的,是在不同价值取向的哲学指导下的大学理念.在肯定了传统大学理念的价值的基础上,审视了大学附有的多元职能并非同传其统职能相冲突.通过对大学各种职能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论述大学最具价值、最根本的本体职能还应该是对人的关注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大学是人才引培者、科研院所是资源共谋者、企业是成果转化者、公众是社会监督者。由于主体间的角色定位和网络空间位置差异,多元主体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协同和冲突关系,如府学关系之间的服务耦合与价值冲突、学研关系之间的科研共谋与流动设限、学企关系之间的知识链化与无序逐利、学众关系之间的责任共担与行动异化等。因而,为促进大学科学创新职能有效实现,在参照行动者网络的一般规律和各行动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达成行动者共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和形成实践共同体的转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日常交际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主义的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精神、文化、校风、传统等作为大学的灵魂和核心,对大学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办学特色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培育一种良好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一是要创新理念;二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耐力"、"合力";三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从词源学看,“传统”核心意义是“由昔而今世代传承”且具有范型意义的“伟大传统”,它使代际之间、历史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且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几大基本“传统”范式中,言、形与物是“时间距离遥远”的传统,与“文”相对,恰好是“great”和“little”相对应而被人忽视的不隐含价值判断的中性意义所在,和人类文明史整体视野对大小传统反转改造的立论基础.出土珥蛇、珥殃与文献、口传神话信仰遥想呼应,见证了大小传统互补互证.传统本质上是“过去”延传至今的述与见,是令人探寻历史奥秘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西文学由沉寂走向崛起,其成功经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优先发展策略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广西文学历史和传统而言具有创新和超越意义,在文学经验和成果基础上形成和构建文学新传统,确定广西文学改革开放三十年创新发展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对于广西文学在崛起后的持续性发展与突破性发展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区分概念,带有明显的现代性和精英主义价值色彩,需要给予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的批判和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度,重新看待中国文化传统,把汉字记录的书面传统视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的神话思维视为大传统。这样的重新界定有助于学者走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本中心主义束缚,打破"文明/原始"的二元对立窠臼,充分利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给出的新知识,重建具有深度的整体文化观。通过大传统的再发现,去认识文字小传统的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对它施加的影响,而书法的创新又力图挣脱传统对之的束缚。因此,传统与现代,是互为因果的——传统的当下形态是现代,现代的最终形态是传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洋务运动博物馆”东立面形象的反思 ,讨论了建筑形态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 ;就此引申 ,探讨传统问题 ,指出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支柱,学风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和体现,大学精神的式微和失落导致学风不良。端正和培养优良学风,须提振大学精神。提振大学精神,应从大学历史发展的角度重建和弘扬大学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社会科学里面那些从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针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目前的中国考古学和神话学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来做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回到上古文化语境去阐释出土器物,回归中国文化大传统———这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神话学势必结合的理论根基和整合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9.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舍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地理学在实践与理论的探索方面 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空间,但也需要对学科本身的发展问题加以审视,本文着重讨论了区域经济地理学 的传统与继承、发展与创新等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