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志杰 《科学之友》2009,(11):154-155
据调查,我国1/2以上的人患有各种类型的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神经衰弱、哮喘、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炎、高血脂、、慢性肝炎等,这些慢性病病程长、病因复杂,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引起慢性疾病因素有年龄、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等,而慢性疾病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依靠提高自身康复能力实现健康。文章从运动与营养两方面提出了防治肥胖、糖尿病、神经衰弱这些慢性疾病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这类群体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肥胖及其诱发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爆发趋势,因此与这些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营养因素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氨基酸作为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其基础营养功能和作用已广为人知;近年来,其营养调控功能备受关注.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缺乏时,白色脂肪组织(WAT)内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介导的脂质动员增强,并且棕色脂肪组织(BAT)内解偶联蛋白1(UCP1)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人口增长最快的部分是老年人,到2000年估计65岁以上人口数,将比1970年增加50%,不断有证明,慢性病与营养摄取情况有关,甚至象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和高血压病一些慢性病,也被认为饮食疗法是一个主要治疗措施,然而营养情况对疾病过程影响的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瞭。再者,在急性病期间,包括创伤和外科手术,营养疗法对老年人还是一个充满着未知变化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究竟怎样的饮食才符合健康标准?为了向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信赖的说法,68位美国最受人尊敬的营养专家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专家们认为,目前有代表性的饮食结构很有必要改变,而某些相关的理论观点也到了需要纠正的时候了.10种致命疾病中的6种与饮食习惯有关——心脏病,癌症,中风,动脉硬化,糖尿病,肝硬化——就象一些慢性功能性疾病,比如骨质疏松、贫血等一样。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威胁人类健康的肥胖症也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肥胖症已经超过吸烟,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医学界公认的"死亡五重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都已被证明与肥胖有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确认为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肥胖治疗的挑战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近年来,全球肥胖人数持续上涨,肥胖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下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肥胖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干预肥胖的手段仍然有限。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肥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提出干预策略。文章对肥胖的发生因素、干预策略、现有问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总而言之,肥胖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新的减肥方式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7.
肥胖与癌症 肥胖或超重者虽然体态臃肿,但他们走向死亡的步履却比一般人可能更加轻盈.除了众所周知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关节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与肥胖有关外,现已确认,各类癌症也将其作恶对象瞄准了肥胖者.也就是说,对于肥胖者,墓园之路几乎条条畅通,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8.
炎症之于机体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炎症反应利于机体对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失调的炎症反应又会使这把利剑挥向机体自身,过度放大或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机体组织损伤和器质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直以来炎症就被认为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此,Science于2005年提出的125个科学问题中就包括"炎症是否是所有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尽管在2型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痛风及肿瘤等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中都检测到有慢性炎症参与的证据,但是长期以来慢性炎症在这些疾病当中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不清楚,相关抗炎干预靶点也并未得到确切鉴定.近年,随着对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和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包括NLRP3在内的一些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上述慢性疾病当中的危险信号,从而启动炎症反应和疾病的发生,提示NLRP3等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可能成为包括2型糖尿病在内的相关炎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有关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T2DM的关系,以及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T2DM治疗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张增慧 《科学通报》1960,5(18):571-571
一在1958年大跃进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遵循着以任务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针,在与医学相结合的前提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确定了以严重损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病——神经衰弱为研究对象,与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北京大学校医院及心理专业共同协作,对北京大学学生中神经衰弱患者进行了贯彻心理治疗原则的综合快速疗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此后又在不同单位进行了七次治疗,也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为什么有些人经常感觉浑身无力?为什么他们即便睡够了也无法消除疲倦?挥之不去的疲劳感从何而来?在100多年前,医学界开始注意到一种会让人虚弱的慢性病。患者往往出现长期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痛、认知障碍、消化系统障碍和睡眠障碍。当时的许多医生将这些病人诊断为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甚至是更年期综合征。直到20世纪末,医学界才开始认识到这种病区别于其他已有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个病才被确认,并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