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有限元对格栅刚架框的斜撑杆的不同布局及其扭转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对部分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斜撑杆的布局形式对结构的抗扭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合理的布局不仅明显提高了结构的抗扭刚度 ,也降低了其扭转工况下的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对格栅刚架框的斜撑杆的不同布局及其扭转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部分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斜撑杆的布局形式对结构的抗扭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布局不仅明显提高了结构的抗扭刚度,也降低了其扭转工况下的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撑杆钢柱具有稳定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等优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中心柱截面为箱形的预应力撑杆钢柱进行了数值分析,并通过理论公式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考察撑杆长度、撑杆截面尺寸以及初始缺陷大小等因素对这类结构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屈曲模态为对称屈曲时,增加撑杆长度可以有效提升箱形预应力撑杆钢柱的承载能力;同样地,撑杆截面尺寸对这类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也与其屈曲模态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钢柱中引入撑杆和预应力索可以明显提升结构的承载性能.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双层预应力撑杆柱进行了屈曲分析,对比在不同撑杆长度和拉索直径下,钢材强度对双层预应力撑杆柱稳定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屈曲模态决定了钢材强度与结构承载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构发生对称屈曲时,提升钢材强度对结构稳定承载力并没有显著影响;当结构发生反对称屈曲时,钢材强度的提升使得结构承载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飞机起落架是飞机的主要受力结构,本文介绍一起PA44-180飞机前起落架斜撑杆折断的故障,并对该型飞机的前斜撑杆结构、受力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弦支穹顶结构是基于张拉整体思想和单层球面网壳技术的一种新型复合空间结构体系,为了研究弦支穹顶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的矢跨比、撑杆高度、环索布置方式和预应力大小等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对单层网壳和两种不同布索形式的弦支穹顶结构进行了El Centro波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和撑杆高度对结构自振特性影响较大,而拉索预应力大小对结构影响较小。支座的弹簧刚度对弦支穹顶的高阶频率的影响不及对基频的影响,当弹簧刚度较小时,其对结构基频的影响基本上是线性的;刚度较大时,对基频的影响很小。在固定铰支承条件下,与单层网壳结构相比,弦支穹顶不能减小地震产生的结构位移的振幅。弦支穹顶结构整体内力值偏大,在布索层数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的弦支穹顶的撑杆和拉索的内力变化趋势和数值相近。  相似文献   

7.
某健身中心钢屋盖分为体育馆头部屋盖、尾部屋盖和立面立墙.本文介绍了该健身中心体育馆结构的结构体系,并对撑杆数量、张弦梁根部的构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结构的合理布置形式,阐述了伸缩缝的处理和施工模拟的过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整体的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及塑性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主起落架结构在设计初期的疲劳试验中暴露出撑杆接头为疲劳薄弱部位,不能满足飞机寿命的要求,需要对撑杆接头进行结构改进设计。运用MSC.Fatigue疲劳寿命分析软件,以设计初期的撑杆接头疲劳试验寿命为基础,对材料的S-N曲线进行适当修正得到零构件的S-N曲线,然后运用"类比法",对改进后的撑杆接头采用起落架实测载荷谱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这种零构件寿命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可靠性较高,分析后认为改进的撑杆接头能够满足飞机寿命的要求,在后期的主起落架疲劳试验中改进设计的撑杆接头通过了疲劳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短撑杆式张弦桁架是用短撑杆连接梭形桁架梁与体外拉索形成的自平衡结构,是近几年研发的新型张弦结构体系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新结构的特点和优点,采用有限元法对120 m大跨度短撑杆式张弦桁架结构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矢跨比、垂跨比和撑杆数目等参数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矢跨比的增大提高了结构刚度,改善了结构的变形和受...  相似文献   

10.
单榀张弦桁架结构各因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SAP2000,对一跨度128 m的单榀张弦桁架结构进行了受力性能分析,研究了撑杆间距及数目、矢跨比、垂跨比和桁架截面高度等4个参数对结构变形、内力和用钢量的影响,为张弦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矢跨比适宜取0.12,垂跨比适宜取0.1,桁架截面高度与跨度之比在0.023左右合适,对于跨度为128 m的张弦桁架结构,撑杆数目以11个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在单脉冲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使传统单脉冲雷达系统具备收发极化分集能力以及多种极化形式下的目标角误差信息提取能力. 采用基于层叠结构馈电的正六边形双极化微带天线构建满足单脉冲雷达系统需求的一维阵列天线,通过计算机仿真,利用比幅单脉冲角误差提取方法以及任意极化合成方法在同一天线中得出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形式下的和差波束方向图以及角误差曲线. 并在一维阵列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成本、低复杂度的二维阵列组阵方式以及二维角误差提取方法. 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于层叠结构馈电的微带阵列天线构建双极化单脉冲天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某实际工程中三轴过顶跟踪天线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基于MSC软件建立天线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工况的静力学分析。计算出的天线结构应力及变形情况的仿真数据,表明天线满足结构指标的各项要求。并通过实际伺服性能和电气方向图测试,满足使用要求,验证了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在天线设计中引入分形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天线设计中的小型、多频带、可集成等问题,文中简要介绍了分形天线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总结了目前分形技术在电磁学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将采用分形技术的超宽带天线设计思路与方案,通过仿真实验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一个各方面更优的全自动天面自适应调整方案,在降低维护成本的同时实现更优覆盖效果,从5G天面的信号辐射方向调整方法入手,对5G基站自适应天馈系统的智能调节系统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对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基站天面自适应调节策略。基于此设计了5G基站自适应天馈系统,可以使用电信公司RSRP信号覆盖地图作为数据源,获取当前状态的观测值并自动分析数据,对天面进行自动调整。在虚拟环境下,对基于强化学习的系统进行了模拟搭建与仿真训练,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广义插值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结构优化设计计算中减少调用结构分析次数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和计算实践中,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深入应用优化方法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卫星天线的发射成本,提高天线的展开刚度,以多模块构架式空间可展开天线结构的质量和1阶固有频率为目标函数,基于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天线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ANSYS软件对支撑桁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与设计变量对应的目标函数值;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构建了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和检验的样本集;按照BP算法的基本思想,调整网络模型的参数,建立了用于优化的预测模型;采用分目标乘除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变成单目标优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支撑桁架各杆件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在降低天线质量的同时,使结构的刚度得到了提高,为天线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刀库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是衡量卧式加工中心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为有效提升刀库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引进重要度和结构优化相结合的新方法。以某型号卧式加工中心刀库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试验采集的35条故障数据信息,建立了刀库系统的故障树,通过故障树分析计算出了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并根据重要度值进行重要度排序。针对故障重要度大的基本事件,结合具体的换刀过程和故障原理,提出了结构优化可靠性设计,该设优化计方案经刀库系统设计人员验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覆盖层可以显著地提高天线的增益,并且覆盖层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覆盖层在提高天线增益的同时,也对天线的回波损耗产生影响,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均匀介质覆盖层和底馈微带天线为例,以数值仿真为手段,着重研究了覆盖层对天线回波损耗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通过设计适当的结构参数,如覆盖层与微带天线的距离以及微带天线的馈电位置等等,覆盖层在大幅提高微带天线增益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其阻抗带宽.本文加工并测试了一款覆盖层天线,其增益为14.5dBi,|S_(11)|-10dB阻抗带宽为11.19%,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目前舰载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将智能天线技术应用于海军舰艇的设计思想,并对将智能天线应用于舰艇上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此举可以大大提高舰艇电子对抗能力.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应用MSC Patran和MSC Nastran软件对12m抛物面天线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仿真分析,得出了天线在不同俯仰角时最佳拟合抛物面的面板法向均方根误差,并运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获得了对应俯仰角时反射面实际法向均方根误差,通过对仿真分析结果和测量结果的进行比较和分析,肯定了有限元仿真对天线结构设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