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尔基器在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为搞清楚这个问题,不少的科学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争论一直不停。但是,目前把高尔基器从静态的特征性样式推向了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结构,这是巨大的进展。然而,挑战仍在继续。 帕维亚──意大利的生物学家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在伦巴第城大学中用显微镜研究脊髓神经元时,看到了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网状堆层构造。从那时到现在正好是100年了。在其发现后的数10年间,细胞生物学家们已经了解到这种膜状网络,在处理和转运新合成的蛋白质方面,承担着关键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J.H.Fabre,1823~1915),生于法国尉盏镇圣黎昂乡。他的幼年,大部分是在农村渡过的,他的父母是贫苦农民。正如高尔基受到外祖母的深厚影响一样,法布尔童年时代最受影响的“老师”,是他的  相似文献   

3.
庄孝僡 《科学通报》1966,11(12):548-548
关于高尔基体,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解决了经典细胞学中的爭执。它不仅是一种恆定的细胞器,而且具有它所特有的构造,含有以下三种成分:1.成群的大囊泡,高尔基泡;2.一个由许多扁平的、囊壁几乎是平行的囊所组成的体系,高尔基囊,它处于一侧,囊的两端可膨大为高尔基泡;3.成群的小泡。一般地都认为后者是以出芽的方式由高尔基囊的周缘区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尼奥是一位推销员.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他喜欢上了香草冰淇淋,每天傍晚,他都要享用这种美味的食物。开始时,他只食用一盒.后来逐渐增加到两盒、三盒.并且还要加上若干个甜圈饼。尼奥十分苦恼,他想控制这种贪食的行为,然而却无能为力.几年下来后.他的体重增加到了159千克。  相似文献   

5.
喻传赞 《科学通报》1984,29(18):1152-1152
1873年高尔基方法的问世标帜着现代神经解剖学的开始,它所显示的中枢树突构筑一直是神经科学的基石,以霍乱毒素结合HRP(CT-HRP)或类霍乱原结合HRP(CB-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发现了多处传统高尔基方法及麦芽凝集素结合HRP(WG-HRP)所不能显示的树突构筑,我们称之为“嫌高尔基树突”(GBD)。目前已发现大鼠的GBD有:  相似文献   

6.
走出心狱     
1956年.存美同新泽两州一个俄罗斯移民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南于他是家里的独苗.而且周围也没有同龄的玩伴。因此他只能一个人独自玩耍.这使他养成了内向、腼腆的性格.七八岁时还不敢主动与人仃招呼.如果别人主动过去招呼他,他会立刻害羞地跑开。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元的覆盖物负责调节突触的变化,它们举足轻重,与记忆、精神障碍、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成瘾息息相关。1898年,杰出的意大利医生和病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发表了一篇有关"神经细胞"结构的里程碑式文章。文中涉及如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尔基体,此外,他还描述了一种"纤弱的覆盖物",它们覆盖着神经元细胞体,并随着树突延伸。同年,另一位意大利学者阿  相似文献   

8.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9.
典型案例: 小亮今年15岁.正在某重点中学读初三。小亮从小聪明活泼,以前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自从一次模拟大考他的成绩大幅度滑坡后.小亮就好像变了个人,总喜欢在背后议论人。上个月,他跟同学说,他知道学习委员偷了别人的一款最新手机。开始同学还不信,可是小亮却讲得绘声绘色。后来,他们同年级的一位同学正好丢了手机.他居然说就是学习委员偷的。他还看见了。  相似文献   

10.
典型案例: 正在紧张复习准备高考冲刺的高三学生小帆,学习成绩优秀,目标是进复旦大学或武汉大学之类的重点院校。原本充满信心的他.现在有如大祸临头.因为他最近正遭受失眠的困扰。而自从有了这个困扰之后.小帆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上床睡觉。他很怕失眠,顾虑睡不好觉,第二天会精神不振.没法学习。由于有恐惧心理,小帆往往头一接触到枕头反而会兴奋起来.越想尽快入睡.  相似文献   

11.
老王已经50岁了,在机关做管理工作,每天都很繁忙。近几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就是每天下午无精打采,即使中午眯一会儿也还是打不起精神来,有时有人来谈事他都犯迷糊,真是难受极了。他说他打呼噜已经十多年了.而且夜里有时被憋醒,梦多,睡醒后很累。  相似文献   

12.
亚力山大·里希的回忆我是在1949年林奈斯·鲍林邀请我作为博士后研究员时第一次见到他的。我来自东海岸.那时刚从哈佛医学院毕业.到达时衣冠整整,穿了外套,打了领带。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但见他身穿夏威夷花衬衫.满脸笑容。我心想“哎呀.真是气度不凡。”后来,...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2009,(8):5-5
尼尔·阿姆斯特朗(Niel Armstrong) “阿波罗11”,1969年 1930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沃帕科内塔。在成为宇航员之前.曾以海军飞行员的身份参加过朝鲜战争。此后他经过商,也从事过学术研究。1994年,他发现自己的签名被卖到数千美元之后.便开始拒绝给他人签名。2005年.他还因理发师将其头发卖给了太空爱好者而把他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他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大河。几乎可以说,在中国较大的水电工程坝址及工地上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和汗水。他以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解决过大量的技术难题,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建议.做出过不少关键的决策.对新中国的水力发电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中期,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爱给他的朋友们表演一种小魔术:他拿起一个“空”瓶子,先晃几下,然后敏捷地靠近一支点燃的蜡烛.只听“啪”的一声巨响,朋友们大吃一凉之时,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又立即熄灭了.原来在他拿的“空”瓶子中,早就装满了两种无色气体:氢气和氧气.  相似文献   

16.
王庚 《科学》2004,56(3):58-61
荷兰著名画家埃舍尔(M.C.Escher)无疑是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作品趣味无穷,令人赏心悦目,是数学艺术的奇葩。人们从中惊叹他的丰富想象力,往往忽略了其数学内涵,而这恰恰是他创作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个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文艺复兴巨擘。他不但是个全才,还是个怪才。有人说他是最缺乏耐心的艺术家。据说他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东西的兴趣都不能持久.一件事没干完就去干另一件事了。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毫无顾忌地把胡须涂成五颜六色。他甚至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渎出他写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世界科学》2012,(7):40-43
1992年的一天,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宣利江骑着单位食堂送菜用的“黄鱼”车,由于不怎么会骑.一路上歪歪扭扭.好不容易才骑到了龙吴路上的上海药材公司仓库。他要到那里购买50公斤的丹参.用于他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个课题——丹参水溶性成分研究。那时,宣利江是博士一年级学生。这是他丹参研究之旅中第一次购买丹参。  相似文献   

19.
赫兹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长炎 《自然杂志》2003,25(2):117-122
关于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的实验过程和他对这种效应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影响,在相关物理学史论中尚未见有充分的论述.章根据赫兹的日记、书信、实验笔记和他对光电效应研究发表的论,对他的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了仔细分析,揭示了他对这一效应研究和认识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阐明了他的这项发现和实验研究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勒纳彼等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典型案例: 高中生晓凡是个不折不扣的“迟到大王”。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看着闹钟起床.比如他要7时起床,即便到了6时59分,他也会眼睁睁地看着闹钟走过那一分钟再起床,然后心急火燎地穿衣洗漱出门,有时出了门才想起在书包里反复查找诸如什么《作文素材大全》、《新英汉字典》、《数学题解》之类的参考书是否带了,如果忘带,还要返回家里去取.因为这样,他上学经常会迟到几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