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首先把一个瓶子侧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它们在瓶内飞舞起来,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底上。 接二连三的撞击之后,蜜蜂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徒劳,似乎永远也无法逃离,最后,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挤在有光亮的瓶底那儿。接着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部飞了出来。苍蝇之所以能一阵狂舞之后很快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2.
人造蜜蜂     
最近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会跳迪斯科的舞蜜蜂来迷惑欺骗真正的蜜蜂。这种人造蜜蜂每秒振动翅膀250次,每秒摇摆臀部15次,它可在蜂箱内壁上反复以整齐的8字形飞舞.它甚至能从口内吐出甜水.据普林斯顿大学的杰姆斯·古尔德说,这是蜜蜂研究上的一次“真正突破”。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弗里茜30多年前就发现蜜蜂之间是利用“摇摆舞”来传递花蜜所在地的信息的。蜜蜂所跳8字舞的方向表示花蜜所在地的方向,而持续的时间长短则表明距离的远近。从那以后,包括古尔德在内的许多研究人员都试图造出一种以似乱真的人造蜜蜂,以使真的蜜蜂能按人造蜂所指示的预定方向飞行,研究人员希望这样的装置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蜜蜂是怎样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蜜蜂之秘密     
争议:蜜蜂是否有智慧人类对蜜蜂从不吝啬表达赞美和钦佩之情,这一现象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古希腊人在养蜂的过程中观察到它们具有勤劳、合作和利他的品质,因而对蜜蜂赞赏有加,然而蜜蜂是不是果真聪明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单个蜜蜂并不聪明,相对于群体,单个蜜蜂只能算一个庞大制蜜机器中无足轻重的一员,它们靠本能行动,谈不上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智慧。拉丁文中的一个谚语"一只蜜蜂就不算蜜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首先考察到蜜蜂智慧的人是德国动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大约在二战期间,弗里希观测到寻找花蜜的蜜蜂在飞过蜂巢时会做出一种奇怪的"摇摆",于是,发现了蜜  相似文献   

4.
夏日晴夜,皓月高悬,银河荡漾,星光绽放。当你仰望这深邃迷人的夜空,欣赏着晶莹如珠玉般闪烁的繁星时,你可曾知道,在那令人神往一碧无际的天宇中,不仅蕴含着无限玄秘,也四藏“杀机”。对此,天文学家永远不会高枕无忧。撞出一个新世界 无数蜜蜂挤在一个狭小的蜂箱里,养蜂人突然把蜂箱拿掉,群蜂便  相似文献   

5.
女人比男人有更强的免疫力何方淑,李大卫译用一滴蜜蜂的毒液,注射到一只免疫的雄蟑螂体内,结果可能杀死蟑螂。另外,同样处理一只雌蟑螂,却几乎可以肯定它会康复。免疫学者们认为,这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证明,雄性和雌性的免疫系统之间,具有根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扩...  相似文献   

6.
沼泽地里,一朵美丽异常的花朵散发着阵阵诱人的芳香.一只蜜蜂禁不住这香味的诱惑飞向花朵.然而,当它落到花朵上后,才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致命的陷阱--花朵迅速闭合,将蜜蜂关在里面.  相似文献   

7.
蜜蜂为自己造“房子”,它们是世上最杰出的建筑师。蜜蜂的蜂巢造型奇特,结构巧妙,可谓巧夺天工,很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蜜蜂的房子究竟一个可容纳数万只蜜蜂的蜂巢,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呢?原来,蜜蜂是社会性的昆虫,不仅勤劳,也极有智慧。在蜂巢中,筑巢工作完全由工蜂来承担。工蜂不仅筑巢,同时也负责育幼、清洁、采蜜、捍卫家园、修补巢穴等工作。蜂巢所需建材,全是用蜂蜡做成的。一只12~21日龄的工蜂,其腹部四对蜡腺大致上已发育完全。成熟的工蜂们先吸足花蜜,先由其中两只工蜂以前足抓紧上面的物体,同时伸展后足让另外两只工蜂自下…  相似文献   

8.
蜜蜂为什么能经受住寒冷和炎热呢?原来,蜜蜂的翅形肌肉能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消耗于运动的热量只占五分之一,剩下的热量确保蜜蜂过冬.在炎热的夏天,蜜蜂又能从胃里分泌出花蜜或微小水珠下垂到蜜蜂的喙,因水分蒸发而产生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然 《世界科学》2016,(4):45-46
正原来你可以测出一只蜜蜂的电容。蜜蜂很重要:它们给数十种农作物授粉,包括杏仁、可可和咖啡。由于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现象,西方蜜蜂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这种特殊疾病及其类似疾病只有当一个蜂群衰竭时才真正可测。而且无论如何,蜜蜂并不是蜜蜂科中唯一的重要授粉者。我们需要的是对蜜蜂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尼奥是一位推销员.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他喜欢上了香草冰淇淋,每天傍晚,他都要享用这种美味的食物。开始时,他只食用一盒.后来逐渐增加到两盒、三盒.并且还要加上若干个甜圈饼。尼奥十分苦恼,他想控制这种贪食的行为,然而却无能为力.几年下来后.他的体重增加到了159千克。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的一天,温州市瓯江小学某班正在上算术课。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若每个童子分4只桃子,就多1只;若每个童子分5只桃子,就少2只。问一共有几个童子、几只桃子?”这时,一个小孩高高地举起手,迅速而准确地报出了答案:“共有3个童子、13只桃子!”  相似文献   

12.
正培根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三种理解自然的方式:蚂蚁式、蜘蛛式和蜜蜂式。真正的哲学家应该像蜜蜂一样,从花朵上采集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科学成就,以其各自发表的时间来说,前后相差几乎仅仅10年,而酝酿,讨论,从杂芜的事实材料发展到深刻的概念,则各自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博收远绍,锤炼精致,这或者就是培根所谓的概念体系的"蜜蜂式"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快乐的蜜蜂不忧愁。获得奖励的熊蜂似乎能体验到某种类似于快乐的感觉,这使它们对事物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24只熊蜂在实验室中的两个地点之间飞行。两个地点都拥有独特的颜色,分别装配有糖水或是白水。然后他们又在两点之间设置了一个点,颜色介于两者之间,使蜜蜂无法凭颜色来确定新地点是否装有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2月20日出版的《Nature》封面所示为一只大黄蜂和一只蜜蜂在采向日葵的花蜜。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两个严重的蜜蜂病原体对于一种野生授粉昆虫"大黄蜂"的感染能力,他们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该期杂志上。高效授粉对于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有证据表明新出现的传染病造成一些重要昆虫授粉者种群数量下降。来自英国各地的数据显示,"变形翅膀病毒"(DWV)和微孢子虫寄生虫Nosema Ceranae在两种类型的授粉者中存在"共局部化"现象,蜜蜂病对大黄蜂也有传染性,这项工作表明,野生授粉者种群可能面临风险,而且与人工管理的蜜蜂种群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因为养蜂人采取干预措施而受到保护。野生授粉者的这种损失会显著降低作物授粉效率。  相似文献   

15.
蜜蜂是成功的.成功在于获取了花的“心”。 1.3亿年前,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刚刚在地球上出现。那个时代,花为风而开放。植物仰望自己苦心生产的无数花粉随风而去.期待能有几颗好运地落在花之柱头。直到花粉的营养价值被发现.一些甲虫开始取食花粉,虽然只是简单的吞食而顺便携带了花粉.但对花而言却是利大于弊的幸事,较多的花粉经过甲虫被传输到临近花的雌蕊。  相似文献   

16.
<正>近十年来,许多国家的生态学家都发现,养殖的蜜蜂出现了神秘的离巢不归现象,很多国家的蜜蜂在"集体失踪",种群数量也在萎缩。我国的情况尤为严重,有专业人士预计,不论是自然状态的蜜蜂还是人工养殖的蜜蜂,我国蜜蜂的品质和数量比20年前均减少了近一成,数量从750万群减少到目前的680万群。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几十年中,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能力”。科学家指出,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  相似文献   

18.
蜜蜂不但给人酿造了甜美的蜂蜜,它还是个天才的“建筑师”。蜂巢是蜜蜂居住与繁衍的场所,如果需要,蜜蜂能在一昼夜用蜂蜡建造起几千间住宅,这种本领使得人类的建筑师见形见拙。  相似文献   

19.
植物能"吃"--食虫植物维纳斯捕蝇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朵美丽异常的鲜花在云遮雾罩的沼泽地里盛开着,发出一缕缕诱人的香气。一只蜜蜂禁不住花香的诱惑,急速扇动着翅膀,发出嗡嗡的尖叫声,扑向眼前的猎物。当它落到花朵上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但为时已晚--叶子迅速闭合,就像食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7,(12):7-7
每到夏末,塞浦路斯地中海岛上的东方大黄蜂就会入侵蜜蜂巢。大黄蜂不仅个头是蜜蜂的3倍,而且拥有强有力的下颚,一口就能将蜜蜂的头咬下来。入侵的大黄蜂不仅会杀死成年蜜蜂,而且要吃掉幼蜂,每年蜜蜂群都会因此损失掉自己1/3的"人口"。蜜蜂的主要防御手段——叮咬,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