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建梁  吴黎霞 《科技资讯》2010,(18):197-197
日语文献中化学专业名词的翻译较难,本文就日语专业名词的翻译技巧作些讨论。抛砖引玉,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2.
中西翻译理论由于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想体系,彼此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中西方翻译理论都以“翻译”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作共同的研究对象,因此中西方翻译理论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共性,本文从“忠实,通顺”、“读者反映论”和“译者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共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翻译“直译基础上的意译”提出了翻译“非信亦信”辩证观点,并结合中外翻译理论和实例剖析,对这一意译语言文化现象的合理性进行了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翻译者应有文化意识,应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5.
丁小洹 《科技信息》2007,(8):116-116
本文从Shopping Mall一词的翻译入手,探讨当下商标翻译的“陌生化”倾向,并指出其与异化翻译的区别。尽管“陌生”,也应有度,商标翻译的“陌生”要考虑到接受者的审美取向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了目前在翻译研究文献中“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的混乱状况,初步探讨了“文化翻译”的定义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化境”,本文从“内”与“外”,也即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并结合优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谈如何达到“化境”。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论证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应求神似而非单纯的形似。  相似文献   

8.
左步雷 《科技信息》2007,(1):119-120
对于英汉翻译课程的教学,传统意义上局限于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授与训练,实际结果是汉语译文的“欧化”现象严重,英语译文的“中式”味道太浓。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立足汉语的母语思维,培养学生翻译的观念,端正“持经达变”的态度,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翻译技巧与方法,激发翻译兴趣,克服“两张皮”现象,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秋怡 《科技信息》2010,(7):194-194,410
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切入点,以旅游翻译实例作为分析对象,旨在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指导并运用于中英旅游翻译的问题。本文结论认为,“关联理论”对中英旅游翻译的指导能够有效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许多难点及瓶颈问题,对提高中英旅游翻译的质量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荣 《科技信息》2009,(19):165-166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即: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重点就在于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与分析;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经验证明;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意愿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从而使话剧翻译评价标准的探讨走出了“二元”之争,为话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简评陈军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其《翻译入门》一书中首次将翻译方法划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本文就此观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论.早期的翻译理论.由于缺乏语言学的指导,主要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翻译.在翻译方法上.分成直译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翻译批评“量少质次”,主要囿于“文本批评”,对作为翻译接受主体的读者关注不够。本文首先指出关注读者乃翻译批评的固有之义,接着探讨了翻译批评理应对待读者的态度以及关注读者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矿山安全”、“矿井瓦斯防治”、“电磁辐射与声发射监测技术及应用”、“煤岩动力灾害预防”……一个个专业名词听起来颇为高深,但就是有一位跋涉者凭着一股子兴趣与热情闯了进来,面对煤矿领域研究.每次实践都像印证化学反应一样充满了期待和不可预知,他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聂百胜。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讯》2006,(28):185-185
由于科技英语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所以在词汇翻译方面与普通英语存在着差异,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总结归纳了And任科技英语中除表示“和”“与”“并且”外的其他一些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使用翻译软件和语料库改进翻译教学,提高翻译质量的各种具体办法。重点借助WordNet3.0中的同义词库搜寻同义词和相关词汇对“crack”的词性,主要词义,不同文本中“crack”的使用频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使用Goosle调查词组搭配是否地道常用,某些语法结构是否正确常用。依此揭示“crack”的真实用法和使用规律。旨在帮助译者选择在特定文本中“crack”的准确意义,排除歧义,提高翻译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领略翻译中不同的价值所在。本文从美的角度出发旨在讨论散文及诗歌中的审美价值,主要从“三美”的方面予以讨论。此外本文还对其在翻译中的尺度和限度的问题作以简要的阐述。提出不能过度地守“信”而失去了其美学价值。在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若是单独强调哪一方面都是超越限度的,而只有达到异归均衡才能达到思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化境”,本文从“内”与“外”,也即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并结合优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谈如何碹以“化境”。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论证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应求神似而非单纯的形似。  相似文献   

20.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翻译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