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泡桐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分布于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全国现栽植泡桐10亿余株。泡桐树能与农作物形成理想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泡桐材用途广泛,其制作的家俱、乐器等产品可出口创汇,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泡桐遗传背景窄、种质资源匮乏,现有的泡桐品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开展四倍体泡桐创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mycoplasma一词的中文定名尚未统一,有的资料中称为枝原体,而另一些资料中则称为支原体。也有的工具书中在定名为枝原体的同时注明“又称为支原体”。一般看来,枝原体与支原体两个名词音同,含义也差不多,无须再去吹毛求疵了。然而从定名从严的角度考虑,尚有推敲的余地。虽然,“  相似文献   

3.
mycoplasma一词的中文定名尚未统一,有的资料中称为枝原体,而另一些资料中则称为支原体.也有的工具书中在定名为枝原体的同时注明"又称为支原体".一般看来,枝原体与支原体两个名词音同,含义也差不多,无须再去吹毛求疵了.然而从定名从严的角度考虑,尚有推敲的余地.虽然,"枝"与"支"二字仅是音同字不同,含义也基本相同,但是,作为一个名词的中文定名来说,最好还是统一为一个名称为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8):67-68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李芳东研究员、杜红岩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杜仲高产胶良种选育及果园化高效集约栽培技术”荣获201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6,(13):28-29
梧桐梧桐是桐树之一种。桐有油桐、泡桐、紫花桐、白花桐、梧桐等。桐之用途很多,陈翥在《桐谱》中说“:桐之材,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晒而不折裂,雨溅污泥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楠虽寿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旧矣。”油桐可榨油,泡桐最遮荫,梧桐宜制琴。王充在其《论衡》中说:“神家皇帝削梧为琴”。《诗经·庸风定之方中》上说“:树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齐民要术》说:“梧桐山石间生者,为乐器则鸣。《”后汉书》载有:“蔡邕泰山行,见焚桐,闻爆声曰‘:此良木也’,取而为琴”,是为“焦尾”,名琴。(至今…  相似文献   

7.
1立项背景 枣疯病被称为枣树的癌症,是枣树(Zizyphus jujube)上的一种植原体(phytoplasmas)病害,是枣树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枣疯病连年来持续在我国发生蔓延,已成为毁灭性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已有70%~80%的树株染病或死亡。仅河北省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至上亿元,全国则高达数亿元。  相似文献   

8.
杨锋 《科学大观园》2005,(11):10-11
第1宗罪:引起肥胖2002年11月,美国纽约一名因长期食用快餐食品而变成肥痴的儿童向法院控告某知名洋快餐品牌引起儿童肥胖。2003年1月29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快餐可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人上瘾。华盛顿大学内分泌学家迈克尔·施瓦茨教授指出,汉堡包、油炸土豆条等快餐可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人难以控制食量。美国有关研究表明,常吃洋快餐食品,进入体内的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促使人体发胖。俗话说:“腰带长,寿命短。”肥胖成为代谢性综合征的祸首。尤其是爱吃洋快餐的儿童,势必因摄入脂肪和糖分过多,造成热量过剩而变成小胖墩。第2宗…  相似文献   

9.
月经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周期既反映了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变化,也反映出与生殖功能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变化。月经周期中无论是性激素,还是垂体促性腺激素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它们将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影响着妇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引起一些情绪变化。当然,情绪变  相似文献   

10.
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值以及其他多种服务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的变化过程或者状况。  相似文献   

11.
desert主要指“沙漠”;desertion主要指“沙漠化”;desertification主要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沙漠化”的通俗说法。土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以及亚湿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或者由于某一种因素变化或多种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包括各种人类活动和居住方式引起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导致那些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人工灌溉农田,或者草地、牧场、林地以及森林的生物生产力、经济价值以及其他多种服务功能的降低或者丧失的变化过程或者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审定煤炭科技术语过程中,对腐植煤(humic coal,humulite,humulith)、腐植腐泥煤(humicsapropelic coal)、腐泥腐植煤(sapropelichumic coal)、腐植组(humunite)、腐植酸(humic acid)等术语中应该用“腐植”还是“腐殖”、或两者是否可以各有所指的问题颇费了一番考虑。相同的问题还有腐植质(humus)、腐植土(humus soil,humus)等,事关其它学科,三十余年来在科技界很不一致,故愿将此问题加以论述,以共同讨论。“腐植”最早何时开始使用?已说不清。可参考的是至迟在本世纪初期的日本文献中即使用了“腐植质”等一系列用汉字表示的名词,并且沿用至今日,从未改变。1948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综合英汉大辞典》中就有humus:腐植土、物化土、肥土的词条。1956年科学出版社和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有关腐植质研究的译著中,其正文和书名中都用的是“腐植”。据老科技工作者回忆,50年代中期以前的文献中一系列的术语使用的都是“腐植”。“腐殖”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后期,见到较早的有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北京林学院编订的《德汉林业名词》,其中humus为腐殖质;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编订的《英汉林业词汇》中humic acid为腐殖酸,humus为腐殖质。60年代以来用“腐殖”代替“腐植”者日益普遍,一批双语词典[7-11]先后采用了“腐殖”,以后一批影响较大的工具书[1-6、12]完全采用了“腐殖”。其中辞海[5]将1979年版的“腐植”改为1989年版的“腐殖”这表明了一种趋势。如此等等,使得今天“腐殖”的使用逐渐占了多数。然而,即使经过近四十年的选择,仍未能完全统一,说明存在不同看法。70年代出版过一大批腐植酸类肥料的书[14-16],80年代科学出版社出过《腐植酸化学文摘》[17]。1994年的《农业文摘(土壤与化肥)》中可查到多篇有关腐植酸的文章,并有名为《腐植酸》的杂志。《化工词典》[18]中一概用“腐植”,只是在腐植酸和腐植质之后分别注明:即“腐殖酸”和即“腐殖质”。在煤炭界一直使用“腐植”(如腐植煤、腐植腐泥煤、腐泥腐植煤、腐植组、腐植酸等词[19-21]至今仍无改变。在一些科普文章和著作中,也常有“腐植”的用法。如1994年11月1日《人民日报》第11版上即可见到腐植酸一词的出现。有的工具书把“腐植”和“腐殖”各用在不同术语中,主要是“腐植酸”和“腐殖质”[13,22];而有的工具书[23]将“腐植×”和“腐殖×”并列为二个词条,成为不同事物,可见“植”与“殖”虽仅部首之别,却带来某些混乱。台湾的文献一贯采用“腐植”[24-27]。只是到了80年代以后,可能是受大陆的影响,个别出版社的书采用了“腐殖”[38-42]。然而,同一出版社的书也有采用“腐植”[37]的。至于有的工具书也采用“腐殖”[43]则是由于该书采用了大陆的译文,不足为准。以上说明台湾目前仍以使用“腐植”为主。将“腐植”改为“腐殖”明显的原因在于:腐植质形成的来源不仅有植物,而且还有动物,这在国际权威的工具书[45-47]中说得很清楚。然而同样也是权威的工具书[48-49]中则说得较为灵活,是用有机物质(organic matter)代替植物(plants)和动物(animals)。更有一些工具书[28,34,50-51]只说腐植质来源于植物。结合有关专著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腐植质(或腐植酸)最主要的来源是植物,或者多数腐植质的来源只是植物。这就是当初定名为“腐植×”的原因,如今看来,虽在某些情况下有欠全面,然而远非错误。煤炭(包括泥炭)是古代高等植物遗体堆积、腐败、分解、并经成煤作用后形成的。在煤中可以找到植物的形态,在煤化程度低的煤中甚至可以看到植物的结构。至于其中是否有动物(如昆虫)遗体混于其中,这里无需细究,因为即使有,也微不足道。至于由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形成的煤,已称为腐泥煤(sapropelic coal)。可见称humic coal为腐植煤很恰当,完全合乎定名的科学性原则。并且腐植煤、腐泥煤、残植煤等名词相互对应,合乎定名的系统性原则。腐植煤沿用了腐植质、腐植土、腐植酸的命名,合乎定名的习惯性(约定俗成)原则。反之,如称腐殖煤,则不能表明煤的来源,使人不知所云。此外,“腐殖”与“腐泥”、“残植”等不相对应,缺乏系统性。因此我们认为以采用“腐植”为好。然而,这关系到由拉丁文humus(泥土)派生出的一系列词(见前)的译名问题。我们认为,同一外文不宜有两种译法。“腐殖”虽避免了“腐植”的片面性,却语义含糊,不合乎中文构词习惯,不能表达概念的本质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本身会引申出与这里要表达的相差甚远的含义,带来新的片面性。综合各种字典有关内容,殖字可有两种读音[3-4]:zhí和shì,约6种含义,其中和“腐殖”有关的只有3种:1.骨殖(音gǔ shì古匙),意为尸骨。因而“腐殖”自然会使人理解为“腐烂的尸骨”。“腐殖质”则为:由腐烂动物尸骨产生的物质。这比之“腐植质”具有更大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殖,脂膏久,殖也”。意为脂膏放久而腐败。可见殖与腐的内涵近似,而外延更窄,专指脂肪的腐败。腐殖连用也会带来新的片面性。更重要的是殖字的这一含义在汉语中早已废弃不用。以致大如《辞海》《辞源》这样的工具书都不加收录。在现代汉语中有“腐败”、“腐烂”、“腐朽”等词组,而没有“腐殖”的用法。3.作繁殖、孳生解。腐殖的意思是因细菌繁殖而腐败。如果这样的话,首先,按汉语习惯及逻辑关系,因在前,果在后,应为“殖腐”而非“腐殖”。其次,有机物的腐败必为细菌繁殖所致,已曰腐,再言殖,似乎有蛇足之嫌。再者,一个术语很难、也没有必要表达事物的“生成原因或条件”这样复杂问题,因为它们不是该概念区别于类似概念的本质或特征。如果要表达的话,则温度、湿度,有氧、无氧等因素同样重要。从术语的构词原则和习惯来说,“腐殖”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前面2、3中,殖字是动词,所以腐也只能理解为动词,因为腐没有副词的词性[44],不能用来形容后面的殖字,构成像易拉罐、缓冲器、偏振光、多用表等副词+动词+名词式的术语。在汉语里,动词词组+名词式的术语很多,如:腐蚀剂、沉积物、扫描器、操纵阀等。其中的腐蚀、沉积、扫描、操纵都是可独立使用的动词词组。即使像收放机、截装机、弛张筛等这样的动词+动词+名词式的术语,其收、放、截、装、弛、张一定是后面主体的功能或动作。而“腐殖”既不构成独立的动词词组,殖也不是后面的主体(质或酸)的动作,而是一个没提到的主体——细菌的动作,这种构词方式很使人费解。至于“腐植×”这类术语属于形容词+名词+名词式的结构,语义明确,合乎习惯,类似的术语很多,如:黑钙土、臭氧层、丹顶鹤、热力学等。由上所述,“腐殖”与“腐植”的优劣已很清楚。至于“腐植”的片面性问题,并不足为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某些术语不够完善的情况会不断出现,如果要求术语完全科学、确切,将不胜其改,反而会造成混乱。有如蛋白质,原以发现于鸡蛋清中命名,后发现这种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包括植物体中,但并未因此改名,致以后有“植物蛋白”这一看似荒谬的说法。人们已习以为常,并不深究植物何以会有蛋?再如胡萝卜素和柠檬酸,实际在很多瓜果蔬菜中都存在。如果求绝对正确,都要改名才成。在审定术语时,应该首先考虑科学性,这是对的。习惯性虽然往往和科学性相矛盾,却也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原则,这是语言规律所决定的。难在掌握恰当的“度”。我们认为,对新出现的、有争议的、使用混乱的、未定型的或影响面较小的术语应首先考虑科学性;而对历史久远的、影响面较大或已通行的术语,要首先考虑习惯性原则。特别是当替代词并不优于原词时更应如此。基于上述原因,地质学和煤炭科技的名词审定已决定将“腐殖煤”等一系列术语中的“腐殖”恢复为“腐植”。  相似文献   

13.
文林 《科学大观园》2014,(16):22-23
<正>北碚夜晚的生活似乎清静许多,夜色里的缙云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风,隔挡了尘间纷扰,把北碚与重庆划分为了两个世界。说到北碚就不能少了北碚著名的北温泉,北温泉由去往缙云山车道的一个岔路口分道进去。由此进入了一个被山林环抱,空气里有浓郁的泡桐花香的环境,以1600年前的温泉寺(现建筑是600年前重建的)为基础的北温泉,就是在这样生态绝佳的地方千年流转。现在的北温泉由柏联重新规划和建设后,无论是汤池的设计,还是对泡汤文化的理解和表达,都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温泉区一侧、临嘉陵江依山势而  相似文献   

14.
情绪与疾病     
病从口入,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之所以能影响身体内脏器官功能,一般认为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 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由于情绪的变化引起体内化学物质——交感神经素的改变和大脑功能的改变,而引起某些内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有人研究了植物神经所控制的器官功能与不良情绪的关系,认为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当情绪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8):62-62
由甘肃省植保植检站和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共同主持完成的“美洲斑潜蝇监测及综合防冶技术试验示范”课题,被授予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原油罐区中的大型储罐是石油储运过程中的关键设备,长年在自然环境、盛装介质和液位不断变化等条件下运行,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各种损伤.特别是,环境中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引发罐底腐蚀穿孔、地基局部塌陷引起罐体裂纹扩展以及破裂等问题,常使储存油品发生泄漏,引起严重灾害和环境污染,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地球离极自转"和"冰河期形成因为"的科学发现,为研究全球气候的自然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基本运动形式,直接影响着太阳热能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和分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全球整体气候变化和区域性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通过观测地球表面位置相对于空间纬度的变化趋势,能有效预测地球各区域气候的变化趋势.地球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和规律,找到整体和区域气候变化的预测方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奇珍甜豌豆是广东省近几年从台湾引进推广的甜豆新品种,一般亩产1250~1500千克,高可达2000千克。其结荚饱满,颜色青绿,外型美观,食味甜脆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其前作可以是水稻、玉米、冬瓜、叶菜、花卉等作物。在广东省,秋冬种植甜豌豆到次年2~3月才收获完毕,是秋冬种植较为理想而经济效益较好的一种作物。从近年来的市场销售来看,其销路和价格较为稳定。保鲜贮存后仍能保持其产品的新鲜青绿和甜度,产品旺销港澳市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品种特性奇珍甜豌豆喜欢冷凉天气,耐寒而不耐热,适宜生长温度为16~23℃。广州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播种,以10月下旬至11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8):69-71
男性的生存和生育健康状态对人口数量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精子数目在过去50年中普遍降低的现象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前瞻性研究可为准确掌握和比较精液质量的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44-45
一、主要技术内容 高分子膜电容式湿敏元件是采用物化性能稳定、耐高温的高分子聚合物做湿敏材料,用成熟的薄膜平面化工艺方法制成微型片式湿敏电容.高分子膜的吸湿、脱湿引起介电常数变化,从而改变其电容值,电容值的增量正比于相对湿度且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