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春反季节大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菜在我国栽培面积大,总产量高,消费量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白菜种植目标朝着多用途、多类型、多熟性方向发展,特别是种植反季节栽培的春、夏季补淡品种愈来愈受到消费者青睐。另外环境意识的加强,使人们对无公害优质高产蔬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种植者会越来越重视选择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种植,并接受和采用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以获得经济效益。现将早春反季节大白菜和娃娃菜优质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6-36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华晶7号”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技术研究;完成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熟化集成,“华晶7号”具备了一套成熟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造了一套全新的高产优质制种技术,项目执行期间推广优质高效栽培面积18.16万亩,创造产值26.74亿元,比种植普通西瓜品种净增经济收入14.82亿元。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示范推广241亩,平均每亩生产优质种子2.79公斤,比传统制种田的0.66公斤增产322%,种子千粒重增加19.5%,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黄洁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6-26
优质鲜食高淀粉的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早熟,植后7个月可收获;高产,一般亩产可达2吨;鲜薯淀粉含量高,一般能达到30%~33%;HCN含量30.5mg/kg,低毒优质可鲜食具有较强的耐肥、耐瘠、抗风、抗旱、抗寒、抗病等特点,适宜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4.
1990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12.26×104公顷,约占世界葡萄种植面积的1.44%.葡萄产量达到85.9×104吨,约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1.43%.应当指出的是,世界葡萄一多半用于酿酒(约占55.1%),而我国葡萄则主要是用于鲜食和制干,世界葡萄产地和产量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24-24,27
本课题研究了薄层栽培和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下的甜瓜、黄瓜、葡萄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光、温、热、水分和氮营养)的相互关系,构建了温室甜瓜、黄瓜、葡萄与环境因子耦合的生长发育机理模型和肥水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形态建成模型和三维立体空间结构模型的甜瓜仿真生长系统;构建了基于以上模型的温室甜瓜薄层基质栽培、温室葡萄根域限制栽培、大型温室黄瓜多季节高效栽培的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红提又名红地球、红提子,属欧亚种,是原产于美国的名贵鲜食葡萄品种,1987年引入我国,广西兴安县溶江园艺场1999年春引入露天栽培,获得成功.在诸多葡萄名优新品种中,红提葡萄是大粒、优质、丰产和极耐贮运的红色鲜食品种,是鲜食葡萄品种中最珍贵的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之一,市场前景极其广阔.推广种植红提葡萄,将有利于以优质果延长鲜食葡萄的供应期,使广大的种植户获得丰厚的回报,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红提葡萄的栽培和当年的管理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12):61-61
“高蛋白饲料稻研究与开发”是集高蛋白饲料稻标准制定、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糙米型饲料加工于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52-53
枸杞既是中药材,又是高档保健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延年益寿等多种功效。目前全国主要分布在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栽培品种主要是“宁杞1号”、“宁杞2号”和“大麻叶”。内蒙古枸杞栽培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等区域。  相似文献   

9.
设施蔬菜已成为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区设施蔬菜生产还存在科技含量比较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发展蔬菜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进行优质、高效、可持续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研究我区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蔬菜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4):59-59
“野生蔬菜沙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依托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干旱沙区野生沙葱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QS022-C31-066)所取得的研究成果(2007年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目主要针对甘肃省河西走廊人口多、耕地少、环境恶劣、水资源和自然植物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等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优质植物资源,促进和保护沙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为目的,旨在为沙区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建设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62-62
中华玉梨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1980年选用栖霞大香水梨与鸭梨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结果早(2年始果),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强(大小年结果和采前落果现象不明显,9年生树累计产量18560公斤/亩),适应性广(适合我国多种生态地区栽培,尤其适宜于黄淮海流域、歧东和西北干旱地区栽培),抗性好(抗寒、耐旱、病虫害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增富  李洋 《中国科技成果》2014,(15):F0003-F0003
大地之子 潜修农学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有一位致力于设施蔬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领域长达30年的农业科学家。30年来,他始终秉承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深入农村,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成果播种在农民的心田,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就是2009年,作为人才被引进并任命为栽培与采后技术研究室主任、蔬菜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于贤昌。  相似文献   

14.
秋子梨作为原产我国的抗寒梨栽培种,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多种因素限制,我国抗寒梨种质资源收集不够、鉴评不系统,导致抗寒梨遗传基础狭窄、优异抗寒梨亲本材料匮乏,大大影响了抗寒梨新品种的选育.生产中品种结构单一、熟期不配套及传统的秋子梨品种和苹果梨等地方良种,因品质劣或抗寒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7-28
1主要研究内容 (1)优质香梨新品种、授粉组合和砧木品种的筛选:筛选出大果、突萼率低、果实成熟早、不改变香梨特有风味的优质香梨新品种——“早美香香梨”;筛选出理想授粉品种及组合3套;筛选出杜梨和酸梨为抗逆性强、与香梨亲和性好的基砧和矮化、抗逆性较强、与香梨亲和性好、脱萼率高的中间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62-62
该项目根据市场的需要,以玉米提质、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总目标,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对单项技术实施科学组装,建立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型种植模式和耕作制度,组建新型的耕作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化运行体系对优质产品实施产业化优价经销,促使农民和企业分享利用先进技术带来的效益,拉动京郊优质饲用玉米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棉花垄作栽培的优势,研究阐明了棉花垄作栽培对土壤温度、土壤理化性状、棉花生长发育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总结提出了棉花垄作栽培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葡萄酒史话     
据考证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针对黑龙江省春旱、低温气候特点所采取的以地膜为载体,以机械化覆膜为手段,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栽培模式。因该栽培模式具有抗旱、增温、保墒、集雨,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防终霜冻害的作用,所以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可达到增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大葱新品种引进与鉴定筛选,出口保鲜(成株)大葱周年栽培模式,大葱标准化栽培技术,大葱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