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Rudolphi,1809)寄生于家鸭和家鹅的盲肠和小肠中,引起肠糜烂等疾病,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台湾、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吉林、安徽、江苏、江西、宁夏、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它是多宿主的吸虫,曾经报导的宿主有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琵嘴鸭、赤颈鸭、罗纹鸭、长尾鸭、潜鸭、秋沙鸭、麻鸭、白额雁,天鹅、黑雁等20多种野生雁鸭,家鸡亦有发现.很多生物工作者研究它的生活史,但所报告的中间宿主各不相同,如扁卷螺、椎实螺、罗卜螺、土埚螺、纹沼螺和黑螺等.折叠背孔吸虫Notocotylus imbricarus(Looss,1839)发现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我国福建、北京等地亦有发现.寄生于家鸭、家鹅和罗纹鸭、赤颈鸭、白眉鸭、绿头鸭、  相似文献   

2.
<正> 隐匿管状线虫(Syphacia obvelataSearat,1916)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ctraptera Nitzsch,1821)是小鼠的常见寄生虫。呈全球分布。调查表明,大多数鼠群均有感染且感染率很高,两者常混合寄生。据蒋金书等(1985)和聂金荣等(1986)报道,我国小鼠的感染率为97~100%。轻度感染时一般不使动物致病,但严重感染时则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引起脱肛、肠套迭、肠炎和粪便嵌塞,并由于营养和血像(如嗜酸性白细胞)的变化而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在一定条件和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驱虫是必要的。传统的驱虫方法一般为口服或注射给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鱼寄生线虫四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福建海鱼寄生线虫,伍献文(1927)首先在厦门条纹斑竹鲨(Chillosyllfum plagiosum)胃、鳃腔和咽处检得鲨鱼副细线虫Parageptus sycllii Wu, 1927,徐锡藩(1933)在厦门海鳗(Muraensox arabicus)中发现了厦门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Erschovicaecum)amoyensis Hsu,1933。以后汪溥钦(1965,1984)报告了寄生于鲈鱼和虾虎  相似文献   

4.
王莹莹 《大自然》2011,(6):36-37
线虫(Nematodes)是一类较低等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线虫动物门,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50万种线虫,主要包括寄生性线虫和非寄生性线虫两大类,其中的非寄生性线虫约占总数的52%~65%。到上世纪90年代为止。科学报道过的线虫大约有2万种,其中约2千种为植物寄生性线虫,广泛寄生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福建省进行鸟类丝虫调查时,发现一种双三齿丝虫属 Diplotriaena 线虫,经与已知种详细比较研究后,认为系科学上未曾记述的新种。现描述如下。鹨双三齿丝虫,新种 Diplotriaena anthusicola,sp.nov.(图1—5)宿主:树鹨 Anthus hodgsoni Richmond寄生部位:胸腔、气囊。感染率:厦门,检查19只,1只有本虫寄生,感染率为5.2%(1981年11月);武平,检查30只,2只有木虫寄生,感染率为6.7%(1982年1月),合计检查49只,3只阳性,  相似文献   

6.
五泉动物园饲养的野生动物多是稀有珍贯动物.为了查明寄生虫的危害情况,我们于1990年4月在五泉动物园实习期间,对31种48头(只)野生动物及禽类,用粪学诊断法检查,发现18头感染有线虫和球虫,感染率为37.5%。并用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肠虫清)进行驱虫,除毛首线虫外,虫卵转阴率均达100%,取得了明显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7.
杜父鱼驼形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8%.年平均感染强度为1.5(1~3),相对密度为0.2.该线虫在宿主种群中为聚集分布.水温在16℃左右时.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相对密度最高,分别为40%,3和0.6;宿主年龄对该线虫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影响.该线虫种群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它使被感染的低龄(1~3)鱼的肥满度平均下降6.3%.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在福建省厦门、南平、龙岩等地共采集松树木质部样品221份,分离发现80份(36%)样品中含有外滑刃科线虫,60份(27%)样品中含有华美外滑刃线虫Ektaphelenchoides compsi Baujard,1984,华美外滑刃线虫厦门虫口与法国虫口相似,但在体长和交合刺长度上略有区别;20份(9%)样品中含有巨球外真滑刃线虫Ektaphelenchus macrobulbosus(Ruhm,1956)Goodey,1960,Baujard,1984,巨球外真滑刃线虫厦门虫口与德国及法国虫口相似.但在体长和口针长度上有所不同.其中华美外滑刃线虫和巨球外真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1996—1997年,在福州,用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Chen et al)侵染期幼虫对当地主要蔬菜害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幼虫,在室内做人工感染试验。在室温20—28℃,寄生线虫与宿主昆虫的比例为为80:1的情况下,线虫对菜青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寄生率分别为50%,94%,92%。在当地土壤中无中华卵索线虫的空心菜田,设三个小区,每小区15m~2,各移植斜纹夜蛾2—3龄幼虫150头于菜株上,A区用12540条线虫侵染期幼虫混在2460克湿沙中,撤施于植株根部土面;B区用同样数量的线虫混在8公斤水中,喷洒在菜株上;C区为不释放线虫的对照区。于释放线虫后的第4天和第7天,从各小区随机回收斜纹夜蛾幼虫20头和30头,在室内单头饲养,检查线虫的寄生率和寄生强度。结果:第4天调查寄生效果相近,寄生率分别为61.1%,60%。第7天调查寄生率分别为76.7%,70%。而对照区的虫体中均未见有线虫寄生,寄生率为0。差别显著。在元白菜上释放中华卵索线虫侵染期幼虫,莱青虫的寄生率为6.6%。  相似文献   

10.
报道四川省名山和峨边县为陶氏颚口线虫典型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5.6%和18.6%;在流行区新发现4种硅和一种蟾蜍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野猪是本病的重要感染源,感染率高达68.2%。实验证明鼠类和家鸡、鸭为本虫的适宜转续缩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湘、鄂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流行病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比较形态学,共检查猪192只,平均感染率47.4%,检查鱼类16种,其中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旧性8种;两栖类5种,阳性3种,金线蛙Rana plancyi是首次发现的转续宿主,对我国蛙类体内发现的3种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作了详细的光学和扫描电镜形态比较并提出这3种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温州海区常见30多种经济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5.2%的被检鱼类寄生单殖吸虫,而63.6%的被检鱼类有线虫寄生,文中着重对不同体长组长蛇鲻体内寄生线虫的状况进行研究,随着宿主体长的增长,其感染强度和平均密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宿主体内寄生率及密度占绝对优势的Anisakis simplex幼虫和Contracaecumsp,幼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不感染或只感染少量的线虫幼虫,少数宿主感染线虫幼虫数量较大,线虫幼虫在宿主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在南京附近和江苏省内,安徽部分地区,收集了一些家禽和野禽消化道的寄生线虫。采自南京鸡鸭加工厂、动物园,花木公司和洪泽湖、高邮湖、固城湖及太湖一些家禽和百余只野禽动物,采到线虫23种,隶属8科11属(见表)。 在剖检中发现鸟禽类极易感染寄生线虫,有些种类感染率高,感染度大。如南京动物  相似文献   

14.
在厦大校园和鸿山公园检查了15株吊灯花的根结线虫受穿刺芽孢杆菌感染的情况,株感染率为100%.用漂浮法共检查很周土壤的322只幼虫,感染率为58.4%,感染强度为8.9(1~200)个孢子/幼虫;用孵化法共检查从卵块孵出的390只幼虫,感染率为42.6%,感染强度为4.8(1~100)个孢子/幼虫.虽然两种方法都有效,但前者优于后者.迄今为止,吊灯花是自然界中穿刺芽孢杆菌感染最严重的一种寄主,其大面积自然感染表明吊灯花可作为制造穿刺杆菌菌剂原料的优良树种,有希望投入应用,进行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1993~1994年对寄生于稻飞虱的长沙多索线虫在湖北省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到稻田均有分布,其宿主有褐飞虱等4种,寄生率为63%~92.5%,线虫在田间呈聚群分布,土壤含水量低于15%的时致死。  相似文献   

16.
国内草莓上的3种新记录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在福建厦门草莓种植区进行草莓线虫种类调查,共鉴定出3目7科8属15种线虫.本文描述了其中的3个种:古氏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goodeyi)、矮小盘旋线虫(Rotylenchus pumilus)和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这3种线虫均为国内在草莓上首次报道,古氏滑刃线虫和矮小盘旋线虫为福建省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厦门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人体脑炎病原—广州管圆线虫在厦门地区的存在与散布情况。结果证实褐家鼠和褐马云玛瑙螺分别是该地区本线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1.8%和34.1%;感染强度分别是平均13条成虫和24条幼虫。感染期幼虫在玛瑙螺体内以肺组织含虫率最高(72.0%),还讨论了生物和环境因子与本线虫自然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剖检猪 1 213只,平均感染率 23.6%。鱼类检查 19种,本虫第三期幼虫阳性者 7种。两栖类检查 4种,阳性 2种,其中虎纹蛙 Rana tigrina rugulosa 是转续宿主新纪录,感染率高达 50%。家猪每月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均可受本病侵袭,春夏季感染率高于秋冬季;湖区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湖区。对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体内寄生的2种易混淆的颚口线虫鉴别特征作了简述。扼要讨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枣阳市稻田索科线虫种类及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索线虫的种类、宿主范围、自然寄生率、线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以及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从调查的8月18种昆虫中发现有4目6种昆虫被6属6种索线虫寄生,这6种宿主昆虫是褐飞虱、白背飞虱、中华按蚊、小划蝽和一种水虻。6种索线虫是长沙多索线虫、四川罗索线虫、奇异新四倍索线虫、褐飞虱两索线虫新种?宽索线虫及一待定种。  相似文献   

20.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简称鞭虫,主要寄生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trichuiasis)。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30省(市、区)均有,平均感染率18.79%,最高感染率66.700%,吉林省感染率较低。根据我室1988年5月~1994年10月的调查,共检查儿童1557人,鞭虫卵阳性仅4人,感染率为0.25%。 4例鞭虫感染,其中男童2人,女童2人,年龄9~13岁;均有腹痛、腹泻、喜卧等症状,身体较消瘦,其他不见异常。粪便检出鞭虫卵,才发现有鞭虫寄生。4童经常吃生菜及零食、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笔者认为由此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