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瑞珍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49-150,179
荷花是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题材,从古至今,许多画家创造出无数成功的佳作。本文通过对工笔荷花题材作品的品读,体悟花鸟画构图的形式美感,从花鸟画构图的传统形式与现代的变体两部分解析花鸟画构图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当下传统艺术门类花鸟画面临一些困境,比如疏朗简约的图式缺乏视觉张力,已不符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程式化的图式已经成为阻碍当代花鸟画发展的巨石。只有在图式上进行创新,当代花鸟画才有出路,而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策略便是图式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3.
潘洁兹 《世界知识》2014,(17):F0002-F0002
<正>赵宁安同志是一位集众长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有扎实的写实功底,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工写兼精;并善书艺篆刻;又涉猎版画、连环画等。他最喜欢的是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从研究传统的宋元花鸟画开始,到明清青藤、白阳、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以至清末民国的陈洪绶、任阜长、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都是他注意的范围。特别是使他身受其益的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等更不消说了。可以说,他对传统花鸟画是了如指掌的。  相似文献   

4.
王兆熊 《科技信息》2007,(25):234-235
当代花鸟画的特征是继承传统院体画、文人画和民间美术,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大形态:新院体花鸟画、新文人花鸟画和新民间花鸟画,代表人物为江宏伟、江文湛、韩美林等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勇军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68-70,76
图式化是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显著特征.图式与章法、构图、形式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比,阐明图式的内涵,并通过中国画传统图式特征和其现代图式特征的比较,以期对当代中国画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起源于中国唐代。花鸟画历经千年的发展,经过无数的创造与探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与流派。陶瓷花鸟工笔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构图等手段在陶瓷表面上创作图像,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这审美感受、创新意识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孟萌 《科技信息》2009,(4):340-340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独立的表现形式,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中国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花鸟画的教学从临摹开始,写生、创作循序渐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花鸟画的教学一直注重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汲取前人的精华,同时也与时俱进,更新思维,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旋形图式和旋形装饰是楚器物装饰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由楚人创造的、普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样式,是对原始旋纹的继承和发展。透过形态看观念,楚旋形图式既内含着楚文化的宇宙哲学观念,又因表征楚风楚俗而隐含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作为较早出现的结构样式,它对秦汉以及后世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工笔花鸟画教学积极改进传统教学,从强调继承到强调发展,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深入挖掘花鸟世界。研究新时期工笔花鸟画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工笔花鸟画艺术发展有着深刻意义。本文从新时期工笔花鸟画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新时期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问题,并探索了新时期工笔花鸟画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富祥 《科技资讯》2010,(3):210-210
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引进,中国画从传统的笔墨、构图、图式中解脱出来,融入西方现代理论和艺术语言,具有很强烈的观念化倾向,当下中国画创作,呈现出异彩纷呈,但真正在精神内涵层面对中国画的革新与推进是有限的。意象尽管在个人样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但仍然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与苍白。  相似文献   

11.
李炯 《世界知识》2013,(23):72-72,F0003
从周午生的画面中,我们终于可以获得相违以久的似乎已经有些陌生的清赏雅兴。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周午生表现得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精华并寻求着创作灵感。早期作品的摹古之风已经看不到太多痕迹,这得益于他的学习心得,摹古而不泥古。纵观其作,清雅的画面氛围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足够令观者屏息而视,取材的讲究高度化地合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陆扬 《科技信息》2013,(25):298-298
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审美价值。尤其是宋人院题画不仅是中国古代宫廷画的顶峰,并且在写实技巧上已臻中国古典写真表现的顶峰。赵佶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画艺术家和鉴赏家,他不仅将院体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把中国传统花鸟画推向东方写真表现的高峰,而且在院体画向文人画转型时期以其极富文人气息的审美指向为依归,发挥了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通过对赵佶花鸟画中写真表现与诗意流露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一层的认识我国写真传统的审美价值。也是对院体画"轻意境"、"重描摹"这一说法的重新再认识。同时也是对当今工笔花鸟画"形式主义"的质疑,并对当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相关建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简要阐述了写意花鸟画构图应包含的几个最基本要素.其构图的实质也即处理构图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美系,同时指出,写意花鸟画的构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代,我们应努力创作出具有,  相似文献   

14.
散点透视是我国画家独有的创造,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尤其是在画幅形式的变化上,构图安排及经营物象的位置上,合理的运用散点透视使画家在创作品中更可以游刃有余,随意而为。自古至今,散点透视在中国画的表现中得到不断发展,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5.
漆娅涯 《科技信息》2008,(23):203-203
宋代艺术家在吸取前人特别是在五代花鸟画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黄氏画派和院画。宋画热衷于表现宁静安谧的境界,也一直成为百代不衰的优良传统影响至今。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语言较宋代有了很大的转变和发展,构图形式更加多变,强化构成意识,色彩发展装饰性的特点,自身表现力进一步增强,以及绘画材质和工具的进一步丰富等等,这些转变为现代工笔花鸟画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增强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瞬息万变的变革时代,在创作过程中,延续了宋代花鸟画家的图式,同时在技巧方面的用心,也兼顾了花鸟画创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  相似文献   

16.
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各有其成因,这两种在艺术思想上不尽相同的体系,前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产物,注重以素描能力来塑造人物,造型精准,画风严谨而厚重,对人物的性格个性和思想情感刻画十分深入;后受潘天寿艺术思想的影响,注重传统,注重从花鸟画等其它传统画种中吸收营养,以用来改造人物画,其画风秀润、清淡,具有传统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它的发展来看,有兴旺与更新阶段,不同时代都有其代表作和代表人物。而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趋向又如何呢?中国花乌画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师古不泥古,并溶汇中、西方文化精华,去大胆创新,形成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这才是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对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的研究,不同学者有着"平面散点布局的方式""分层方式""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等阐释。这些构图方式体现的是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汉代民间画师、民间石刻艺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习惯、信仰等应该是汉代画像石图像构图的内在思想方式。研究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不能仅从现代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理论、法则与方法入手。从民间美术的构图法则与思想角度深入研究汉代画像石图像的构图方式,应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图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古今中外,画家们历来时构图问题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反复探求。西方古典绘画的构图是建立在透视准确的基础上的,把透视法则作为构图依据。到了19世纪,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开始瓦解,现代派画家用主观表现替代客观再现,不再把酷肖自然与否当作评判美术作品高下的标准,构图也不再以透视法则作为依据,逐渐地取消三维空间,构图平面化也成为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我国特有的绘画形式。自五代始便总是在自律性基础上和时代的节律而前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形式美法则,始终贯穿着对立统一法则、多样统一法则等为花鸟画的教学、创作以及审美都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