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学英语的网络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上有许多信息资源可供使用,为英语教学展示了一个新的空间,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网络课教学的特点及把网络课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外延的可行性,简述了通过了互联网实现英语教学的几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今网络教学推动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慕课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互联网开放式课程,在切合专业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培养人才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逐步将慕课教学理念引入课堂。跨文化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下,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在欠缺。基于此,该文对慕课的概念、内涵、高职英语以及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慕课教学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结合慕课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3.
徐欣 《科技信息》2008,(34):282-282
本文是一篇来自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实践过程的小结。中职英语教学,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其中,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成为了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曾不断摸索中职英语教学的突破口,最终充分利用兼有计算机和英语两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优势,不断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应用,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能够充分的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使得英语教学的方法、模式、内容、效果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利用中职学生热衷上网这一特点,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该文在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微课的特点及优势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如何合理整合微课资源并设计出了微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从而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很大;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格局;网络优化了英语教学的功能和地位;教学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语境;网络提供了全球性的广阔空间;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的作用明显突出;课堂教学更具自主性、互动性、交际性和协作性。  相似文献   

6.
刘燕 《科技信息》2011,(1):197-197,101
依据BlendedLearning新型教学理念,本文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应整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课内教学的动态配置实现不同教学模式优劣势的互补.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进步,移动应用教学的概念逐渐兴起。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移动应用教学可以借助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实现在线指导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和补充,它具有移动性、及时性、普及性、网络性、情境性等特点。该文首先介绍了移动应用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简述了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并就运用移动应用开展英语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运用新技术手段弥补目前英语教学中的部分缺陷,促进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下,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精读课教改实践,探讨研究生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多媒体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闫苏 《科技信息》2010,(20):141-141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使大学英语教学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本文以阅读与写作课教学中的实践为例,希冀说明怎样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同的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和手段,充分发挥多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是我国互联网+概念在教育领域得以运用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英语学科教学中,微课由于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较低的制作成本、课时短小却包含大量内容、声音动画视频融为一体的特点,提升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效果,故此,高职院校中每位教师积极推进微课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