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过去关于诗歌的观念中,诗歌似乎是属于高雅、严肃、精英的文学,但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却是以"通俗"起家的,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诗经》中不少作品就是古歌谣,文人的搜集、删订和编纂将它们提炼为雅文学,被后人视为诗之源,诗之巅。  相似文献   

2.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民歌大王”著称的诗人陈有才近年来仍笔耕不辍。解读陈有才的诗歌,我们会发现豫南的地域特征对其诗歌意蕴美的形成构成重大影响。以此为基点,从他的部分诗歌中寻找视角,在归纳其诗歌意蕴美的同时也从生活积淀、思想认识、作品构思及细节表现等方面具体探讨其诗歌的意蕴美与地域特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 ,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 ;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 ,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4.
主要阐述了在吴澄诗歌作品中的理学思想。作为儒学的衍生品,理学成为元代的主导思想之一,而吴澄就是当时传承朱陆的名儒之一。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理学思想。本文主要从隐逸诗的超脱,战乱诗的真实,题画诗的清新,山水诗的性灵这四个方面来探寻吴澄诗歌作品中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诗歌作品中,除了他那一贯的充满着战斗精神的创作个性特征之外,他的诗还具有口语化特征,表现在:他的诗具有意象朴素、主题单纯、指代明确、表达方式简洁等特点,从这些口语化的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鲁迅诗歌的内在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池上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闲适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知足保和”情趣的“池上篇”闲适系列作品是他“独善之义”思想的反映。本文从“池上篇”系列作品入手,对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闲适作品做深层次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7.
《丝路诗集》作为井上靖晚年的诗歌作品,在诗歌体式和创作理路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同时该诗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主题阐发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理解。本文力图通过译介和研读诗歌内容,结合背景性知识的说明,分析及归纳整部诗集的多元化主题。  相似文献   

8.
邓汉仪不仅是清初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出版家,也是著名诗人,其对清初诗歌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诗观》等在乾隆年间受到禁毁,因而其诗歌作品大多散佚。我们通过文献考查,发现邓汉仪结集了《淮阴集》等一批诗歌作品集,这些诗歌别集既是邓汉仪诗歌创作的历程,也奠定了其在清初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叶芝作品中的诗歌形象通过隐喻概念机制输出爱尔兰文化,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突显的形成是展示文化信息的环节。诗歌隐喻形象的建构,实际上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在文学诗歌作品的解读上是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古典诗歌的经验如何与我们当下的生存经验发生关联。首先,古典诗歌作为一种古人的感受方式和生存技艺,其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于引起今天读者在人生经验上的共鸣。其次,我们要注意,古典诗歌书写的哪些生活经验已经或正在消失。第三,诗歌与经验的复杂关联,对于诗歌文本的理解造成了一些障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要求。最后,以战争诗歌为例,讨论当下发生的经验与过去发生的经验的关系,它涉及到感受与体会诗歌作品意义背后的许多东西,比如民族的文化传统、情绪方式以及心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于王士禛的认识一般都专注于其神韵理论及他的所谓"神韵诗歌",而忽略其现实题材诗歌。研究王士禛的战争题材诗歌,我们可以看到,王士禛主动向杜甫学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以反映战争为主;他的战争诗不但反映了战争给后方人民带来的各种深重灾难,同时还表现了对和平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2.
刘立冬 《科技信息》2012,(34):230+237-230,237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他们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通过选取李、杜二人的典型诗歌作品,从思想感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个层面,对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进行了辨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的艺术特点,该作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塑造出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历来对此篇论者多有评述.用电影中的手法和技巧重新解读这一作品,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对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更可以此为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电影技法显现.  相似文献   

14.
“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是有其科学性的,它可以打开鉴赏者的思路,帮助鉴赏者找到探幽抉微的窗口。不过,“知人论世”说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引发或是忽视作品本体研究或是将诗歌与历史混同或是对作品强加轩轾的弊病,从而丧失其科学性。并且,“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并非每诗必用。  相似文献   

15.
顾伟凡 《科技信息》2007,(16):161-162
欧阳詹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亦是福建的首位甲第进士,虽然文学史对他并未有所提及,但他还是以其创作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在欧阳詹诸多种类的作品中都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仅在其诗歌作品中,怀乡诗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强的比重。本文尝试以其不同于传统丈人的人生理想为着眼点,根据其一生主要经历,联系其诗歌作品却体会他浓重的怀乡情结。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着重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做题时,学生可以从标题中准确把握已有的信息;透视作品,理解诗中的形象意境;斟酌字句,领悟诗歌中的语言特色;纵观全诗,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联系历史(背景),评价全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上常有一种现象:有些时代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作品,后人在评价这一时代的创作时,往往以偏概全,抓住一端,不及其余。反之亦然。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中,对晚唐诗歌的评价,对晚唐边塞诗的评价,就有这种倾向。历来对晚唐边塞诗就少有论述,建国以来有些学者专家往往囿于对晚唐诗歌的偏颇看法,所以对晚唐边塞诗就更不予重视了。有专家认为晚唐诗的特点是“以其对日常  相似文献   

18.
童美茹 《科技资讯》2010,(23):239-239
在中西方的爱情诗歌中,有两首均取材于当时民歌的作品《鼓吹曲辞》(上邪)和《一朵红红的玫瑰》,本文对这两部作品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色彩在文学作品中能反映作者的思维,传达作品的意境.色彩的运用不单单是为了表现景物的逼真,更重要的是为了创设意境,从而引领读者深入到作品的意菹情致中去.王安石的诗歌里包含了许多形式多样、出神人化的色彩运用,尤其是他晚年的禅诗,诗歌中直接的色彩描写变幻多端;同时间接的色彩描写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诗歌作品作为语言文本同样具有模糊性的特征,通过文本模糊性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读诗歌作品。詹安泰作为近代词学大家,其诗歌创作也体现了诗歌模糊性的特征。拟从词义和句式两个方面出发,探索詹安泰《鹪鹩巢诗集》中模糊语言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