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苏联人民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找到了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到三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开展,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定型,这就是国家高度集中的、完全靠指令性计划指挥的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是:部、总管理局作为国家行政组织直接管理和指挥企业的一切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国家行政组织的决议、命令、指示来指挥;经济权利与经济责任分离;在企业和经济组织内部贯彻“一长制”原则。概而论之,这种模式是以部门专业化为基础,全面建立人民委员部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苏联从二十年代末,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数量不多,经济联系不太复杂,这个体制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工业,主要是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曾起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数量的增加,国  相似文献   

3.
一、高教旧制存在的弊端建国后,我国高校基本是以苏联为模式,结合中国计划经济的实际,并受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教育思想的“规范”而建立的教育体系.应该说这种教育体系基本适应了我国刚刚起步和后来有相当发展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教育体制是有很大缺限的.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为此采取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这一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建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别于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5.
“虚君共和”与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这一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建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别于苏联模式。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事业是息息相关的。毛泽东同志在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学习采用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要从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  相似文献   

7.
陈昌  赵峥 《当代地方科技》2010,(12):171-171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弊端。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后来又写进了党章和宪法,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新的发展和新的贡献,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党多年理论探索的宝贵成果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传统的观念在建国初期也确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计划经济体制的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今天蓬勃高涨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在全国人民中间进行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和成就的宣传,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这种宣传可以使我国广大群众更加深刻地、眼界开阔地理解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伟大意义,更加坚定地相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方针的正确,更加认识改造事业的复杂性以及取得胜利的必然性。为了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我们需要一系列介绍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的书籍,来配合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已出版了一批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面的书籍,这是值得欢迎的。现在就这些书籍中举出四本来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顶降落下来,从此宣告建国74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了.有人认为是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如不进行改革,当不致落得如此下场.这种看法是相当片面的,苏联之所以解体,不是因为实行改革,而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这一原则,在改革中一步步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所造成的恶果.苏联在30年代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在体制方面却一直存在着很多严重的弊端.在政治方面表现为高度的个人集权,领导人的终身制和干部的委任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病源病根在于斯大林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以致他推行的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长期难以纠正,六次错过了自我进行体制内改革的机会,苏共自己培植的高薪特权官僚集团阻碍体制内改革,结果先"左"后右、内外夹攻合葬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只有进行体制内改革,才能冲出"百慕大"危险区、死亡区,取得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病源病根在于斯大林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以致他推行的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长期难以纠正,六次错过了自我进行体制内改革的机会,苏共自己培植的高薪特权官僚集团阻碍体制内改革,结果先“左”后右、内外夹攻合葬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只有进行体制内改革,才能冲出“百慕大”危险区、死亡区,取得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的基本要求。基于以人为本的视野进行考察,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原则的严重背离。总结和解读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高度重视公民的政治参与、加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内的改革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4):130-1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换,我国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也由原来的单一发展文化事业转变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共27大通过子《苏联1986年至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其中把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新方针概括为:大力完善和完备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协作;加深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稳定的贸易、经济和科技联系并完善同它们的合作;改进同外国的贸易结构。根据这个方针,苏联的对外经贸体制已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王蕾  梁永召 《科技信息》2007,2(5):251-252
在俄罗斯,救世主——弥赛亚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个国家的许多人都具有了这种情结。苏联领袖斯大林就是其中之一。斯大林的弥赛亚思想形成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随着十月革命、二战、社会主义建设这几个历史时期不断向前延伸,最终形成了斯大林独特的弥赛亚意识。这种意识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今国际形势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在世界舞台上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在进行着规模宏大的竞赛。这种竞赛的进程和结果将决定世界发展的方向。这种竞赛直接地或间接地包揽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它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而以经济为主要场所。竞赛发展的几个阶段两个社会体系的这种竞赛,从十月社会主义大革命就开始了。四十多年来,它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十月社会主义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战争末是第一个阶段,也是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仅有苏联一国同各资本主义国家“孤军作战”,结果解决了“谁战胜谁”的问题,苏联赢得了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改革是高校改革的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摆在高校后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供给型、福利型服务体系 建国以后我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学习苏联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等学校是计划经济的一部分,高校后勤根据国家计划,实行了供给型、福利型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了低水平的必要的物质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相继深入开展,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人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四年是苏联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苏联政府最近发表的一九五四年的生产公报显示:在过去一年内,苏联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力量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获得了新的巨大的成就;第五个五年计划正在顺利地执行着。重工业的进一步增长大家知道,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是苏联  相似文献   

20.
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七周年,就要到来了。三十七年来,苏联政府和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以创造性的努力,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保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了保卫和平事业的伟大胜利,并正向建设共产主义的胜利迈步前进。苏联工农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苏联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可争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无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