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整合贵州特色农产品种养技术和生产加工的视频课件资源,研究分析视频数据建库和移动培训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流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贵州特色农产品高效生产技术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向贵州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直观、便捷的培训及信息服务,促进贵州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一、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国际经验目前,世界上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两种: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作为一种基于Internet,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的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信息流动的时间,拉近了生产与消费的距离,降低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成本。无庸置疑,正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加快农产品加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舒城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发展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把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科技含量,实现农民增收,走出一条"产业集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品牌高档"的科技发展之路。一、舒城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近年来,舒城高度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如《舒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态势良好,但农产品加工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安全问题将长期处于高压态势、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加工业的需求,加工产业健缺少系统技术支撑,加工科技投资和项目设置缺少长期战略规划,加工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为了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加工业的管理与规划.  相似文献   

6.
铜梁县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发展以小麦、薯类、稻米深加工,粮食制品加工,肉、蛋及饲料加工,优质鱼深加工,蔬菜制品加工,皮毛(绒)制品加工,纸浆生产和造纸业等,才能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7.
许红 《安徽科技》2012,(9):18-20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生产大省,但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却落后于其他农业大省,如河南、山东等。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农业生产、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已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如何走出农产品加工的困境,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及其管理相结合,已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基于物联网发展智慧农业,其农业产业价值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利用物联网技术,缩短农产品产销过程的中间环节,让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实现从地头到餐桌直接供应,并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枢纽,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互动和信息交流,使农产品农田生产过程"透明化",采摘加工配送过程"可视化",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业产品"直接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已完成了全省以县域为单位的耕地、果园、林地等农业生产用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并编制了74个县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提出了全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针对辽宁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提高,如何开拓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问题,以铁岭市为例,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铁岭的绿色农产品生产状况,从绿色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展销措施、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方案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挤压是一种连续、高效、低耗,集温度、压力、剪切综合作用于一体的加工方法,是食品、饲料等农产品制造中常用的重要加工手段.简述了农产品螺杆挤压机的结构特点和挤压膨化原理;阐述了挤压技术在碎米原料的综合利用、变性淀粉干法生产、酿造和饲料原料预处理及特种饲料生产等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挤压技术在上述领域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并针对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浙江大学为依托单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产品生物活性物质代谢调控与利用、农产品生物利用与安全,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产品加工、物流、生物活性成分、农产品安全与利用等核心研究内容。实验室主任为叶兴乾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实验室现有固  相似文献   

12.
提升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竞争力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产品加工业的概念和行业分类标准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环境,分析了山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搭建农产品加工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中介机构建设的服务机制,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建立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为科技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提升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其发展过程呈现以下特征: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②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扩大;③农产品进出口数与量增大;④加工产品出口比例增加;⑤农产品出口市场扩大;⑥农产品进口市场单一;⑦农产品贸易地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块状经济”,是内陆地区有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增长方式,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机制。以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为例,探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促进黄羊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与小城镇发展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WSN和RFID技术设计了稻米溯源系统,来对稻米的种植、存储、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实时、精准的溯源.该系统利用CC2530无线模块传输生长环境数据,采用RFID对稻米的收割、储运和加工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溯源记录,构建了溯源数据库与农产品电子电商的对接平台,使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完整的数据链条.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农业和农村面向市场进行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突破了计划经济部门壁垒,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立支柱产业为主导产品,按照种养加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一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体制,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营主体,把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运销结合起来,以促进农…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上世纪如年代。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897个,成员13.6万个,涵盖了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等各个领域。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销售、加工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果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和加工国,果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介绍了我国果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制约果品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余庆来 《安徽科技》2005,(12):14-15
一、资源环境的友好与农产品安全是我国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 1.加强资源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领域研究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富民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农业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粮食生产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农产品出现丰年有余,不知不觉中农产品市场已经发生了以"健康与营养"为目的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农产品生产是基础,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和深化,也是消费品工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因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食品工业重要支柱的农产品加工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极大丰富是我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发展我州胡萝卜、生产与加工浅谈己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