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复合材料可定义为两层次材料,其力学本质是两层次力学理论,核心问题在于通过复合效应的研究去建立细、宏观量间的转换.本文提出了前屈曲二级线性理论,并对非经典理论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2.
混合烧结磁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单相材料性能及混合比对复合材料磁电效应的影响,探讨了混合烧结磁电复合材料的相分布。选取k33大的PZT(B)为压电相、Ni(Co,Mn)Fe2O4为磁致伸缩相,采用混合烧结法,获得了磁电转换系数(dE/dH)max达0.3142V/A的磁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三维正交编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进行了细观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细观力学分析模型,得出了这种材料的剪切模量混合律和非主轴方向上的本构关系。图4、参4。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研究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即复合材料的力学问题.近代复合材料最重要的有两类:一类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另一类是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可分为微观力学和宏观力学.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陶瓷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将过渡金属氧化物(V2O3、V2O5)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复合制备热敏电阻材料,其室温电阻率最低可达0.4Ω·cm,PTC效应(ρmax/ρ25℃)高达1010数量级。本文研究了导电微粒、聚合物的种类、数量对室温电阻率和PTC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用电子隧道效应理论解释了材料的PTC效应。  相似文献   

6.
张建斌  马勤 《甘肃科技》2001,17(2):18-19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材料所组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作为先进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高比强、高比模等。因而,近年来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航天航空、建筑、交通、机械、化工设备等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已成为许多高科技领域的支撑材料。至今,在复合材料力学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一般均建立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细观力学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估算,是复合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用于宏观性能的预测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金属基复合…  相似文献   

7.
以红磷/氢氧化镁为协同阻燃剂,以POE为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剂,以聚丙烯PP为基体,通过采用熔融混合挤出制得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对该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性能测试,讨论了红磷/氢氧化镁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实验研究表明:红磷/Mg(OH)2阻燃体系在PP中有良好的阻燃协同效应;阻燃剂用量对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研制的阻燃PP有产业化化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8.
增强相对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热模压成型的方法,在热塑性聚酰亚胺(TPI)中添加玻璃微珠(GB)、玻璃纤维粉(GFP)和短切玻璃纤维(SGF)进行复合增强,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填充材料及其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摩擦磨损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物填充量的增加,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刚性明显提高;并且填充物长径比越大,其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制得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较低的体积磨损率及线膨胀系数。采用SGF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也随其填充量的增加显著增大,而采用GB及GFP填充的材料则呈下降趋势。采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断裂面的结构形貌,初步分析了其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弹性圆筒理论和剪滞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界面相与界面层效应的力学简化模型。据此对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完成了I型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分析,它有以下特点:①引进界面层,各项分析所得结果均含有界面层材料性能及几何参量等信息,因而能更好地用于材料设计与界面调控工艺;②不仅给出界面剪应力,还可给出界面正应力(或剥离力),因而更适用于分析界面分离,界面脱粘,基体开裂临界应力和纤维桥联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10.
压磁-压电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兼具压电性和压磁性,磁电耦合效应远高于单相材料。综述了磁电复合材料的磁电-力学行为与特征,主要分析方法包括等效电路法、格林函数法、有限元分析法和状态空间法,并讨论了磁电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乔乐刚  乔乐同  吴浪 《江西科学》2008,26(1):102-104
以板壳结构的弹性理论为基础,利用材料力学与复合材料力学知识研究桥面铺装体系的力学特性,找出铺装层设计的力学控制指标,为桥面铺装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带有表面层复合材料有效电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带有表面层的介质球颗粒与另一线性介质颗粒无规混合的有效电导率.对于带有表面层的球颗粒可以等效成一个不带表面层的实心球颗粒与同一介质颗粒无规混合,等效后其实心球颗粒的半径等于原表面层的半径.利用Keller的倒易定理(RT),得到系统的有效电导率,其结果与有效介质近似(EMA)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复合材料力学在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木质复合材料的含义及复合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并列举了木质复合材料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改善纤維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AVCO碳化硅(SCS-6)纤维已经成为最有竟争力和性能最优异的结构材料之一。本文研究了纤维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夹头跨度间的关系,纤维力学性能和热暴露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无疑将有助于复合材材的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的统一型强度准则比张量强度准则更简单,更突出了影响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参数;但同样碰到了其耦合强度系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本文从基本强度系数出发,根据破坏曲面民须闭合的特点,推导出了两个三次耦合系Fxss和Fyss的取值范围,对于这两个系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解工业废水,制备了铁酸铋负载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废水降解中。制备氧化石墨烯和铁酸铋,在水热反应釜中,通过水热法制备铁酸铋负载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发现铁酸铋负载石墨烯复合材料衍射峰强度和铁酸铋相比向低位移动,说明复合材料被还原;铁酸铋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石墨烯表面上,说明铁酸铋负载石墨烯复合材料可有效结合铁酸铋与石墨烯。将制备材料应用于工业废水降解中,结果表明:降解5个月后,复合材料表层出现孔穴;降解10个月后,复合材料孔穴增加,有粗大的纤维裸露;经铁酸铋负载石墨烯复合材料降解后,废水p H、COD值以及色度均明显降低;工业废水在400 nm处出现吸收峰,在光催化时间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吸收峰逐渐降低,反应150 min后,吸收峰基本消失,水样色度也显著降低;制备复合材料降解率和反应速率常数最高;铁酸铋负载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经多次使用后仍可保持很高的降解率。可见制备复合材料有助于工业废水降解,有更高的光催化性能,稳定性很高,可承受长时间多次循环使用,可将其应用在工业废水降解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耐烧蚀硅基纤维布增强的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比较了三种不同的硅基纤维布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后的失重率、力学性能和宏观/微观形貌的变化.发现高温氧化后,混编复合材料失重率的变化明显大于单编复合材料失重率的变化;高温氧化后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三种硅基纤维布增强的复合耐蚀材料中,单编硅基纤维布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大量动态直剪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散体在振动场作用下剪切试验的几个力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散体的粘性、弹性和塑性的综合影响,能较好地分析振动场中剪力盒及试料的运动规律,为振动出矿基础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材料机敏化与智能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了材料机敏化与智能化的3个主要问题:传感功能、执行功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反馈与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作者对材料机敏化与智能化的其他若干重要问题的观点,如材料的非线性,机敏材料系统中的通讯。材料的复合和集成,以及机敏材料系统的设计和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