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上海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用水量与日俱增.根据2003年在浦东机场码头的4个月水文监测资料,作者认为在南汇东滩建设没冒沙水库是可行的.该水库有库容大、水源丰的特点,可充分地利用长江来水在河口地区的季节性和时段性的淡水资源.没冒沙水库的建设将使浦东地区的供水条件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使水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该文还对该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南汇边滩的多功能开发及所需进行的前期工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姜雅风 《大自然》2015,(3):48-53
惯于鸠占鹊巢的大杜鹃,亲情浓浓的白骨顶,优美的凤头鸊(虒鸟),一妻多夫的水雉……大自然的精灵们在日益萎缩和备受人为干扰的上海南汇东滩湿地顽强生活着。上海市东南部有一条长约30千米的围海堤坝,堤外是浩瀚的东海,堤内为一望无垠的芦苇荡,里面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螺、蚌、虾和鱼等水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过去,由于这里地处鸟类迁徙的大通道且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是鸟类生活的天堂,记录到的鸟类达240多种。2007年,原南汇区政府在此设立了"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面积为122.5平方千米。然而,近几年禁猎区被陆续开发成农田,现在仅剩  相似文献   

3.
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海岸带的格局易发生快速演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南汇东滩的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海图数字化、野外现场调查等方法获取海岸带格局的时空分布数据,分析了近20年(2000—2020年)海岸带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演变规律,并重点分析了海岸工程(圈围工程和促淤工程)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海岸带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2000年以来,受海岸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汇东滩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增加,从以近海与海岸湿地为主的简单格局逐渐转变为近海与海岸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农田和建设用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共存的复杂格局.(2) 2000—2005年的海岸圈围工程导致南汇东滩海岸带近海海岸湿地面积减少11 894.7 hm2,被圈围的近海海岸湿地转变为水稻田、库塘、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圈围初期淤泥质海滩(0 m以上)和潮间盐水沼泽出现淤涨和发育(淤涨速率分别为320.5 hm2/a和110.9 hm...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对南汇东滩围垦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被围垦潮滩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种,自然潮滩有29种;围垦潮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80ind/m2和1.89g/m2,自然潮滩为49.21ind/m2和4.08g/m2;围垦潮滩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风应力和科氏力对长江河口没冒沙淡水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ECOM,考虑径流、潮汐潮流、地形、混合和口外陆架环流等多种动力因子,研究风应力和科氏力对枯季长江河口南槽没冒沙淡水带形成的影响.枯季没冒沙区域存在着淡水带,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是长江径流和振荡的潮流.本文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分叉的长江河口,枯季北风产生向岸的埃克曼输运,导致北港流进南港和南槽流出的水平风生环流,阻挡了南槽外海盐水的入侵,有利于没冒沙水域淡水带的形成.在北半球科氏力使水流运动向右偏转,上游径流带来的淡水沿南汇边滩下泄,有利于没冒沙水域沿岸淡水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南汇边滩近期演变影响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长江口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将上游洪、枯季流量概化和外海典型潮波组合,建立了长期冲淤模型.通过10年实测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的验证,显示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长江口水沙运动以及长期冲淤演变过程.考虑三峡工程蓄水后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对近期南汇边滩的演变趋势给出预测,结果显示:三峡工程实施之后的5~20年,南汇边滩发育基本稳定,上游来沙量的减少不会造成大幅度冲刷,边滩整体继续向东南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7.
2005年4,5,10和12月在崇明东滩中潮带光泥滩(藻类盐渍带)内靠近海三棱藨草( Scripus mariqueter )带选择一区域,沿高程方向选取3个断面,每个断面选取了3个样点,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的浓度和粒径组成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浓度4,5月份较高,分别为(5.997±0.803) μg·g-1和(2.356±0.298) μg·g-1,12月份最低,为(0.571±0.091) μg·g-1;表层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50 μm)含量从4月到12月也有减少的趋势,春季4月份最高,为(91.0±5.44)%,冬季12月份最低,为(59.8±11.95)%.对4个月份样品的叶绿素a浓度与细颗粒物质含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 r=0.693,P=0.012 ),表明细颗粒物质的含量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此外,由于光的限制,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浓度主要分布在表层1 cm内,且海三棱藨草与光滩过渡带中光滩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浓度远大于同高程的海三棱藨草内.  相似文献   

8.
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基本特征Ⅰ.径流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河口是河海相互作用中河流因子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河口之一,流域水沙过程及其变化对河口环境演变有重要控制作用.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大通站的径流过程基本特征,分析表明,1923年以来大通站的径流序列无明显的趋势变化,但在1955年、1988年前后分别呈现较明显的径流减少和增加的跳跃变化,并具有16年、7年的周期变化特征.该文同时对月均流量的分配型态和洪枯季水情丰枯的匹配状况及其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通湖自然资源调查及综合开发利用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淡水湖泊资源是发展我国淡水渔业不可多得的资源,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重要的商品鱼基地.近20年来,对大通湖的开发利用已明显产生成效,但就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综合利用与开发该湖泊,仍然是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从大通湖自然资源调查着手,在充分调查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通湖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性思考.为大通湖和天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可靠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将河口海岸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应用于长江口海域,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后枯季大通流量在6000~40000 m3/s的18组分级流量情况下的盐水入侵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径流对盐水入侵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随着上游径流量增加,盐水入侵的范围改变显著;利用大通流量和河口代表点半月最大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半月最大盐度与大通流量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相关系数高于0.99。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南汇嘴控制工程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的南汇边滩,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程.该海域受径流、强潮和波浪的相互影响,对控制工程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波浪作用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和第3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建立了二维波浪潮流数学模型.根据2006年8月大潮实测水文资料和大戢山站1979~1998年和杨梅嘴站1997年8月~2001年7月实测波浪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海域潮位和定点垂线流速、流向、波高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重点研究了圈围工程对附近的长江口南槽、杭州湾北岸、东海大桥、天然液化气管线南汇登陆点及洋山深水港区的水流及波浪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基本特征Ⅱ.输沙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入海泥沙丰富,对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河口滩槽冲淤演变及开发治理有重要影响.大通站1953~2000年输沙序列的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表明,虽然宜昌站输沙量和大通站径流序列无显著趋势变化,但是大通站的年输沙序列(尤其是汛期各月输沙序列)却呈现较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主要与洞庭湖、鄱阳湖及江汉湖群淤积等因素有关.由于流域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上游地区,上、中、下游的产沙效应有很大差异,因此,水沙情势相吻合的年份仅有三成.月输沙更加集中于汛期,5~10月的输沙量占全年的87.7%.关于洪枯季的输沙匹配状况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内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林隙的线密度为17.08个&;#8226;km-1,扩展林隙所占面积比例为15.42%,冠空隙所占的比例为5.46%.冠空隙的年形成频率为0.287%,林隙形成的返回间隔期为348.4 a左右.林隙的面积普遍偏小,扩展林隙面积在39.3~251.2 m2之间,平均面积为106.32 m2,冠空隙大小变化在11.8~131.9 m2之间,平均面积为37.68 m2.树木枯立、风灾以及对病树的人为择伐是该地区林隙的主要形成方式,木荷、马尾松、栲树和石栎等乔木层常见种类是其主要形成木.在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分别以风灾、枯立和择伐为主要方式形成林隙.调查的41个林隙中,每个林隙的形成木平均拥有量仅为1.71株.形成木径级主要分布在20~40 cm范围内,平均基径为28.93 cm.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份,两次对湖南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草鱼、鳙鱼和团头鲂)指环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查.结果表明:3种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率均为100%,草鱼和鳙鱼的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为1~4;团头鲂的感染强度相对较高,为1~5,个别达7;草鱼寄生鲩指环虫Dactylogyrus ctenopharyngodonid,鳙鱼寄生鳙指环虫D.aristichthys和太湖指环虫D.taihuensis,团头鲂寄生斧茎指环虫D.petruschowskyi和北京指环虫D.pekinensis.团头鲂为斧茎指环虫的宿主新记录;太湖指环虫和北京指环虫在大通湖均为首次发现,可能是从其它地方引种带入.  相似文献   

15.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 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6.
河口地形演化关系到航运通畅、生态保护以及近岸工程的安全性,也是地貌学和工程学关注的热点.2011~2017年间利用单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南槽、南汇边滩北岸和九段沙南岸进行高精度监测,并结合水沙数据和周围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其冲淤格局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南汇东滩围垦后沿岸基本呈局部冲刷态势,南槽河道、江亚北槽冲刷明显,南汇南滩和江亚南沙淤积;(2)长江上游输沙对-5m深河槽地形演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岸滩0m和-2m深岸滩影响较为明显;(3)三峡大坝、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南槽航道疏浚、南汇东滩围垦工程等都是导致冲刷的原因,其中南汇东滩围垦对涨潮流的挤压作用是导致九段沙南岸冲刷的主要原因;(4)人类活动可对南槽河道滩槽的演化格局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滩涂岸线的固定制约了河槽的摆动,但也加剧了局部岸坡的冲刷,未来应注意九段沙南岸和江亚南沙湿地的监测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涵盖渤、黄、东和南海的数值模型,综合考虑多种动力因子,模拟研究了中国主要入海河流的冲淡水扩展机制和扩展范围.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冲淡水对外海盐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渤海区域,虽然淡水汇入量较小,但由于该区域为半封闭海域且水深较浅,冲淡水不易往外部海域扩展,因此使该区域盐度常年低于32psu,表现为低盐状态.同样的,黄海由于自身半封闭的地形,外加上大量长江冲淡水的汇入,也处于低盐状态,盐度常年低于33psu.东海盐度变化主要取决于长江冲淡水扩展的范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北南海区域,在琼州海峡以东,珠江冲淡水控制着外海盐度的变化.由于珠江冲淡水离岸扩散较弱,故该低盐度区常年被50 m等深线所包裹.在琼州海峡以西,红河冲淡水控制着外海盐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枯季利用西江上游龙滩水库调节控制梧州流量以满足珠江河口压咸补淡的要求,是近年来保障河口地区供水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文中将龙滩水库泄流过程与区间流域的自然径流过程作为整体统一考虑,利用数字流域模型建立龙滩-梧州区间无控开放性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分析系统;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了区间流域径流过程影响下梧州流量对龙滩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龙滩泄流量是枯季梧州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梧州流量与龙滩泄流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枯水年和偏枯水年,龙滩最小压咸泄流量分别需要600m3/s和800m3/s;梧州流量对龙滩泄流的响应过程与龙滩泄流量及其变化有关,泄流量越大,变化越迅速,梧州流量的响应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9.
没冒沙水域水沙运动特性及筑库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数据资料,特别是最新的2003年9月,12月洪枯季和2004年1月枯季南槽没冒沙水域以及邻近水域各定点观测水沙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没冒沙水域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历时比涨潮历时长;净水量向外海,呈落潮流优势;含沙量普遍较高,大潮平均含沙量1.40 kg/m3,小潮平均含沙量0.60 kg/m3,洪季含沙量比枯季高,洪季大潮涨潮含沙量比落潮高,小潮则相反;枯季不论大小潮,一般都是落潮含沙量大于涨潮含沙量;含沙量垂向梯度的大小潮变化、洪枯季变化和涨落潮变化明显.并且用水流连续方程和拟合挟沙力公式推算了水库工程建设后水流流速和含沙量的变化,估计将对南槽产生一定影响.   相似文献   

20.
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淡水资源量在地域上分布是南多北少,相差悬殊。北方地区一般是指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和内陆河5个流域片,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7个省区。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5%,淡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值的1/3,但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量的653%;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是全国煤、铁、有色金属、非金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