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  相似文献   

2.
1病例患者,男,37岁。因全身疲乏无力、腹胀消瘦3月,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效果欠佳。10 d前自己发现腹部肿块就诊,于2004年9月28日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膨隆,从剑突至脐下6 cm可触及约18 cm×15 cm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有轻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小,体位变化时肿物移动小。B超检查示:腹主动脉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图,大小约18·3 cm×5·7 cm×12·2 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不随体位改变移动;腹腔内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深7·4 cm。CT检查示:胰头区可见一大小约10·7 cm×6·7 cm肿块影,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男,4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5 d,多为阵发性干咳,有时痰中带少量鲜血。发病以来无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2×109/L,中性粒细胞72·7%,淋巴细胞17·3%。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而行CT检查。CT表现为左肺下叶基底段紧邻后胸壁处团块状致密影,最大层面约3.1 cm×3.7 cm,边缘毛糙,其内密度不均匀、无钙化,平扫CT值15~53 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0~70 Hu,并有多个周围有环形强化的低密度区(图2);病灶周围肺组织内见片状模糊影;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0.8 cm。所见肋骨无骨质破…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患者 ,男 ,4 4岁 ,于 1997年 4月、1999年 10月先后两次因甲状腺癌接受了甲状腺癌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报告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曾接受 3次131I治疗 (剂量分别为 3 7× 10 9、7 4× 10 9、11 1× 10 9Bq)。 2 0 0 0年 3月复查 ,头颅及颈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2 0 0 0年 11月复查 ,外院颅脑磁共振(MR)平扫加增强检查示 :左侧顶叶见一大片异常信号影 ,大小约 3 5cm× 3 7cm。左侧额叶见两个小异常信号影 ,较大者约 0 5cm× 0 7cm ,结合临床考虑脑内多发性转移瘤。随后在外院接受 1次全脑外照射治疗。2…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块7年余。体检:左侧腹股沟区皮下触及一2cm×2cm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无压痛。B超:左侧腹股沟区显示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大小2.6cm×2.2cm×1.8cm,内部回声不均,包膜完整。术中见肿块呈暗黑色,质硬,包膜完整,大小为2cm×2cm。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饲养猴场中发现一只雄性恒河猴腹部有一隆起肿块,采食、饮水、排便等皆正常。 对其进行保定触诊, 肿块皮肤完整,肿块组织边界清楚,质地硬,实质感较强,不规则形,直径约 10 cm,触诊无明显痛感;用针管刺入肿 块组织抽取无液体样内容物。 经 B 超检测该肿块内组织形状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回声及少许血流信号,呈纤维素 样变;检查体温正常;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猴比较:ALP 升高,TP、ALB、TC、RBC、HCT 降低;实施 肿块切除手术,取肿块组织切片镜检,确诊为脂肪瘤。 经手术后经过术后护理,该恒河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患者何某 ,男 ,37岁 ,因发现右下腹肿块 1周于 2 0 0 3年 5月 2 2日入院。入院前 1周 ,在沐浴时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 1个圆形肿块 ,肿块直径约 10cm ,不易推动 ,无腹痛 ,无明显大便性状改变 ,双侧下肢活动正常。入院时查体 :腹部饱满 ,腹肌软 ,于右下腹探及近髂窝处可扪及一肿块 ,略呈圆形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质地中等 ,无压痛 ,活动度较差。腹部B超检查 :右下腹一边界清楚 ,低回声肿块 17cm× 8cm ,与膀胱、右肾无关联。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食管至升结肠无病变 ,右下腹软组织肿块位于肠管外 ,相应肠管受压迫。诊断为腹膜后肿瘤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 0岁。因上腹胀 1月加重 3天入院 ,体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Na+ 134mmol/L ,K+ 3.95mmol/L ,Cl-99 .7mmol/L ,2 4h尿素 17羟 7.3mg、17酮11.9mg ,B超右肾上腺探及 7× 7cm2 不规则低回声光团 ,其内回声欠均匀。诊断为右肾上极占位性病变。CT扫描 :平扫显示右肾上腺区域见一大小 8.5× 7× 6cm3 的类圆形病灶 ,密度不均匀 ,外周有小部分为实性 ,大部分为液体密度 ,CT值分别为 10HU~ 34HU ,病灶边缘部分清晰 ,其下方与右肾上极不易区分。左侧肾上腺增粗 ,联合部呈结节状 (见图 1)。增强扫描显示 ,早期病灶无明显强化 ,肿块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患者 ,女 ,5 5岁。因发现左乳腺肿块伴疼痛 2个月 ,加重 1周 ,于 2 0 0 1年 7月 5日入院。患者于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壁近胸骨处持续性疼痛 ,在外院以“肋软骨炎”予抗炎、镇痛治疗 ,效果欠佳。约 2 0d后 ,于左乳房内侧发现一个 2cm× 2cm大小的圆形肿块 ,伴有针刺样疼痛 ;无畏寒、发热等表现。入院前 1周 ,肿块增大迅速 ,呈鸡蛋般大小 ,疼痛剧烈 ,无发热、盗汗、乏力 ;乳房皮肤无红肿溃破。患者已绝经 ,育有 2名子女 ,均为母乳喂养。患者否认有结核病史。在我院门诊以“左乳腺肿块性质待查 :炎性肿块 ?”收入院。体查 :…  相似文献   

10.
患者:王××,男,25岁,五大连池市双泉乡青石村农民。患者于1976年6月20日从田间回来,突然剧烈头痛,难以忍受,伴喷射状呕吐,吐出胃内容物。病后送往××医院治疗,末效。干1976年6月26日由××医院来我院。入院时病人自述近三天无呕吐,发热,不能进食,大便四天未解,既往无外伤及其它病史。经西区检查,体温37.6℃,脉博80/分,血压100/70毫米汞柱。病人神志清楚,呈痛苦面容.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硬,心肺正常,肤平软,肝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四肢脊柱无…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报告了一例少见的最近才命名的乳腺肌纤肉瘤,并对其组织来源和诊断标准进行探讨和回顾.患者为55岁女性,乳房外上象限发现一无痛性迅速增大的肿块.巨检;肿块为界限清楚、未侵及皮肤的质硬、灰白色组织.一月后在手术部位复发.超声检查:肿块大小为8cm×7.5cm×7cm,并有局灶凝固性坏死和出血灶.行乳房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并接受5个疗程的化疗.十一个月后再次复发,死于弥散性胸膜、肺转移.未作尸检.原发灶和复发灶的肿块分别行常规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 ,约占乳腺癌的 1% ,而男性副乳腺恶变更属罕见 ,本院新收治 1例男性副乳腺恶变患者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66岁。因右腋后无痛性肿物 10年余 ,于 2 0 0 0年 5月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 ,诊断为“男性副乳腺癌” ,为进一步治疗而于 2 0 0 1年 3月 12日转入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 10多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腋后一肿块 ,约 1cm× 1cm大小 ,无疼痛不适 ,未曾治疗 ,10个月前出现腋窝肿物迅速增大约 6cm× 6cm× 5cm ,伴右上肢活动受限 ,明显食欲减退、消瘦 (体重减轻约 2 0kg) ,当地医院对肿物切除后病理报告 …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摘要患者65岁。住院号57213。因“阴道肿物一年余,近两个月伴有摩擦痛”于1994年9月1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四年。入院检查:T35.6℃,P58次/分,Bp16.0/10.0KPa,肺部无异常,心脏听诊心率58次/分,律整,音低钝,无病理性杂音,心界无扩大,腹平坦,肝脾均未触及。专科检查:外阴老年性,稍向下屏气后阴道口可见宫颈及部分宫体,阴道前壁膨出,双侧附件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25g/L,RBC4.4×109/L,WBC10×109/L,BPC120×109/L,…  相似文献   

14.
脾原发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少见 ,国内外报道不多。现将我院 1999年收治的经切脾病理检查证实为脾原发恶性淋巴瘤 2例报道如下。1 病例例 1,女 ,4 3岁。因左季肋部隐痛半年 ,乏力、发热 3周入院。体查 :体温 38.5℃ ,轻度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扁桃体亦无肿大 ,左肺第 6肋以下呼吸音消失 ,右肺呼吸音正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常规 :红细胞 4 .31× 10 9/L ,血红蛋白 93g/L ,白细胞 5 .2× 10 9/L ,血小板 2 89× 10 9/L ;血液生化检查 :乳酸脱氢酶 2 18U/L、谷丙转氨酶正常 ;骨髓检查 :无异常 ;胸片示左肺第 7肋以下呈致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破裂术后血小板增多的过程和处理。方法对1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致520~790×109/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术后第二天血小板逐渐增多,术后1~2周达到高峰值。血小板>380×109/L时开始用药,用药约3周后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尽量采用保脾手术,脾切除术后血小板>380×109/L时应考虑使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赵启雄 《甘肃科技》2001,17(3):17-17
某影剧院是以放映宽银幕立体声电影和一般性文艺戏曲演出的群众性文化娱乐综合建筑。共分三部分:前厅,五层全框架结构,是办公、娱乐性用房;中厅为观众厅, 一层框架柱高18.6米,上为24米跨钢屋架,上铺1500mm×6000mm大型槽形板;后厅为舞台和演出用房,总建筑面积5608平方米。钢屋架共三榀,开间为6米,钢屋架下弦设纵向槽钢[100×48×5主龙骨,间距2.5米。上面纵横方向各设五道马道,下面设轻钢龙骨吊顶,纸面石膏板面层,中龙骨为L45×45×4与[100×48×5用φ16钢筋吊杆连接。1 施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1.1屋架下弦与[100×48×5连…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时灰階B超发现10例肝脏小血管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30~64岁,其中4例经CT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1例经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本病。全部病例经长期B超随访(最短的3年,最长的6年),B超所见肝内瘤体结节共16个,分布于肝右叶的有9例,于左叶的有1例。病灶最小的约1.0×1.7cm~2,最大的约3.0×5.0cm~2。强回声结节的9例,低回声结节的有1例。B超图象特点为肝内孤立性或多发性强回声结节,内部结构疏松呈小蜂窝状,边缘清晰、锐利,呈锯齿状或花边状。病灶对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血管无挤压征象。长期B超随访观察,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宋秀荣 《甘肃科技》2001,17(3):37-37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不适一月余就诊。查体时发现肝脾肿大建议行B超检查。B超显示:左半肝长度95mm,左半肝前后径62mm,右半肝前后径152mm,肝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最大约为62×63mm,正常肝组织几乎看不到。脾脏厚度68mm,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区,最大约45×49mm。双肾形态失常,大小无法测量,双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内回声均匀,边界清晰。超声提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讨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女性发病较多,生长缓慢,大多数长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肝、…  相似文献   

19.
例1 高×,男性,4岁,住院号119477。右额顶部进行性增大的肿物三月余,无痛,不烧,在当地医院诊为“头皮粉瘤”,行手术时发现颅骨损坏,于85年12月28日转入我院。体查:右额顶区有4×4×2.5cm~3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小。血嗜酸性粒细胞550/mm~3,血沉52mm/1小时后。头颅x线片:右额顶部2.5×4cm~2颅骨缺损区,边缘不规则。86年1月23日手术切除肿物。病理报告:颅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术后行放射治疗,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1·1病史患者男性,73岁,2005年4月25日来本院就诊,患者一年余前(2003年7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及少许咯血(每日3~4口)、乏力、全身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反复鼻塞等情况。外院就诊查肺部CT示“右下肺占位”提示“肺癌待排”;家属随即又转往另—家医院就诊,复查CT仍示“右下肺及肺门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右肺下叶肿块约3.7×2.3 cm,右肺门约4.1×3.3 cm),诊断“肺结核待排”,并住院治疗,予利福喷丁、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痨治疗,期间未诉尿检及肾功能水平异常。抗痨治疗二月后(2003年9月)患者复查肺部CT提示“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