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无机复合抗菌剂制备棉类抗菌织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棉类抗菌织物。方法将自制的纳米无机复合抗菌剂及变色抑制剂与分散剂、粘合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整理浆料,然后用涂层法制备抗菌织物,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当浆料中含抗菌剂2%(质量分数)、粘合剂15%(质量分数)、变色抑制剂0.1%(质量分数)时,制备的抗菌织物性能优良:2 h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达99.5%以上,且不变色,并有较好的耐洗性。结论本法制备的抗菌织物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爱戈 《今日科技》1991,(6):25-25
近几年来,变色材料迅速崛起,并很快成为新材料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科学家预言,变色材料将以其独特的变色性能实现预期的产品功能。透明度可变的聚合物薄膜是当今材料市场上的新秀。日本住友化工和日本平板玻璃公司合作,最近研制成功一种透明度可变化  相似文献   

3.
矿物颜料改性悬浮共聚合制备色粉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色粉制备的现状及发展,分析了传统“混融法”的缺点。研究了以改性矿物颜料为基质的原位共聚合制备色粉的新工艺。讨论了色粉的质量控制及新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用电解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研究了聚苯胺的变色性能,电压从-0.6V变到1.2V,聚全在电极上的聚苯胺膜依次变成黄色,绿色,蓝色,黑色,利用聚苯胺研制抗静电织物,其织物的表面电阻降到10^5-10^6Ωc.m。  相似文献   

5.
选用湿敏型兼有热敏型的变色涂料,配制成四种不同色泽的印花色浆,做了变色印花工艺试验及性能测试.该印花织物可在20~35℃,相对湿度40~90%的条件下可逆变色,变色效果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ABS硬塑玩具用云纹抗菌色母粒由抗菌底色母粒和云纹色母粒组成.本文通过实验确定制备ABS硬塑玩具用"蓝天白云"型云纹抗菌色母粒的优化配方为:抗菌底色母粒中载体树脂为80%,色粉为4%,抗氧剂为1%,载银抗菌剂含量为15%;云纹色母粒中载体树脂为80%,色粉为2%,分散剂为8%,润滑剂10%.用该功能母粒制备的ABS硬塑玩具板材的抗菌率为99.1%.  相似文献   

7.
热致变色材料系指受热后颜色可变化的新型功能材料,其根据工艺配方的不同,可得到各种变色温度和各种不同的颜色,可以可逆变色或不可逆变色。这种高技术材料可调配成变色油墨、油漆、涂料,也可以成为纤维染料,进而延伸出许多用途,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一种成功研制的基于蓝色导电高分子材料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智能变色窗.开发出红色和绿色分子单体及相关器件,设计出基于有机高分子工作电极和无机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对电极的器件结构,以及半固体,固体电解质.所开发出的智能变色窗、智能变色眼镜等器件样品涉及民用、工业及军事等多个领域.电致变色窗的当前及未来发展包括大尺寸建筑和汽车用玻璃窗、显示器、变色织物,装饰品及护眼等装置.  相似文献   

9.
纳米三氧化钨薄膜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因其表现出优良的电致变色、气致变色等性能而得到深入研究及应用,但有些指标还有待改善。本文综述了掺杂对WO3薄膜在电致变色和气致变色两方面的影响,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织物开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物开关除了应保证良好的电路通断性能外,还应具有轻柔的特点,有利于集成在服装上.设计和制造了单层式织物开关,建立了开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由于交织点处经纬纱始终处于接触的状态,单层式织物开关在操控压力下接触电阻变化较小,开关灵敏性较低.通过增加接触点处导电纱线交织点的数量,可改善开关工作性能.提出了双层织物开关的结构,即通过导电纱线和非导电纱线的直径差距,并配合以适当的织物结构,可实现开关的功能.所研制的双层织物开关具有理想的开关灵敏性,且结构简单,较好地体现了纺织品的轻柔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在现代国防科技上的地位越来越重,因此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电致变色材料在红外发射器件、智能电致变色涂层、电色储存器件、智能电致变色织物的应用。从而使人们更多的对电致变色材料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色织物的设计过程,本文采用Visual Basic 6.0程序为开发工具,研究了基于矩阵模型的色织物配色软件开发.根据色织物色经、色纬排列规律以及织物组织,建立了色织物配色模纹矩阵,并编制了色织物配色软件.研究表明,运用本文开发的色织物配色软件可以方便地实现色织物的配色设计过程,软件具有的随机配色功能,可为设计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色织物配色方案.  相似文献   

13.
属于特种(功能性)涂料的湿变色涂料(以下简称变色涂料)是一种新颖的建筑涂料。该涂料的涂层能随环境相对湿度(RH)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变化是可逆的。变色涂料不仅可以美化居住环境,还可指示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防护服的功能性、耐穿耐用、舒适性等因素出发选择防护服织物的原材料、织物组织结构等 ,开发研制了几种不同组织、不同密度的阻燃防热防护服织物 .通过性能测试 ,并与目前作为防护服用棉帆布相比较得知 ,所开发的织物各项性能较优良 .  相似文献   

15.
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的毡缩、润湿等性能,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综合评价羊毛织物处理前后的性能变化情况,分析了羊毛织物性能变化与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和压强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处理前后羊毛纤维鳞片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毡缩效果,并能改善织物的润湿性能.有效控制处理条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伸长率不但不会减小,反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下聚丙烯土工织物的老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和预测聚丙烯土工织物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在上海地区的户外环境下,采用3种不同的老化试验条件,即大气自然老化、沙土掩埋老化和水下老化,研究聚丙烯土工织物的老化行为.在试验期间,分别记录大气环境下的紫外辐射、温度和降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测试在相应老化条件下土工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度.试验表明,经过12个月的大气自然老化试验,聚丙烯土工织物的断裂强度由3.31kN/5cm下降到1.35kN/5cm,且土工织物的强度下降与所接受到的累积紫外辐射能线性相关,而环境温度和降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并未影响土工织物强度与累积紫外辐射能间的关系.开展15个月的沙土掩埋老化试验和24个月的水下老化试验,测试老化期间织物试样的强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这两种老化条件下,聚丙烯土工织物的强度并没有产生统计意义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管状织物从圆管外壁到被回折内翻至圆管内部的过程中将受到顶胀力和挤压力的作用,在圆管头端拐角处还会受到较大的摩擦阻力。为进一步改善管状织物的抽拔顺滑性,降低因管径变化产生的圆管作用力,设计织造一种具有径向缩胀功能的管状织物,并利用抽拔顺滑性测量仪测试了传统机织管状织物和径向缩胀管状织物从圆管外壁被回折抽拔至圆管内部的回折内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圆管头端拐角处内翻时,径向缩胀管状织物不会出现较大的褶皱;通过对抽拔力-时间曲线图及最大抽拔力下降率的计算可知,与传统机织管状织物相比,径向缩胀管状织物所受的抽拔力明显降低,最大抽拔力下降了53.72%,这说明所设计的管状织物具有良好的回折内翻性。  相似文献   

18.
影响织物遮光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外部条件、织物本身因素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织物遮光性的织物基本参数,包括织物的厚度、紧度、面密度、纱线线密度以及颜色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取了3个主因子——紧密度因子、重度因子和厚度因子,结合颜色因子,这些主因子可以很好地代表有关参数的信息,并能对织物遮光进行解释.其中紧密度因子代表织物紧度、经纬密等信息,表征了织物空隙的多少,通过影响直接透射光等影响遮光性.重度因子代表有关织物面密度、经纬纱线密度信息,厚度因子主要代表织物厚度,通过影响光线在织物中光程的变化影响织物的遮光性.颜色因子代表的颜色相关信息,通过染料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等作用,影响织物遮光性.  相似文献   

19.
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与工作环境的密闭多功能服装,具有阻挡辐射、维持宇航员体温等功能.本文分别选用亚麻织物、竹浆纤维织物和涤纶织物作为织物基底,采用简单高效的化学镀技术制备兼具电磁屏蔽效能和发热性能的"屏蔽-发热"一体化Cu-Ni合金导电织物.利用XRD和SEM表征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利用TGA来表征导电织物的热稳定性,并探讨了不同导电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发热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基底的"屏蔽-发热"一体化导电织物均表现出优异的屏蔽和发热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的紧度关系理论中增加了八枚缎纹组织,完善了常用组织的结构相参数.织物结构相变化与织物紧度的变化存在至相效应迟钝,在织物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组织和紧度,以便于实际生产.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织造缩率的变化接近线性变化,无至相效应迟钝.所有组织织物的织编率都在以平纹组织织物的织编率为科边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提供了织物织编率与织物组织在织物设计中选择的依据,也是联合组织各组织部分密度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