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豆蛋白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择及其培养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豆蛋白生产废水的水质特性,选择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解脂假丝酵母解脂变种(Candida lipolytica)和扣囊拟内孢霉(Endomycopsis fiburiger)等5种工业生产酵母,作为以大豆蛋白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的菌种,并通过摇瓶培养实验,对其培养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地霉的最佳培养条件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6.5,25℃,180r/min;产朊假丝酵母为C/N5(麦氏琼脂培养基),pH6,25℃,180r/min;热带假丝酵母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5.5,25℃,210r/min;解脂假丝酵母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5.5,25℃,180r/min;扣囊拟内孢霉为C/N37(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6,25℃,180r/min。5种酵母菌基本都适合生长在含糖量较高,pH偏酸性,温度在25℃左右的环境当中,比较适合利用大豆蛋白废水生产SCP,为菌种的复配提供了依据,为实现利用大豆蛋白废水生产SCP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致病疫霉产孢子囊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菌株P7723不易产生孢子囊。为了获得大量的孢子囊,试验研究比较了5种不同培养基及7种不同诱导方法对致病疫霉孢子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培养基中只有燕麦培养基(OMA)和大豆培养基(BA)能产生孢子囊,分别为(106±6.29)、(273±6.86)个/cm~2,其余培养基均未产生孢子囊。在7种诱导孢子囊产生的方法中,40℃处理、菌丝丛水培处理(10%V8)、皮氏溶液处理和土壤浸出液处理4种方法能诱导原本不产生孢子囊的3种培养基产生孢子囊;其中,40℃处理的诱导效果最好。此外,40℃处理也使原本产生孢子囊的OMA、BA培养基上的孢子囊量显著增加。在所有培养基的不同处理中,40℃处理的CA培养基上菌株产生的孢子囊量最多,可达到(767±7.98)个/cm~2。试验为研究致病疫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石榴枯萎病(Pomegranate wilt)为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四川省攀西地区石榴上的一种新病害。对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甘薯葡萄糖琼脂(SPDA)、马铃薯甘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玉米琼脂、石榴叶煎汁琼脂5种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查氏(Czapek)固体培养基和2%水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不同温度和pH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min;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6,最适pH为5。黑暗条件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培养基中以rye、大豆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该菌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5min、55℃5min或60℃5min。在pH5-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最适pH6-7,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5-6,全黑暗有利于病菌生长,分生孢子在饱各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葡萄糖对分生孢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能萌发,病菌对葡萄糖和蛋白胨的利用较高。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台可以测定稻株上褐稻虱蜜露分泌频度,每滴蜜露体积及泌露总量的简便仪器.经测定抗虫的三个、中抗的一个和感虫的两个品种稻株上褐稻虱的泌露情况,发现其泌露总量、泌露频度以及泌露的持续特性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因此,这三个指标,均可以考虑作为抗性育种的抗性水平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离到国内首见的韭葱疫霉菌Phytophthora porri Foister。观察了菌落形态,对此菌一系列形态与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研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病菌形成光滑、致密、边缘整齐的白色菌落;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上或水中,病菌皆能形成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柠檬形或近圆形;单个菌株不能产生有性器官,与P.parasitica A_1直接配对,形成大量的藏卵器、雄器和卵孢子;最高生长温度为37±0.5℃;能够利用硝态氮,但不能水解淀粉;当培养基中孔雀石绿的浓度为10~(-6)时病菌开始生长,伤口接种对马铃薯块茎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虫媒传染1.灰稻虱传毒(1)虫的吸毒供试灰稻虱为肯定无毒的1~3龄若虫,先饥饿5~20小时,再在病稻上吸汁一定时间,然后将虫移到健稻上,调查是否传毒。结果,吸毒3、5、10分钟的不能获毒,最短吸毒时间为15分钟。吸毒30分钟到5小时的获毒率为5~13%,吸毒1天到30天的获毒率为10~20%,虽然长时间在病稻上吸汁,传毒虫几乎不增加。从以上结果认为,灰稻虱对病毒病亲和性的  相似文献   

8.
香梨树腐烂病病原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高温、低温和最适温区内生长差异显著,在20-30℃的条件下生长较快,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利于菌落的生长;菌丝生长适宜的pH值为4-5,二者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酸性条件下生长的菌丝差异显著;香梨树皮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好,与其它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差异显著;菌落在含有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光照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鲜切马铃薯经保鲜处理后在0℃和15℃贮藏温度下细菌生长趋势和感官质量的变化,建立微生物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不同温度下贮藏鲜切马铃薯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建立的微生物生长模型为:y=4.2543exp[-exp(1.4029-0.2765d)](0℃)和y=4.1749exp[-exp(0.7888-0.3929d)](15℃),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Gompertz模型能有效地拟合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鲜切马铃薯菌落总数的动态变化,有效地评估鲜切马铃薯的货架寿命和贮藏安全性.试验同时探讨了细菌菌落和鲜切马铃薯组织褐变的关系,结果显示当菌落总数≤105CFU/g,鲜切马铃薯不会出现显著地褐变和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结构及功能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试验发现空心莲子镰刀菌草生长产孢对光照、通气及淹水与否不敏感的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测定营养培养基、温度和酸碱度因子对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因子对此真菌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都有极显著的作用,所以认为它们是影响真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真菌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在25℃时生长最快而产孢最多;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是20℃~35℃,在30℃时萌发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处理.对6种培养基的测定结果显示,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胡萝卜培养基(CAA)、空心莲子草根茎煎汁培养基(ARS)和空心莲子草叶片煎汁培养基(ALA)上都能够正常生长、产孢和萌发,而在清水洋菜培养基(WA)上不能生长发育,但是马铃薯蔗糖琼脂(PSA)是该真菌的最佳培养基.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宜酸碱度范围是pH 4.5~pH 11.0,最适约为pH 7.0,在pH 4.0和pH 12.0时生长和产孢都明显减缓;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 4.0~pH 9.0,在pH 10.0~pH 12.0范围内孢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在25℃和pH 7.0条件下使用PSA,是空心莲子草镰刀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说来,水玉霉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不易正常生长。从1952年开始,含有特种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的合成培养基就被用来培养水玉霉。Page(1952、1959、1960、1962)、Hesseltine(1952、1953)、Pidacks(1952)、Neilands(1952)等人先后用他们自己制备的合成培养基培养水玉霉,虽然都能使水玉霉生长,但它们的孢子囊多少有些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两株耐盐木霉-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W320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W1876的生长和产孢条件,研究了不同pH、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和不同碳氮比对两株木霉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耐盐深绿木霉(T. atroviride)TW320在 pH =4~11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和产孢,且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pH为5,在大豆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产孢量最多,该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当碳氮比为12:1时,最有利于TW320产孢;拟康宁木霉(T. koningiopsis)TW187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pH为11,最优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以乳糖作为最佳碳源,甘氨酸作为最佳氮源,且碳氮比为9:1时,TW1876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以多年生武威薄皮核桃茎尖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成分、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褐变抑制剂、生长调节剂以及转瓶周期对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褐变抑制剂、生长调节剂和转瓶周期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均不同;为抑制褐变及保证茎尖正常分化生长,先将茎尖接种于1/2 MS+ 2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置于5℃冰箱中暗培养7d后取出,再转接于DKW+6-BA(1.0 mg/L) +IAA (0.01 mg/L) +5 mL20%硫代硫酸钠的培养基中,置于25℃室内光照环境下培养,每隔3~5d转换1次培养基,能有效抑制褐变.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 sp.).病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分生孢子大小2.4-6.2×1.9-3.2 μ m.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5℃;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3-11,最适pH 5-8;最适碳源为半乳糖、麦芽糖、蔗糖.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高,35℃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萌发要优于15℃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褐稻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1968年前在主要稻区间歇暴发,自1968年以来,大发生的年度频率显著增加,连续在本地区猖獗成灾。为此,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褐稻虱的寄主植物。褐稻虱的寄主植物,据过去有关资料报道主要是为害水稻;其次还为害与取食稗草、李氏禾、甜茅、翦股草、荩草、马唐、鸭跖草、莎草、千金子、狗牙根、双穗雀稗、小麦、玉米、粟等禾本科植物。自1970年以来,本组几经反复试验观察,证实褐稻虱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而水稻是唯一的寄主植物。至于其它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不能使褐稻虱正常生长发育与形成种群。几年来,我们以麦苗、茭白、玉米、早熟禾、看麦娘、李氏禾、狗牙根、千金子、马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五家渠、哈密、喀什哈密瓜产区分别采集炭腐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将其鉴定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 该菌在PDA、PSA和菜豆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能产生大量的微菌核.而在含有寄主成分的培养基上则生长较差.菌丝在pH 3~10均能生长,pH 5~7生长最宜;在15~37℃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7℃.  相似文献   

18.
白三叶草褐纹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三叶草褐纹斑病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foDne(Car.)Wiltsh.],并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燕麦片培养基(OA)为最适,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全光照菌丝生长最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2℃(10min),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烯啶虫胺亚致死剂量LC10与LC30胁迫12 h与24 h下,褐飞虱5龄若虫与成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甘油酯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LC30与LC10胁迫下的5龄若虫与胁迫12 h后的成虫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2 h胁迫下,LC30与LC10的烯啶虫胺均能提高5龄若虫与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而24 h处理下的成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烯啶虫胺胁迫12 h后,褐飞虱成虫与若虫体内甘油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24 h处理下的5龄若虫体内甘油酯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烯啶虫胺亚致死质量浓度胁迫下的褐飞虱5龄若虫与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佳木斯地区采集的番茄晚疫病病菌,分别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时间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菌落直径、产孢量及萌发率.来筛选番茄晚疫病病菌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麦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以蔗糖做碳源最好,甘露糖最差;氮源以氨基丙酸最好,胱氨酸最差.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低于5℃和高于35℃都不能萌发;光照抑制孢子囊的萌发,p H为7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