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疆察吾呼沟古代居民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距今2 500~3 000年的新疆察吾呼沟墓地的9例古代人骨中成功地提取出古DNA分 子. 用4对套叠引物对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 得到9个364 bp的线粒 体序列. 从GenBank搜索其共享序列并与欧洲、 亚洲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 早在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 在我国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已经有蒙古人种存在. 察吾呼沟古代 居民应是一个欧洲和东亚人种混合的古代群体.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我们对包括9种42居群东亚广义三岛柴胡在内的柴胡属23种53居群植物的nrITS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系统树,结果显示,东亚广义三岛柴胡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48个内类群被分成两组:第1组的5个分支包括了广义三岛柴胡的大部分类群,并与《中国植物志》的处理一致.2n=26的所谓亚洲三岛柴胡与2n=16的欧洲狭义三岛柴胡是不同的种.第2组则主要包括了分布于中国西南的竹叶柴胡与欧洲的狭义三岛柴胡.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工作,我们认为,东亚广义三岛柴胡起源于两条不同的谱系.文章最后对当前GenBank上传的广义三岛柴胡中的一些有疑问nrITS序列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新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逐步实施,新疆以其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一跃成为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主战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对新疆向西开放必然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在中国向西开放中的战略定位与作用进行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将军沟战国时期墓地古代人群(jjg古代人群)DNA进行研究,使用4对套叠引物对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了扩增和测序,从11例古代样本中得到了9个DNA序列.与现代人群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将军沟古代人群与现代东亚人群在母系遗传关系上较近,推测将军沟古代人群可能是赵国为巩固边疆统治,防御匈奴而从中原迁来的移民.  相似文献   

5.
饮牛沟墓地古人骨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饮牛沟战国时期墓地的古代人群(Yng古代人群)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获得了线粒体高可变一区DNA序列, 初步确定了单倍型归属并搜寻其共享序列, 与现代人群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多维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饮牛沟古代人群与现代东亚人群在母系遗传关系上较近.  相似文献   

6.
人类颅骨非测量性状指在人类颅骨上一些微小的形态变异。本研究通过观察五堡墓地52具颅骨的61项非测量性状,对非测量性状进行了性别差异、左右侧别差异、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五堡人群的非测量性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侧别差异,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为进一步探索新疆五堡与其他欧亚大陆人群之间的关系,研究收集整理世界范围古代及现代人群的颅骨非测量性状数据,对五堡墓地颅骨数据与世界范围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邻接网络分析,观察到五堡人群靠近古代及现代东亚、东北亚、中亚和北极人群,推测青铜时代晚期新疆五堡人群可能受到较多东亚、东北亚及中亚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疆于田县地处于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西汉扦弥国境内,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了于田县所处文化圈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不同的宗教、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深深地渗入到当地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中,使当地民居外表虽然质朴无华,却注重实用性以及功能性。通过对新疆于田县的历史沿革、遗址遗迹、宗教信仰、东西方文化融合、本土民间传说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多元文化对于田县民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19,(6)
正作者于2018年夏天历经23天,对北疆的蝴蝶进行了寻找。共记录到蝴蝶7科38属57种,其中国内仅见于新疆的就有26种之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自治区。新疆东有茫茫戈壁,南有青藏高原,由于地理特点,新疆蝴蝶向东的扩散被阻隔。而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山脉向西延伸至中亚、向北连接到西伯利亚,使中西亚甚至欧洲的蝴蝶可以扩散到新疆。  相似文献   

9.
王亚娟 《世界知识》2010,(12):14-16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这就是对新疆在全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10.
经过研究,内蒙古毛莨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有以下四个特点:1.内蒙古是我国毛莨属植物的又一个分布中心,在内蒙古境内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2.内蒙古毛莨属植物的水分生态类群是以中生植物为主,尚有一定数量的湿生或水生植物;3.内蒙占毛莨周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其西部高山渗入了亚洲中部山地成分和青藏高原成分,在其东部和南部渗入了东亚成分,在其北部渗入了欧洲—西伯利亚成分,此外,还有自身的特有成分;4.内蒙古毛莨属的植物区系与我国东北和蒙古的毛莨属植物区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60个中国野生香菇菌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区(ITS)序列,结合GenBank已有的48个其他地区不同种的菌株的序列数据,构建Lentinula属内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将该属分成了两大支共7个谱系,西半球一支2个谱系,东半球一支5个谱系,聚类结果与形态种的划分明显相关. 亚洲菌株在东半球的5个谱系中占两席,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这两大谱系所代表的种质资源的地位特殊,不可缺少. 谱系V的菌株数量明显扩大,覆盖范围的地理空白也得以填补,成为了亚洲香菇的主流谱系之一;谱系I的菌株数量庞大,覆盖了绝大部分被研究区域,有进一步分化成两类的趋势. 这表明中国(亚洲)是重要的香菇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中心. 将谱系I分成Ia和Ib两个亚类,与谱系V一起进行亚洲范围内香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中国东部沿海、西北高原和中国西南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是亚洲香菇的3个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12.
汉诗作为与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古代东亚国家国际化程度和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古代东亚文化圈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El本汉诗起源于七世纪中期,通过吟咏汉诗,中日文人们能够进行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抽象的意境交流,展示出东亚文人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13.
mRNA差异显示法筛选和克隆东亚飞蝗抗药性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和克隆东亚飞蝗抗药性相关基因.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mRNA diffFerential display PCR,DD-PCR),对比了东亚飞蝗在受到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诱导前后,基因表达发生的变化.对差异片段进行了回收,克隆、测序,Northern点杂交验证以及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东亚飞蝗在受到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诱导前后,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差异表达条带9条,对9条差异表达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和RNA点杂交验证,表明确认其中1条带与东亚飞蝗的抗药性有关.东亚飞蝗的mRNA差异显示证明,该EST序列可能在抗药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葱属植物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内蒙古葱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是:内蒙古是我国葱属植物的又一分布集中的地区,在内蒙古境内主要集中分布于草原区和荒漠区的山地上;内蒙古葱属植物的水分生态类群主要是中生植物,其余均为旱生植物;内蒙古葱属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从东南部渗入了东亚成分(主要是华北成分)和从北部渗入了亚洲中部成分(主要是蒙古高原成分)。在其东北部渗入了西伯利亚南部成分,在其西部高山渗入了中亚成分和青藏高原成分,此外还有自身的特有成分;内蒙古葱属植物区系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葱属植物区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柳杉树轮δ^13C与气候要素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气候为非限制性因子地区的柳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进行气候响应分析。用排除法消除大气二氧化碳中δ^13C的变化对柳杉树轮δ^13C变化的影响后,建立残差年序列RE,并结合西天目山气象站的气象记录,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的高频振荡与11、12月最高气温的平均值,1、2、3月降水总和以及6、7月降水总和显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对该区的影响大小,可见气候非限制性因子地区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年序列同样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指针。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丰富经验提出"中国周边学"概念,在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并非没有基础,它的基础不仅是几十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更有古代东亚国际关系的丰富历史经验。2003年,韩裔美国学者康灿雄(David Kang)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仅仅从基于欧洲历史经验提炼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理解亚洲,会导致认识上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西祁漫塔格地区东沟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早三叠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1∶5万区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早三叠世西沟口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中的局部地段出现大量闪长岩类包体,经对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详细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因上具联系性,演化上具亲缘性,闪长质包体是不混溶包体.  相似文献   

18.
<正>对采自气候为非限制性因子地区的柳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比 δ13 C进行气候响应分析。用排除法消除大气二氧化碳中δ13C的变化对柳杉树轮δ13C变化的影响后,建立残差年序列RE,并结合西天目山气象站的气象记录,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天目山地区树轮 δ13C的高频振荡与 11、12月最高气温的平均值,1、2、3月降水总和以及6、7月降水总和显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对该区的影响大小。可见气候非限制性因子地区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年序列同样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指针。  相似文献   

19.
<正>时间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东亚原来掩藏在冷战框架下的众多传统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东亚地区热点陡然增加和升温。"东亚地缘政治的未来将会类似于20世纪前半叶的欧洲,还是类似于20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抉择》一书中曾作如是问。东亚将向何处去?其核心问题是当下东亚各成员特别是主要大国之间能否构建一个包容地区多样性、弥合彼此矛盾分歧、引导各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秩序。东亚地区安全秩序调整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4,(1):98-101
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作为新疆经济发展基础好、速度快的地区具备了承接我国发达地区产业向西转移的条件。根据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面向中亚的经贸合作,全力打造新疆最主要、种类最多的专业化出口加工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向西出口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