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扰动环境下作业车间多瓶颈识别困难、瓶颈漂移后的瓶颈识别缺乏全局性和实效性这一问题,构建了基于网络特性的多瓶颈动态识别方法。首先,根据设备工装、工艺路线、物流路径以及产品配置等多层次生产数据,构造作业车间网络模型;其次,建立作业车间网络动力学方程,获取扰动因素流转的判定依据。对瓶颈内涵进行扩充,综合考虑节点自身动力学特性、节点间拓扑耦合影响机理及扰动在生产网络中的传播机制,建立基于耦合映射格子(CML)的瓶颈识别算法,实现作业车间瓶颈的量化描述和连续预测;最后,对某机电企业作业车间进行瓶颈的动态监控和预测。结果表明:在扰动环境下,CML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各工作站瓶颈度走势,其中工作站R1平均瓶颈度为1.12,瓶颈持续时间长达40h;工作站R3的平均瓶颈度为1.05,瓶颈持续时间为10h;工作站R1、R3首先成为系统的瓶颈,随着加工进度的推移,工作站R1和R24交替成为系统瓶颈。研究结果与该企业实际情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对工艺设计与生产调度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工艺设计与车间作业计划之间的关系.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单件生产车间提出启发式的车间作业计划方法,其决策基于多工艺方案、可替代机床和调度规则,生成车间作业计划,并能及时对车间作业计划进行评价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工艺方案的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工艺方案的车间作业计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工艺设计与生产调度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工艺设计与车间作业计划之间的关系,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单件生产车间提出启发式的车间作业计划方法, 决策基于多工艺方案,可替代机床和调度规划,生产车间作业计划,并能及时对车间作业计划进行评价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工艺方案的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单件生产车间,提出基于黑板结构的车间作业计划与工艺设计集成的结构框架,此集成系统分为六大模块.同时对设备环境建模、多工艺方案决策以及基于动态设备环境和多工艺方案的车间作业计划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它有机地结合了工艺设计与车间作业计划两个单元技术,可提高车间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的柔性  相似文献   

5.
将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各类风险因素视为影响工程工期中的瓶颈,将鼓-缓冲-绳子(DBR)理论中的“鼓”、“缓冲”、“绳子”3元素加入到传统的计划评估和审查技术(PERT)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中;然后,通过识别PERT网络进度计划中的瓶颈工序,制定瓶颈工序的实施计划;最后,通过衡量工序的缓冲时间,计算工程网络进度计划路径的缓冲时间及投料时间,改善工程进度网络图中的工序作业任务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及作业活动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算例结果表明:若能够将“鼓”、“缓冲”、“绳子”3元素充分地加以配合,能够达到降低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单件生产车间,提出基于黑板结构的车间作业计划与工艺设计集成的结构框架,此集成系统分为六大模块,同时对设备环境建模,多工艺方案决策以及基于动态设备环境的多工艺方法的车间作业计划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它有机地结合了工艺设计与车间作业计划两个单元技术,可提高车间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的柔性。  相似文献   

7.
引言目前,瓶颈控制管理的研究大多着眼于生产排程,且大多数是在Adams J.等人提出的作业车间瓶颈转移程序(Shifting Bottleneck Procedure,简称SBP)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如Scott J.Mason等人[3]提出改进的瓶颈转移启发式算法,解决复杂作业车间总加权延迟时间最小化的问题。Ramud-hin与Marie[4]提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模糊集理论在车间作业计划中的应用,提出了车间作业计划的模糊多目标网络模型及其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该文采用数据挖掘算法从大量的车间作业调度中抽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知识,然后应用这些知识来辅助车间作业调度.该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数据挖掘算法从车间作业调度最优方案(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中抽取出最优调度方案的一些模式知识,然后基于这些模式知识发展一些规则集来辅助车间作业调度.这些规则可以看作是隐含在车间作业调度最优方案中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根据这些规则可以产生比简单指派更好的车间作业调度方案.最后的数据实例表明本文方法无论在调度质量还是在计算速度上都具有非常好的性能.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遗传算法求解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初始解质量和简化遗传操作过程,提出基于幻方变幻的互换编码规则改进遗传算法;同时利用该算法基于.NET平台建立了车间调度问题和柔性车间调度问题的混合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幻方变换的互换编码规则,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求解能力;基于该算法的原型系统实现方便,求解效率高,能够有效应用于作业车间调度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转炉炼钢厂工序产能和品种钢铸机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邢钢转炉炼钢厂生产运行研究为基础,从物质量基本参数角度,对转炉、LF、连铸机三者的工序产能进行匹配分析和综合研究.运用OPT技术分析得出连铸机是原流程协调运行的"瓶颈",通过对提升连铸机生产能力的三种方法的分析,提出将连铸机由4流增加至5流是适合邢钢工艺的最佳工序产能匹配方案.最后,对中小吨位转炉流程的转炉、LF和连铸机匹配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三者"一一对应"匹配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物料需求计划提前期设置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实施效果的提前期设置中存在的模型和功能两大方面的问题.借鉴漏斗模型和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的思想,提出了引入能力负荷状况,提前期的设置与能力负荷计划同时产生的MZP改进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下”的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上"相比,"下"的研究始终处于不充分的状态,而作为核心词汇,对"下"的研究应该具有不亚于"上"的意义。"下"的基本意义是位置在下的,是名词,由此引申出了多种意义和用法,从空间领域投射到质量、等级、时间等多个领域,在用法上也引申出形容词、动词等多种用法。而引申的途径和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也包括语境吸收、语义融合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扣中心内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三进”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从思想认识上、教学方法上、外部环境上着手,重点解决“进学生头脑”这一核心问题,从而整体推进“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类"跳-停"奇异型随机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类带停时的奇异型随机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某些条件下,"跳-停"策略是其最优控制策略.给出"跳-停"策略存在的条件并且给出了其控制方法,所得的结论在实际中有较深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健康是社会各界历来关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借鉴美国"SPARK"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土,着眼实际,建议中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做到传统与现代体育教学项目的完美融合;教学模式多元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人;注重课外体育活动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倒"T"形叠合简支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倒"T"形板构件,根据叠合层和二次配筋的不同制作各种试验构件,采用普通标准粘土砖分级施加均布荷载的方法,进行了均布静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倒"T"形板肋部面积合适且叠合面(构件翼缘)粗糙程度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时,叠合面具有足够的粘结抗剪能力,能够保证叠合板的整体受力工作性能;叠合板后浇混凝土,通过二次配筋可以提高其跨中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且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叠合板的延性,从而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就项目经济评价在发展中国家价格“失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采用影子价格解决这一问题是较为可行的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使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高原问题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工作效益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分析了职业高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儒学义利之辨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儒学的义利之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重大。所谓叶适“功利之说”实出于后人的误解,叶适、朱熹的分歧在于:叶适强调义利的统一,朱熹强调义利的冲突,而朱叶所据以争辩的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系班固改作,班固的贬利观念是从反面受荀况、韩非影响。孟子“何必日利”,孔子“罕言利”自有深意,但孔子将义,利割裂,导致后世的中国社会向“义”与“利”绝对的两极分化。当代社会讲义不计利或讲利不重义这两种倾向都是值得反省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