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壳聚糖与胶原或海藻酸形成高分子离子复合物后,采用浇铸/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壳聚糖复合物海绵.表征不同组成复合物海绵的亲水性和形貌,发现加入胶原或海藻酸可增加海绵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并有助于在海绵中形成大孔结构.海绵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用溶菌酶进行体外降解,复合物海绵的降解速率比单纯的壳聚糖海绵稍快.在海绵中进行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发现细胞在复合物海绵中的生长增殖优于单纯的壳聚糖海绵,而且复合物海绵不会像单纯胶原海绵那样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降解收缩.此结果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2.
马建标 《自然科学进展》2000,10(10):896-903
壳聚糖与胶原或海藻酸形成高分子离子复合物后,采用浇铸/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壳聚糖复合物海绵。表征不同组成复合物海绵的亲水性和形貌,发现加入胶原或海藻酸可增加海绵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并有助于海绵中形成大孔结构。海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用溶菌酸进行体外降解,复合物海绵的降解速率比单纯的壳聚糖海绵稍快.在海绵中进行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发现细胞在复合物海绵中的生长增殖优于单纯的壳聚糖海绵,而且  相似文献   

3.
以组织工程技术构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冷冻干燥胶原凝胶方法制备胶原海绵,经戊二醛交联处理,作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的支架;以幼儿包皮为细胞来源获得真皮成纤维细胞和皮肤角质细胞,体外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在胶原海绵上接种成纤维细胞和角质细胞,体外构建活性双层人工皮肤。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真皮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并且有人纤粘连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存在,活性双层人工皮肤表皮层有类似干天然皮肤表皮层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ETC的复合物I和III是ROS产生的主要部位。大量证据表明,ROS可作为一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在胁迫诱导植物PCD过程中起作用,而线粒体处于PCD调控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5.
体内采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细胞标记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比较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荧光染料CM-DiI体外标记前后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以及检测SF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植入前交叉韧带上12周后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M-Dil标记SF效果良好,标记阳性率高于95%.而标记前后SF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荧光标记在体内实验12周后仍有表达.从而证实CM-DiI是筛选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筛选研究中细胞标记、示踪的良好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VDAC(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是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一种主要通道蛋白,参与线粒体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运输,在线粒体与细胞其它部位的通讯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VDAC也是线粒体与其它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结合位点,可与多种凋亡调节蛋白(如HK-Ⅰ/Ⅱ、Bcl-2家族蛋白、tubulin、MAP2/4等)以及非蛋白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因此,VDAC成为线粒体凋亡通路中一种关键的靶蛋白.本文对近年来VDAC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及三者混合物催化血红素降解的产物.发现由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血红素加氧酶的联合活性使血红素氧化降解产生专一性的胆绿素Ⅸ_α.然后,这种胆色素又被胆绿素还原酶催化还原成胆红素Ⅸ_α,利用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进一步证明上述三种酶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酶的三元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产生原来的三种酶,浓度近似于等摩尔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DBP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DBP是否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而引起支持细胞凋亡.方法建立支持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0.1%DMSO(对照组)、1 mg/L(低剂量组)、10 mg/L(中剂量组)、100 mg/L(高剂量组),分别处理细胞24 h;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持细胞内Ca2+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测定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中Ca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在中、高剂量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P浓度的增加,Caspase-9与Caspase-3的活性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P能显著降低支持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一步升高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并最终导致睾丸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ConA或PHA对鮎(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染色法(AB-PAS),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粘液细胞进行分类,研究ConA或PHA浸泡和注射刺激对鲇皮肤和鳃粘液细胞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鳃丝软骨Ⅴ型粘液细胞密度经浸泡刺激无显著增加外,无论采取ConA或PHA浸泡刺激还是注射刺激,皮肤中的Ⅰ型,Ⅳ型粘液细胞和鳃中的Ⅱ型和Ⅲ型粘液细胞密度都有显著增加.(2)经ConA注射或浸泡刺激后,皮肤中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64.2%和145%,鳃丝中粘液细胞密度分别提高了173%和220%;经PHA注射或浸泡刺激后,皮肤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67.8%和142%,鳃丝粘液细胞密度分别增加了108%和196%;经ConA或者PHA注射刺激,鳃丝软骨的粘液细胞密度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8.8%和13.2%,浸泡刺激对粘液细胞密度都没有显著影响(3)ConA刺激较PHA刺激效果明显,浸泡刺激较注射刺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淇研究组和有关单位使用成年老鼠的皮肤细胞成功克隆出了有繁值能力的老鼠"小小"。他们首先将黑鼠的皮肤细胞"逆转"为iPS细胞,自主构建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toposide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Etoposide处理含有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Hela细胞;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Etoposide处理Hela细胞Caspase-3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结果 Etoposide能够导致Hela细胞凋亡;Etoposide处理Hela细胞内的Caspase-3活性增加;Etoposide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结论 Etoposide通过线粒体路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用电磁脉冲处理S180肉瘤细胞,然后研究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发现,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电磁脉冲处理时,其通透性障碍受到抑制,细胞膜上出现微孔,细胞膜微绒毛受到损伤.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其中G2期发生显著改变.线粒体发生肿胀,嵴消失,内膜断裂.细胞核出现染色质凝集,内质网肿胀.电磁脉冲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提高7.8%,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通过检测SOD活性和MDA浓度,发现电磁脉冲对细胞内的SOD活性和MDA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呼吸链在青蒿素抑制酵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线粒体呼吸链对青蒿素代谢的影响,利用不同的抑制剂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用薄层层析法检测青蒿素代谢速率。结果表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抑制剂(DPI)可以减缓酵母细胞和疟原虫细胞对青蒿素的代谢,而呼吸链复合物Ⅱ、Ⅲ、Ⅳ的抑制剂对青蒿素消耗没有明显影响。NADH脱氢酶在青蒿素代谢中起重要作用,NADH脱氢酶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也为解释青蒿素的物种选择性毒性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萝卜(RaphanussativusL.)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中的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探讨了萝卜雄性不育系64A小孢子发生不同阶段中琥珀酸脱氢酶的定位及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DH活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线粒体的内膜和嵴。保持系64B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SDH反应一直存在,随着小孢子发育其活性还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中铜、锌、铁、铅、锰、硒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含量在皮肤常见恶性肿瘤中存在差异,其水平变化可能与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多糖蛋白复合物(PSPC)抑制肿瘤细胞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洛巴口蘑培养液中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蛋白复合物(PSPC)。该复合物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不显示直接的毒性。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PSPC的抗肿瘤机制或许是诱发肉瘤S-180的细胞凋亡,因此,PSPC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制剂植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和免疫细胞荧光等方法首次研究了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和窖蛋白-1(Caveolin-1)在大鼠皮肤组织中以及角质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了二者的表达关系和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大鼠皮肤中有ERα36的表达,其表达的量与Caveolin-1的表达量呈负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和部位差异;(2)表皮角质细胞中有ERα36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且与Caveolin-1共定位.提示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存在于皮肤细胞中,且可能参与Caveolin-1介导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雌激素治疗皮肤疾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体观察、显微观察和超微结构等方面对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后的菜青虫幼虫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菜青虫在摄入苏云金芽孢杆菌后立即停食,30分钟后就在中肠上皮细胞中发现线粒体的脊内空间扩大、粗面内质网局部膨胀,微绒毛开始膨大并部分溶解。感染后1—2小时可见中肠上皮细胞靠近微绒毛一方出现较大的空泡,线粒体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内质网的网膜慢慢分离。到第4小时,中肠上皮细胞的病变加剧,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开始解体,电镜观察到线粒体开始破裂,内质网膜糊断裂。以后细胞迅速解体,到第8小时仅存基底膜,但其它组织基本完整。第10小时以后,观察到基底膜开始破裂,细菌进人血腔.脂肪体肌肉等组织均遭破坏,此时幼虫中部渐渐变黑,下痢并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探讨了萝卜雄性不育系64A小孢子发生不同阶段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定位及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DH活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线粒体的内膜和嵴.保持系64B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SDH反应一直存在,随着小孢子发育其活性还有所增强.在不育系中,单核早期小孢子的线粒体SDH活性较明显;单核晚期时小孢子内线粒体减少,其SDH活性也渐弱.以后,小孢子的发育受阻,以致相当于二胞花粉时期的不育系花药内已无花粉.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化大鼠皮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构建了具有完整表皮和真皮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大鼠皮肤。在电化学工作站中,按照吡咯单体浓度0.05mol/L、聚合时间500s、电流10mA的条件制备聚吡咯膜,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皮肤中分离获得朊细胞并种植于聚吡咯膜上,导电培养获得较多数量的角朊细胞,将Ⅰ型胶原蛋白醋酸溶液与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混合培养14d,形成胶原蛋白-成纤维细胞凝胶真皮模型,将角朊细胞于真皮模型上浸没式培养5d后,继续气-液面培养14d,经固定、切片与染色,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可见所构建的真皮模型与新生大鼠真皮具有类似的结构;而大鼠皮肤模型则具有与正常新生大鼠皮肤相类似的结构,包括完整的真皮层和表皮层,表皮中含有完善的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与角度层,该模型的建立,为组织工程化人皮肤的构建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