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Cu-0.86V%Al_2O_3弥散强化钢(DSCu)粉末坯进行了四种致密化方法的研究和比较。讨论和观察了致密化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功能和形貌变化。认为:(1)DSCu粉末坯锭致密化应包括坯块密度的提高和颗粒结合状态的改变;(2)DSCu宜采用有应力烧结。采用致密化坯锭挤压。可使DSCu材料成品率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2.
变形钢筋之所以能提高其强度,主要取决于材料冷轧后塑性拉伸及塑性扭转的残余应力。本文就变形钢筋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分析了变形钢筋承受弯曲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素法中的变刚度法和加权平均弹塑性矩阵,解光滑压头下平面应变的弹塑性硬化材料的压入问题。得到压力——位移曲线,屈服压力和塑性区的边界,并与理想刚塑性的滑移线场理论结果相比较。同时计算了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工业纯铝压缩时的冷变形抗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冷变形量(0,20%和50%)对固溶态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在650℃、时效120 h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变形量由0增加至20%时,位错密度急剧增加,而当冷变形量增加到50%时,位错密度增加缓慢。在晶内,不同冷变形量的3种样品均可见NiAl析出相,其析出数量与冷变形量成正比。当冷变形量为20%时,可使NiAl相尺寸略微细化;而当冷变形量增加到50%时,可使NiAl相的尺寸略微粗化。在晶界处,3种样品均析出较多的Cr23C6。冷变形量分别为20%和50%的样品,晶界处Laves相和NiAl相的析出量增多,但Laves相在晶内的析出量则较少。在室温时,适当的冷变形量会使实验钢的强度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大冷变形量对强度的贡献很小,但会明显削弱实验钢塑性;高温时,50%冷变形量样品的强度比20%冷变形量的样品强度低,但塑性略有提高。综上所述,当冷变形量为20%时,合金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高强度发电机无磁性护环近年的发展。实验研完了50Mn18Cr4N奥氏体钢热锻后的显微组织的特征,及其对冷变形强化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各种显微组织的真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善锻后的显微组织(细化与匀化晶粒尺寸,减少碳化物M_(23)C_8)能有效地提高护环冷变形强化后的屈服强度和塑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常用的时效处理工艺是"淬火+冷变形+时效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铝合金的机械强度并保留好的塑性,防止变形。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这种工艺对2000系列和7000系列铝合金进行时效处理后,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即2000系列铝合金时效处理后的机械强度得到提高,并保留了较好的塑性;而7000系列铝合金时效处理后的机械的强度反而会下降。针对这样的问题,文章结合冷变形时效处理的特点,分析和比较了2000系列和7000系列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总结出了两种系列铝合金采用同样的时效处理工艺,产生不同时效处理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齿条高速冷滚打成形原理,在ABAQUS中建立齿条冷滚打有限元模型,由于塑性应变的大小代表着金属的流动情况,重点对成形过程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改造的冷滚打设备上进行齿条冷滚打试验,对滚打后材料的金属纤维组织和硬度变化进行分析,以研究齿条冷滚打塑性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和成形制件组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齿条冷滚打过程中,金属组织未被切断,晶粒得到破碎和细化,最终被滚压成纤维组织;冷滚打工艺有效地改善了金属表面的金相组织,使工件硬度和强度有较大提高,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精密塑性成形技术。  相似文献   

8.
电塑性效应是指在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向其塑性变形区通电导致的金属变形抗力急剧下降、塑性显著提高的现象.虽然目前金属的电塑性加工技术已取得较好的实验研究成果,但对电塑性效应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之中,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是电流在材料中产生电塑性效应的机理和电塑性效应中材料的各塑性相关量(变形抗力、延伸率)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已公认超塑性是陶瓷中一种很有潜力的变形工艺.本文总结了陶瓷及其它非金属材料中超型性的主要特点并考察了这些材料中相变与组织两种超塑性的报导.结果表明其与金属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应变速率随应力及晶粒尺寸的变化,重要的区别是必须考虑到陶瓷中的晶间非晶相的作用.在金属间化合物及地质材料中超塑性同样也是重要的,在地质材料中无论在试验室试验或自然界的变形中部有超塑变形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冷却服能够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降温保护,提高人体微气候区的舒适度。分析了各种类型冷却服(气体冷却服、液体冷却服和相变冷却服)的降温方式、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相变冷却服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研究易塑性、耐腐蚀性的封装材料和相应的封装技术,解决液相相变材料存在的变形、泄露及水蚀问题;将纳米技术与相变材料微胶囊结合,研制作用时间长、散热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将相变冷却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发作用效果可调控的新型冷却服,同时研制可快速激活相变材料的设备或新型材料,使相变材料能够快速蓄冷。  相似文献   

11.
王海英  杨晓红 《科技资讯》2010,(14):117-117
综述了变形镁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领域,介绍了变形镁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较系统地介绍了镁合金塑性加工技术以及镁合金的开发应用领域和前景,认为变形镁合金将成为重要的商用轻质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预冷变形及快速加热淬火复合处理工艺对65Mn钢强塑性的影响。文中还论述了复合处理的强化机理,指出冷变形时形成的位错,在快速加热淬火下经a→r→a′相变遗传给a′是钢获得高强韧化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圆柱直齿轮冷挤成形时材料变形抗力大、金属流动性差等不足,用Pb-Sn共晶合金对圆柱直齿轮超塑性挤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用超塑挤压的方法加工圆柱直齿轮是可行的,且能降低成形载荷、改善金属的流动性与型腔尖角填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粘塑性流动模型描述了材料的热挤压变形行为,从球坐标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组的最一般形式出发,确定了轴对称挤压变形区内的静水压力和各应力分量的一般方程,然后导出了圆棒热挤压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弹性-幂律塑性本构模型来考虑材料的应变硬化特性,基于Hencky全量理论和Von Mises屈服准则,用应力解法统一导出了有强化材料圆形压力孔道体孔道附近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和位移分量的封闭表达式,为圆形压力孔道问题的力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解析格式。分析表明,已知的含圆形压力孔道体的线弹性Lame解和弹性-理想塑性P.Hill解只是本文解的两个特例。本文解作为一般解,既能反映材料的弹性变形,也能计入材料的塑性应变强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的一种标准方法ASTM A262E研究了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变形对其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冷轧和冷拉伸均能改善所研究材料的晶界抗腐蚀能力,然而前者更为有效.30~40%冷轧变形能在改善力学性能的同时,成功地降低经受650℃2小时敏化处理的材料的晶界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高应变速率超塑性铝基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应变速率超塑性是一个涉及先进制造技术和超细晶块体材料的高科技前沿研究领域 美国SuperformAluminium公司采用超塑成形技术使轿车重量减轻了一半 ,大大降低了油耗与排放 ,因此高应变速率超塑性铝基材料的研究对于今后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和减少地球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变速率太低和成本太高是今后超塑性先进制造技术和超细晶块体材料大规模实用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超塑性铝基复合材料和铝合金的制备、性能及变形机理的研究现状 ,指出了加快铸造法低成本制备高应变速率超塑性铝合金研究的迫切性 ,并展望了该材料在 2 1世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深冲铝板坯冷轧显微组织、织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冷轧工艺参数的深冲铝板坯(wA1>99.75%)的显微组织、织构,测定了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由D-500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建测极图,按Bunge的方法计算取向分布函数(ODF);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变形显微结构.结合冷轧变形亚组织结构和织构特征,讨论了位错胞结构与板坯塑性变形和力学性能的关系,以及对板坯塑性各向异性的影响,预测材料深冲性能.分析认为,材料力学性能决定于变形组织结构和织构,随冷变形量增大,位错缠结胞变形并发生取向排列形成显微带,使材料产生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及加工硬化.本研究显微组织和织构特征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接近50%冷轧变形量的板坯中变形亚组织均匀、多种织构混存,有利于降低材料深冲制耳率.并经工业制罐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低碳汽车钢板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变形梯度法及其他方法测定了三种应变状态下板材塑性失稳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塑性损伤过程中,应力球张量影响甚大,随着ε_2/ε_1值(代数值)的增大,材料的塑性损伤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20.
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材料拉伸颈缩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乘法分解的基础上对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材料进行有限变形计算的一种有限元方法 ,利用该方法考虑不同各向异性状态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圆棒试样的拉伸大应变颈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 1 )材料塑性性质若在不同取向有明显差异 ,沿不同材料轴向拉伸反映的材料力学性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载荷和不同方向的径向颈缩位移上远较在颈部截面面积变化上明显 ;( 2 ) Hill的正交各向异性塑性理论并没有考虑晶体材料在各个与材料主轴平面有较大夹角的滑移面上容易发生剪切变形 ,所以不一定适于晶体塑性材料。同时本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作者建议的正交各向异性弹塑性有限变形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