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了“神舟六号”飞船、“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卫星一号、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2.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陈治光 《科技潮》2010,(11):11-11
2010年10月27日,我国首颗由企业自主运行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圆满完成5年设计寿命期内各项任务,进入超期服役期。在当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中,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运行公司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一号小卫星五周年纪念图集《图鉴五洲》也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5,(9):59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据了解,发射后再经过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  相似文献   

5.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发射 ,对提高中国经济和国防实力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分析了“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从立项到发射全程中的创新实践 ,指出观念创新是其诞生的先决条件 ,机制创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自主创新是实现核心突破的关键 ,组织创新是商业运作的基本载体 ,市场创新是其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1997年发射升空飞向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六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正在逐渐接近另一颗巨大卫星——土卫九,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号从比较近的距离上对土星卫星系统进行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7.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的重大专项之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863计划联合支持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经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这意味着北京拥有了一颗有控制权,能定期提  相似文献   

8.
科技短讯     
我国“人造星空”将现太空中国正在加紧研制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星座,以及通信、遥感、测绘、空间探测等多个系列多颗小卫星。这些卫星的升空,除了将形成科学实验、海洋遥感、空间探测、环境监测等多个现代小卫星系列,还将使太空中第一次出现中国航天人布下的由小卫星组成的“人造星空”。 一种既能在公路上跑,也能在泥泞、沼泽、沙滩上走,还能在水里“游”的复合型全路况特种汽车,最近在沈阳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汽车,保留了传统汽车的外观特征和驾驶方式,主体结构和大部分成熟技术也没有改变。它通过一套…  相似文献   

9.
11月5日8时15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的烈焰,托举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的“试验卫星三号”小卫星直刺苍穹。  相似文献   

10.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武汉大学就放出要研发“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消息。直到今年2月3日随着“珞珈一号”02星工程协调会在武汉召开,“珞珈一号”卫星再次曝光。“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德仁院士说,01星重约10千克,将侧重于应用夜光遥感技术,目前研制进展顺利,发射后将为宏观经济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决策等提供数据。“珞珈一号”01星搭载  相似文献   

12.
太空里程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1月3日,“卫星-2”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载入太空,它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了7天,证明动物可在太空生存。1958年 1月31日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现者1”号升空。  相似文献   

13.
会议点击     
《上海信息化》2009,(4):86-88
“2008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揭晓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信息办、市科委、市工业局指导,市信息化协会主办的“2008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信息系统、北京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奥运交通指挥控制系统、北京电缆网运行监控系统、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旅游局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北京奥运会安保科技信息系统、“志愿北京”北京志愿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奥运多语言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北京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4.
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被誉为继“阿波罗”登月飞船、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不久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在完成了地球捕获、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我国“长四乙”一箭双星、第18至22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探测一号卫星、香港亚太六号通信卫星、实践七号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科技》2007,(3):22-22
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该领域权威专家首次向媒体公布“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探测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发射的探测空间物理的科学研究卫星,它是“双星计划”中的赤道卫星。为详细了解卫星发射的情况,记者跟随科学院的专家们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05,(8):62-62
璀璨3.7秒人类与彗星首次激情相撞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公斤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华盛顿市般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整个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实践七号”卫星成功发射7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悉,自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践”卫星以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7种型号的“实践”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短讯     
“一箭双星”直上云霄北京时间五月十五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风云一号D”卫星主要用于天气  相似文献   

20.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