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黄鳝的红细胞观察及其DNA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黄鳝红细胞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成熟红细胞呈椭圆形,红细胞平均长、短径分别为(13.05±1.85)μm、(8.95±1.08)μm,平均体积为(547.29±26.07)μm3,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近椭圆形,核平均长、短径分别为(4.45±0.75)μm、(3.60±0.48)μm,平均体积为(30.29±2.07)μm3;黄鳝红细胞核的DNA含量平均为3.25pg.  相似文献   

2.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弓獭蛤(Lutraria arcuata)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其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卵径55~60μm,核相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精子为鞭毛型,全长约50~55μm.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10~30 min,精子入卵膨胀成球形;30~50 min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排出第1极体;50~60 min进行第2次成熟分裂,排出第2极体;同时精核和卵核体积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70 min左右,雌、雄原核联合,形成第1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70~90 min受精卵进行第1次卵裂,形成2个卵裂球;90~110 min进行第2次卵裂,形成1大3小的4个卵裂球.  相似文献   

3.
青钱柳开花习性及雄花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青钱柳的开花习性,利用石蜡切片结合电镜技术研究了青钱柳开花的基本规律、雄花发育的过程及花粉的形态。结果表明:(1)同一青钱柳植株存在花期不遇现象,有的植株表现为雌先型,有的表现为雄先型,但不同植株间的雌雄花成熟持续时期相同,即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2)青钱柳的花药为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3)花粉形态呈扁球形,赤道面观呈椭圆形,极面观为五边形。赤道轴长28.84 μm(26.0~32.8 μm),极轴长约23.79 μm(212~26.0 μm);花粉表面纹饰为细颗粒状;花粉具4~5个萌发孔,分布在赤道面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6年4 — 9月90°—140°E, 15°—55°N区域的半透明云, 使用分裂窗直方图法, 利用Himawari-8的AHI观测数据进行云顶高度反演。首先使用阈值法筛选出半透明云区; 然后基于分裂窗直方图法, 利用Himawari-8的10.4 μm 和12.4 μm两个分裂窗通道数据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的温度气压层数据和位势高度气压层数据反演云顶高度, 并将反演结果与CloudSat的2B-GEOPROF产品数据进行匹配和对比, 结果表明: 1) 分裂窗直方图法对 Himawari-8数据反演半透明云云顶高度的结果与CloudSat的数据结果较一致, 均方根偏差为1.45 km; 2) 海陆类型对反演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所提算法有较强的适用性, 可以应用于不同卫星的分裂窗通道数据反演, 特别是对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业务反演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为两栖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双团棘胸蛙的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双团棘胸蛙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长轴30.33μm,短轴17.43μm;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嗜中性粒细胞长轴27.08μm,短轴19.74μm,嗜酸性粒细胞长轴28.25μm,短轴25.24μm,嗜碱性粒细胞长轴19.55μm,短轴16.97μm,单核细胞长轴24.36μm,短轴23.04μm,小淋巴细胞长轴17.03μm,短轴14.33μm,大淋巴细胞长轴18.41μm,短轴17.00μm,淋巴细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血栓细胞呈长梭形,长轴31.12μm,短轴13.80μm;红细胞最多,血栓细胞最少.  相似文献   

7.
<正>从古至今,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亦名雉鸡)就在村庄周围生活,可是人们却一直没能把它们像原鸡一样驯化。环颈雉桀骜不逊,不愿在人们的庭院里讨食,所以无可奈何的人们只好称呼它们"野鸡"。中国的环颈雉有19个地域亚种,体羽差别甚大,主要体现在颈部的羽环及羽色的差别上。秦岭南北坡的环颈雉主要差别在于羽环,北坡的环颈雉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红腹锦鸡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结果,对部分骨骼进行了形态描述和量度,并和另一种雉类环颈雉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异源四倍体鲫鲤成熟性腺和红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繁殖季节异源四倍体鲫鲤成熟精巢、卵巢和血液中红细胞超微结构.成熟精巢由许多小叶组成,小叶内可观察到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大量成熟二倍体精子.精原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电子致密物质;支持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内质网和明显的可能与激素合作有关的颗粒状物质.二倍体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内充满致密染色质,尾部中央轴丝具有典型"9+2"微管结构.成熟卵巢中Ⅳ和Ⅴ时相卵母细胞外包围着两层滤胞细胞;内层滤胞细胞伸出微绒毛深入透明带和卵黄膜内,并一直延伸到卵细胞的细胞质内.推断微绒毛具有物质和信息交流的功能.Ⅳ时相和Ⅴ时相卵母细胞内的卵黄具有两种形式,一种其外有囊泡包围,另一种外面没有.红细胞中32.43%的细胞核具有独特的哑铃状结构,超微结构显示这种哑铃状结构为细胞核的弯曲变形现象;少数红细胞核有一分为二的分裂现象.红细胞核的这些特征可作为区别四倍体鱼和二倍体鱼的重要标志.在亚显微水平证明四倍体鲫鲤具有正常的成熟精巢和卵巢,它们能够产生正常的二倍体精子和卵子,保证四倍体性能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0.
月鳢、乌鳢和斑鳢血液指标、血细胞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月鳢、乌鳢和斑鳢3种鱼的血液指标(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血红细胞大小(红细胞和细胞核的长、短径值)及其外周血红细胞周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血细胞数量依次为斑鳢>乌鳢>月鳢;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依次为月鳢>乌鳢>斑鳢;红细胞大小依次为月鳢>乌鳢>斑鳢。并且这3种鱼外周血细胞都有处于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的细胞,表明这3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没有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表现出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在红细胞分裂能力上,其分裂能力依次为乌鳢>斑鳢>月鳢。  相似文献   

11.
雉科四种鸟类线粒体DNAR的分子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4种雉科(Phasianidae)鸟类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基因(D-loop)415bp基因序列。4种鸟类遗传距离在5.90%--23.67%.变异位点数为116个,大石鸡和石鸡的遗传距离为5.90%,二者分歧时间大约是290万年.斑翅山鹑与环颈雉遗传距离为21.06%,分歧时间为1000万年,山鹑属与雉属的遗传距离为21.06%,与石鸡属的遗传距离为22.41%;雉属与石鸡属的遗传距离为22.85%.三者分歧时间在1000—1150万年间,与化石材料相符.在系统树中斑翅山鹑与环颈雉属同一枝,说明1)在雉科系统发生中,雉属与山鹑属是近缘属或2)环颈雉与斑翅山鹑的分化较晚,关系密切,也与Randi得出的斑翅山鹑称为小雉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GAP-43在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AP-43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与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再生、神经递质的释放及膜泡的吞噬有关.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GAP-43分布.结果显示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另外,在内核层、外网层、光感受器细胞层因动物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而在节细胞层中3种动物均未发现GAP-43阳性染色.在锦鲤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和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在荒漠沙蜥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和外网层,在雉鸡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外网层、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其中在雉鸡视网膜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中发现阳性分布是在脊椎动物此层发现GAP-43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开始对妥打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1993年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目前白冠长尾雉的分布变狭窄且数量大为减少。核心区内已少有分布,部份转移到缓冲区。相反,白腹锦鸡Chrgsolophus amherstiae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已从缓冲区逐渐转移至核心区,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调查中发现人为干扰是造成白冠长尾雉分布外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七彩山鸡胃动脉和静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学方法对6只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es)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七彩山鸡的胃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分出,腺胃由分自腹腔动脉根部的腺胃背侧动脉和由腹腔动脉左支分出的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肌胃由肌胃左动脉(是腹腔动脉左支的延续)、肌胃右动脉(是腹腔动脉右支的终支之一)和肌胃背侧动脉(是腺胃背侧动脉向后分布于肌胃背侧缘的分支)营养。腺胃的静脉由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组成,分别经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的静脉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胃右静脉经右肝门静脉回流,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另外腺胃和肌胃的表面缺乏主干动脉间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藏雪鸡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藏雪鸡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藏雪鸡舌端尖细,舌根分叉,叉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腺胃粘膜乳突短而宽,有80-90枚,肌胃发达;肠道长是体长的3倍,小肠较发达,长1047mm,占肠道总长64%;盲肠发达,长477.1mm,占肠道总长29.2%.并与鸡形目雉科中鹌鹑、白冠长尾雉、雉鸡、家鸡,及松鸡科三种鸟类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对绿尾虹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尾虹雉的舌呈长三角形,尖端尖细,基舌骨后为一对分叉的角舌骨,其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角质栉状突;嗉囊宽大,腺胃粘膜乳突短而宽,有75—90枚,肌胃发达;肠道长为体长的3.46倍,小肠较发达,长1920mm,占肠道总长的71.70%.盲肠发达,长645mm,占肠道总长的24.09%,并与鸡形目雉科中的藏雪鸡、雉鸡、家鸡,及松鸡科3种鸟类的消化系统作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东北虎幼体血象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只东北虎幼体的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细胞直径进行了测定,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东北虎幼体红细胞数(6.82±0.60)×1012/L,血小板数(415.38±71.51)×109/L,白细胞总数(16.95±2.74)×109/L,血红蛋白含量(118.92±17.24)g/L,嗜中性粒细胞(62.52±9.32)%,嗜酸性细胞(2.88±2.32)%,嗜碱性细胞(0.44±0.58)%,淋巴细胞(28.96±7.50)%,单核细胞(5.32±3.73)%;血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红细胞6.7μm、嗜中性粒细胞11.0μm、嗜酸性粒细胞11.7μm、嗜碱性粒细胞12.5μm、淋巴细胞8.6μm、单核细胞12.9μm.结论:所测的血液指标在东北虎幼体雌雄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Female choice selects for a viability-based male trait in pheasan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cent theory on sexual selection suggests that females in species without paternal care choose mates by their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s because these indicate genotypic quality which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offspring. These ideas are not yet empirically supported as data qua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mate choice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are lacking. Only in one case, in Colias butterflies, has it been demonstrated unequivocally that females choose 'good genotypes' as mates and there is only one study, on Drosophila, demonstrating that mate choice increases one component of offspring fitness. Spur length of male pheasants (Phasianus colchicus) correlates with various fitness-related properties. We here present the first experimental field data showing that female pheasants select mates on the basis of male spur length and that female mate choice correlates with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相似文献   

19.
山西雉鸡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11月至1994年4月对山西省宁武县境内雉鸡的食性进行了研究。从野外共获取嗉囊标本37个,其中雌雉20个,雄雉17个。对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雉鸡取食的植物性成分达41种(涉及37种植物),动物性成分有7种;在食谱组成中,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最主要的成分(重要值为184.5%),其次是农作物的种子(重要值为89.5%),植物的根、茎、叶及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小(重要值为24.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