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护国运动期间,在地处滇东南文山地区的广南、富宁一带,护国第二军与拥护袁世凯的龙觐光军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护国军最终打败了龙觐光的军队,加速了广西的独立,为顺利进军两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支援了其他战场的护国军。滇东南护国之战,对护国运动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处在战争地带的云南文山各族人民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文山地区处于抗战的大后方。但随着日本南进占领了中国的广西南宁和越南北部后,开始出动飞机频繁轰炸云南各地,企图切断国际援华运输线,炸毁中国的抗战后方,使其不能支援抗日前线,进而达到灭亡整个中国的目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飞机对云南文山的轰炸中,文山八县有七县遭到轰炸,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以今文山州为核心的滇东南边疆早在汉武帝经营西南夷时即被纳入西汉帝国辖治。南朝后中央政府在云南地区的统治强弱不定,唐宋时滇东南则处于南诏大理与唐宋政权的缓冲地带。元代虽高度统一,而在边远的滇东南,仍是土官管辖之下,未有建制府州县的设置。直到明洪武十五年今文山北部始有广南府的设立,不过外地流官很少有到实地履任的。清康雍之际,大规模改土归流,设立开化府,加强了政治上的统治,文山地区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主导、移民的大规模进入、对交通的重视等成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云南壮剧既借鉴了广戏等周边剧种的表演艺术,又吸收、融化了本民族的武术、舞蹈动作,还提炼、吸收了大量生活动作。在角色行当划分方面,云南壮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繁简并存的历程,到解放前夕,富宁土戏、广南东路沙戏的角色行当划分比较细致,而广南北路沙戏、文山乐西土戏的角色行当划分则比较简略。  相似文献   

5.
壮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元朝。壮族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拥有一千三百多万左右的人口(1982年统计),属最大的民族之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境内,而文山壮族主要分布在广南、富宁、麻栗坡、邱北、砚山等地。壮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有河流有水源的平坝地区,故而有:“苗家占山头、壮家占水头”之戏称。壮族人民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而闻名,常用歌唱的形式来歌颂自己的生活、风俗与劳动。以下对壮族民歌予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山学院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文山学院是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文山城中心。文山东临广西,西通昆明,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与曲靖毗邻,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的故乡,素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文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其中尤以国家AAAA级景区——丘北普者黑的万亩荷塘和广南坝美的“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为最。州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等11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  相似文献   

7.
汉族不是文山地区的土著民族。清初改土归流前有少量移入,但相当一部分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改土归流后,内地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文山地区,与各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文山。在与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中,汉族移民传播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山地区开发历史,为文山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是文山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文山地区的社会经济较以前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山地区应对三七技艺文化和三七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开发、利用,借以凸显三七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比较资源优势。同时,应将三七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提纯三七文化元素,将其包装、打造成为文山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名片”,使其能在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集市贸易的兴起及发展推动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文山地区各县、乡镇集市发展基本定型,各街市定期集贸,既方便了民间互通有无,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文山地区早期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主要是汉族移民,汉族聚居区逐渐成为集市和后来县、乡镇所在地,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发展将农民卷进了商品经济的轨道,促进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对越贸易更促进了文山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经济开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速公路经济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中枢。文章在分析"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及文山州内交通物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确定区域经济新增长极,论证"平—罗"高速公路成为区域增长轴的可能,并重点利用增长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区域经济系统空间网络化,构建"点"、"轴"、"面"相结合的文山州"通道经济"体系,从而优化"平—罗"高速公路经济带空间结构,实现文山州"通道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3.
文山地区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先秦至唐宋时期文山地区的开发进程虽然比全国先进地区滞后很多,但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回顾文山地区的开发历史,不仅在于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深化对这一地区的认识,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史书记载与土司家属的口碑传说,都说明广南侬土司是侬智高后裔,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广南侬土司家族不能公开说明这一点。陆诚先生对此进行质疑的那些看法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5.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文山州广南县壮、苗、彝、瑶、回等主要少数民族的节庆、服饰及民居建筑等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县域政府政务微博影响力的发展模式和特点,针对性地构建了县域政府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模糊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验证了所构建的县域政府政务微博评价指标体系,为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决策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在广大乡村地区建立起基层政权,形成了一种单中心秩序。这种单中心秩序在人民公社时期得到了极大地强化。改革开放后,“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结构的确立,对单中心秩序带来了一定程度地冲击,但未能根本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乡村治道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从单中心秩序走向多中心秩序,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8.
广南北路沙戏是云南壮剧的重要分支。它是在广西北路壮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南北路沙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和谐的民族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