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自然》2017,(5)
正因为认错了植物,作者意外地得到一种金灰蝶的卵。然而从邂逅蝶卵到饲养幼虫,再到最终见证它羽化成蝶的华美蜕变,作者竟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守护小生命成长蜕变的过程中,有锥心的遗憾,有无畏的冒险,更多的还是探索生命奥秘的欢欣。北方的山区,经秋风劲吹、冬霜肆虐后,无边落木萧萧下,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矗立在寒风中,尽显冬季的萧瑟。然而对我来说,此时却是一年中寻找蝶卵的最佳季节;尤其是寻找以卵越冬的蝶种,更是一年中绝无仅有的"黄金档"。我喜欢的线灰蝶都是以卵越冬  相似文献   

2.
木叶蝶     
木叶蝶,木叶蝶,翅膀反面暗黄色。当它落在树枝上,合起双翅像枯叶。是枯叶?还是蝶?敌人很难来辫别。善于伪装幸模仿,保护自己免遭猎。紊木叶蝶@欧澄裁~~  相似文献   

3.
食蚜蝇分布极广,经常在花朵间、草丛中飞舞,吃花粉和花蜜。它的幼虫以捕食蚜虫而著称,也有不少以吃植物或腐食为生。一只食蚜蝇幼虫在化蛹前会吸食数百只蚜虫的体液,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朴喙蝶(Libythea celtis chinensis)是一种小型蝶类。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鸟嘴似的长“喙”。这是一对并拢在一起的下唇须,其长度差不多等于触角之长的2/5。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它很平庸:它的外貌和飞翔姿态像蛱蝶;它的雌蝶前腿正常而雄蝶的前腿半退化了,这和灰蝶相似;它的幼虫乍看上去像粉蝶的青虫;而它的小悬蛹又和眼蝶的蛹差不多……。好像它处处都在模仿别的蝶类,所以不久以前喙蝶还不算是一个独立的科,而是被作为  相似文献   

5.
“金灰蝶!金灰蝶!”我一边欣喜地喊着,一边举着采集网,奋不顾身地追赶着翩翩起舞的金灰蝶。只听“扑”的一声,整个人掉进了被草丛遮盖的深沟里。当我狼狈地从沟里爬出来时,那只金灰蝶早已无影无踪了。这是我和蝶友首次发现金灰蝶的情景,虽时隔多年,仍清晰如昨,可见我的金灰蝶情结多么深重。金灰蝶具有艳丽而独特的外观,我想不仅是我,很...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饲养结合野外定点观察,对西北槌缘叶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西北槌缘叶蜂在宁夏六盘山林区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或草丛中吐丝结茧、预蛹形式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需进行补充营养,成虫营孤雌生殖,产卵于针叶组织,产卵盛期为6月上旬.6月中旬幼虫大量孵出,啃食华北落叶松针叶,幼虫5龄.7月上旬大量停止取食,下树吐丝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7.
《科技知识动漫》2010,(9):F0002-F0002
枯叶蝶小档案: 分类:属于鳞翅目蛱蝶亚科 种数:全世界三千多种 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 习性:是世界上著名的拟态昆虫,为所有蝴蝶爱好者所收藏,这种蝴蝶数量不多,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上,幼虫以马蓝和蓼科植物为食。  相似文献   

8.
决定的时刻冰清绢蝶的毛虫能有效地避开我的追寻,一定有它特别的习性。也许它对光照和声响有敏锐的知觉,能及早觉察我的逼近而逃遁,或者昼伏夜出,使我的考察一次次徒劳而返。我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无论我将要做什么,都必须先弄清毛虫发生的时间,即必须有一张正确的时间表。还是从卵的孵化着手。这次我将卵瓶带到绢蝶产卵的溪边树下,盖上枯叶,再置一石块作为日后寻找时的标记。 1996年2月11日,我作了早春的第一次观察。脚下的枯叶簌簌作响,但中下部的叶层却是柔软而潮湿的,贴地面处则是湿透的腐叶层。卵瓶安然无恙,卵也没有变化,只是因潮湿而粘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尹小刚  程方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5,33(1):75-78,105
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最早于1758年由Linnaeus记录命名,其分布广泛,各地生活史各异。研究以柑橘近自然下饲养玉带凤蝶,观察记录到该蝶在南昌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并记录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行为。同时,对其危害特点、防治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还是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来到了雨蝶的墓前,墓碑四周幽静,没有人,只有片片落地的枯叶在叹息红颜薄命。坐在墓前,我感到心灵从未有过的宁静。我惊叹雨蝶的美丽,也嫉妒于这么多江湖英雄对她的爱慕,唉——“你为何叹气?”,不知何时身边居然多了个人,我不免感到脸红,仿佛被人着穿了心事。抬起头,那是张好看的脸,其实也无所谓有多好看,千年里所有的男人都是一个模样,只是这张脸上有双过于深邃而多情的眼睛,我转过头,尽量不去想那双眼睛,  相似文献   

11.
戈壁琵甲(鞘翅目:拟步甲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壁琵甲2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成虫4月上旬至9月下旬产卵,卵期为8~12d.幼虫一般为12龄.幼虫期为1~1.5a.越冬幼虫于次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蛹前期为40~45d,蛹期为12~20d.羽化成虫后经280~300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戈壁琵甲食性杂.不喜光.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成虫具有利用防御腺进行自卫的特性,其防御腺分泌物可成为医学上的天然药物,该幼虫各项营养成分较高,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12.
梭毒隐翅虫越冬场所及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1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南充近效以成虫在水边的草丛、田边杂草、再生稻丛、荒坡草丛和青菜、白菜地等隐蔽性好、背风保暖、环境湿润的场所越冬。越冬期间无明显的休眠现象,活动和取食情况随温度而变。越冬成虫杂食性,主要以蚜虫和再生稻田中的一些越冬害虫及土中腐殖质等为食。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7,(6)
正黑弄蝶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蝴蝶,但关于其生长发育的资料极少。2017年5月,作者在泰山看到黑弄蝶产卵,遂挖取带卵的食草带回家观察。期间研究了带毛的蝶卵,记录了幼虫的生活细节及其制造的两种叶巢,并拍摄了其蜕皮、化蛹、化蝶的瞬间,首次揭开了黑弄蝶生长发育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浅析了巴林左旗北部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发生、发展规律。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落叶松红腹叶蜂在乌兰坝、石棚沟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到6月中旬化蛹。蛹期14~30d。5月下旬到7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月上旬到7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为害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华北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嫩梢及针叶乃至于其他人工落叶松林地。7月末和8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并着重探讨了落叶松叶蜂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5.
稻水象甲是水稻检疫性害虫,在留坝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日均气温达12℃时,成虫开始取食杂草,5月下是至6月下旬迁入稻田产卵为害,7月上旬幼虫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并迁入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成虫生活爿性有明显的趋湿性,趋嫩性和趋阴性;幼虫有群集结茧和土中化蛹习性,干旱稻田幼虫存活率低。成虫防治应在5月上旬产卵前,幼虫防治应在6月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6,(1)
正2015年8月,作者在泰山上看到斗毛眼蝶产卵,遂将一粒蝶卵采回家饲养观察。在历时45天的观察中,作者详细记录了斗毛眼蝶的生活史,并发现极为常见的狗尾巴草竟然是斗毛眼蝶幼虫的美食。斗毛眼蝶是泰山所产7种眼蝶中最常见的一种,春、夏、秋3季都能见到。我在泰山上也多次拍到它们交尾时的美妙瞬间、在岩石上晒太阳的惬意时刻、还有蹁跹花丛中采蜜的情景。然而,照片中皆为斗毛眼蝶成虫,它们的卵、幼虫和蛹是什么样子,我一无所知。即使查遍图书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 2年发生 1代 ,以幼虫在树干蛀槽内越冬。翌年春三四月间恢复活动 ,在皮层下和木质部钻不规则的隧道 ,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粪便碎屑 ,堆满孔外和树干基部的面。五六月间为害最严重时 ,树干全部被蛀空。幼虫老熟后 ,向外开一排粪孔 ,用分泌物黏结粪便、木屑在隧道内做茧化蛹 ,六七月间成虫羽化后 ,咬孔钻出 ,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树干基部和主枝的枝衩粗皮缝隙内 ,幼虫孵化后 ,在皮下蛀食、过冬 ,翌年春继续蛀食皮层 ,至七八月间 ,向上往木质部蛀食成弯曲的隧道 ,再经过冬天 ,到第三年五六月间老熟化蛹 ,羽化为成虫。桃红颈天牛的…  相似文献   

18.
渺小和伟大     
勇敢面对死亡的烈士:蝴蝶躺在玻璃盒子中的蝴蝶,像熟睡的花精灵,美丽又安详。但我的心中隐隐作痛,应验了天妒红颜那句话么?蝴蝶千辛万苦飞上蓝天那一刻,是否预测到被俘的命运?也许,化蛹那一刻起,它就抱定了翩飞的决心,不在乎结局了。我看过化蛹成蝶的电视片,丑陋的毛毛虫一点点奋力挣脱,成型的蝶不时扭动身体,有时候似乎已筋疲力尽,可稍稍歇息一刻后,又继续挣扎,非常非常缓慢地屈身张翅,拼死一搏的模样。我也看过蝴蝶标本的制作过程,等候被俘的蝴蝶慢慢咽气,然后用图钉穿身而过,钉在固定的硬纸板上,再囚进玻璃罩子里。前世来生,只为活那中间…  相似文献   

19.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南板栗林栗皮夜蛾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地栗蓬刺束间或树皮裂缝中结茧化蛹(化蛹于白色丝茧中)越冬,或以幼虫在被害栗蓬总苞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开始为害,6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盛发期.第2代幼虫在7月初孵化.化蛹场所高度集中在原被害蓬上.第1、第2代为害板栗较重,第3代为害较轻.豫南丘陵板栗产区采用农业和生物方法防治该虫,6年防治实验表明,该方法平均株杀灭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20.
灰翅麦茎蜂越冬幼虫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灰翅麦茎蜂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不同低温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冷冻处理 ,得出如下结果 :灰翅麦茎蜂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为 - 2 4 8± 1 2 5℃ ,结冰点为 14 9± 1 5 9℃ ;一定的低温条件下 ,处理时间愈长 ,化蛹率愈低 ;随着低温强度加大 ,化蛹率明显降低。并且探讨了青海省独特的气候特点对越冬幼虫的影响以及准确预测其发生量对指导大田防治成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