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试验于1973年进行。采用品种:早造用“珍珠矮”,晚造用“广华”。1.在水稻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广华)和第一枝梗原基分化期(珍珠矮)施用氮素肥料,能增加有效穗数、第二枝梗数和谷粒数,但千粒重稍有下降。2.晚造“广华”在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喷施赤霉素(5ppm.),并不增加有效穗,但可显著增加第二枝梗;喷施NAA(250ppm.),虽可增加有效穗,但第二枝梗和谷粒数下降,因此,这两种激素单独使用时增产并不显著,只有配合使用氮肥,才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早造“珍珠矮”在始穗期喷施赤霉素(10ppm.)或赤霉素加矮壮素(0.5%)增产效应明显。3.增产灵30ppm.在幼穗分化期和始穗期施用有增产作用,而以20ppm.在幼穗分化始期使用,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宽行窄株是密植高产的新途径高州县新垌公社的贫下中农在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推动下,进一步开展了农业科学实验群众运动,大搞科学种田,成功地采用“宽行窄株”插植规格,配合“前稳攻中”的水、肥管理技术措施,取得了水稻大幅度增产。新垌大队田(土化)生产队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早造小面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一九七四年晚造在全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稻田上推广,结果是:采取8×2.5规格的亩产913斤,7×3规格的亩产911斤,比原规格  相似文献   

3.
所谓秋季台风,我们是指秋分(九月下旬初)以后在我省登陆或对我省有严重影响的台风,就农业生产来说,从秋分到小雪,正是我省晚稻抽穗扬花和成熟收获,以及甘蔗等经济作物快要成熟的季节,此时如有“秋台”侵袭,将造成较大损失,根据生产部门反映,我省解放后一些年份晚造减产,大多和秋台有关系,以1975年某粮产区为例,10月初晚造长势特别良好,但由于10月上旬第13号台风登陆带来暴雨,使晚稻田水浸面积达到44%,紧接着又有14号台风登陆,10月下旬复有15号台风登陆,连续三个秋台,使该地区晚稻的中迟熟种结实率比正常年份降低10—15%,千粒重也比正常年份减少7—15%。因此,作好秋台的长期预报对我省的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指出:“一定要研究出早熟高产的品种来。”最近在视察东北三省时又指示:“粮食品种要选育早熟高产的,光早熟不高产也不行。”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东北也为全国选育新品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要树雄心,立壮志,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作出新贡献。从我省农业生产发展上急需解决早熟高产的作物新品种的实际出发,我们于1974年开始,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即用快中子照射早籼“大粒溪丰”作父本,与早熟品种“红梅早”杂交,从子二代起,根据选种的目标,对株型,穗型和粒型进行定向选择,仅用二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定型,并定名为“红丰早”。1976年早造进行小区品比,晚造翻秋繁种,今年早造在本省增城,从化、新丰、南海郁南等县进行试种,试种结果一般表现良好,比当地早熟及中熟当家品种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试种情况及该品种的种性摘要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5.
台风     
台风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它象水中的涡旋一样,是大气中的涡旋。台风路经之地,常出现狂风、暴雨、巨浪、高潮,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交通运输、海洋捕捞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如预防不周,常常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但台风雨水也有助于夏秋季节有些地方旱象的解除或缓和。华南地区秋季水库蓄水量也常与台风雨有关,这又直接影响到水力发电及冬春农作物的供水问题。广东地处热带、副热带,面临南海,更易遭受台风侵袭。近二十二年来,影响广东地区的台风(包括热带低压)近达三百次,平均每年有14次,其中登陆的平均每年也有6次多,是我国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台风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根据台风生成地区不同,各地叫法不一样。美洲叫“飓风”;印度、孟加拉叫“风暴”;澳洲一带叫“威力威力”;在北太平洋与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称“台风”。  相似文献   

6.
永和公社地处丘陵,土壤比较浅瘦,有一年三熟习惯,但晚造经常受寒露风影响,水稻产量比较低。冬种小麦、油菜比较迟,明年春收也推迟,往往推迟早造插秧季节,影响早造产量,造成一造推迟,全年被动,产量老是上不去。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为了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广大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公社推广早熟高产的水稻良种,争取一造早,三造主动,全年粮食大丰收。去年冬,广东师院生物系的革命师生,到我社开门办学,了解到我们需要找个早熟高产良种后,便主动将刚育成的早稻良种“红丰早”引入我社试种,在师生们的直接支持和帮助下,今年早造在两个单位试种,面积16.5亩,整个试种过程,虽然受到严寒、旱灾、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但也获得了平均亩产700.6斤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7.
美洲飓风     
飓风,是台风的一种称呼。活跃在美洲西印度群岛一带的台风,称为“飓风”。飓风的命名与台风不同。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按照其当年发生的先后用数字编号,而美洲飓风的名称则依次用A.B.C……字母开头。今年前三次飓风称为“阿纳”,“博布”和“克洛代特”。八月底、九月初发生的飓风是第四次,所以它的名字是以D开始,叫David(达维德)。在“达维德”飓风之前,台风于八月中旬曾在西太平洋肆虐,它带来暴雨,使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街道变成一片汪洋。紧接着,飓风又袭击大西洋西岸美国佛罗里达州,冲垮海堤,许多卡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气候是在其本性(全年暖热多干旱)和变性(受季风、台风和地势的影响)的矛盾中形成的.海南岛冬季虽有冷空气入侵,但从大气环流和天气型的地理分析,仍属热带性.虽然最冷月18℃等温线通过本岛中部,但据中国热带标准,热带植被分布和椽胶等热带作物引种成功,热带界线应包括整个海南岛、雷州半岛和粤西台地.雨源,雨性多属热带性,雨旱季节截然分明,冬春干旱与夏秋多雨交替,东半壁多雨与西半壁干旱过渡.最后,本文讨论了海南岛气候区划原则,并提出了区划模式.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纵横》2002,(5):33-33
杂交水稻新组合“中优223”将保持材料与“珍汕97A”连续回交,于1995年选育成新不育系“中A”。再与选出具有恢复力的稳定恢复系“R223”测交,选育出优良新组合“中优223”。“中优223”是感温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8—130天,晚造全生育期98—100天,短日高温性强,分莫力强,亩有效穗易达20万,株高100cm,前中期生长快,生势强,茎秆较坚实,抽穗整齐,株叶形态好,剑叶短而厚直,成熟时转色顺畅,青枝腊秆。米质优,早造米质外观鉴定为一级,加工品质好,精米率73.5%,整精米率59.2%。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为94%,对中C群抗性为100%,中抗白叶枯病,抗性总评为3级。丰产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两年的省区试和南方稻国试,产量均较高,大田栽培一般亩产450kg以上,优化栽培500kg以上,最高产达700kg以上。适宜我省粤北以外地区早造种植。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属季风热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受限制,其原因与自然生态遭受破坏有关.自古以来海南岛自然生态取得平衡,主要依靠各类天然林.可是,自若干世纪以来直至今天,海南岛热带森林屡遭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一个“缺口”.加之气候春旱严重,夏秋暴雨强烈,台风频繁,“缺口”更易于扩大,并比其他气候地区为甚.要发挥海南岛热带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生产,首先必须保水护林,造林,维护生态平衡,重建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首先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台风资料,计算10级和7级风圈半径,并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相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风速半径、10级和7级风圈半径的台风风场模型,并比较两种台风风场模型的风速剖面.结果表明:该模型比包括被广泛应用的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在内的前人提出的台风风场模型都更接近台风风场实况,其中10级和7级风圈半径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受台风影响,钦州市洪涝灾害频发,基于copula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研究台风条件下风雨相关关系。选择1971~2016年中引起钦州市降雨的125场台风的最大风速、时段降雨及累积雨量系列作为统计样本,分别采用Gumbel(2P)、Frechet(3P)、Weibull(2P)、Weibull(3P)、GEV、Gamma(2P)和Burr七种边缘分布进行最大风速、各时段雨量的分布拟合,并应用危险率函数法、累计误差法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拟合优度评价,选出合适的风、雨边缘分布;采用Archimedean copula族四种函数构建风雨联合概率模型,并根据AIC、OLS准则做风雨联合分布拟合优度评价,选出符合钦州市各风雨联合概率分布的函数模型;通过对2017年"天鸽"和"帕卡"两场台风降雨数据检验可知,该风雨联合模型,结果可靠。表明了基于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造的风雨联合分布模型可应用于台风影响下钦州市降雨情势的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yzae wood—mason)过去被认为是发生在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一种水稻害虫。但近年来,平原峒田及沙田地区,它的为害也日益猖獗,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上升为我省主要害虫。新塘地区位于东江下游沿江平原,北面毗邻广州东北郊的低丘陵,南面是冲积平原,地形较复杂。近年来耕作制的变革较大,早造栽培高产迟熟品种,冬种一些迟熟的小麦品种,推迟早造水稻植期;晚造早播秧苗,发展三熟水稻等。这一切都直接扩大稻瘿蚊转移取食、活动和繁殖的场所。另外由于各种农事活动(灌溉、施肥等)和冬种植被而引起田间小气候的变化,一般有利于稻瘿蚊杂草寄主的生长,从而改善了稻瘿蚊在杂草寄主过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虫口的积累。加上几年来,我省5—8月的降雨量、雨日和相对湿度均相应地增加,又给稻瘿蚊提供了活动和繁殖的有利条件。因此,自一九七一年以来,稻瘿蚊、稻飞虱与纹枯病在新塘地区与全省一样成为重点防治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带状种植是间作套种的发展,是农业大幅度增产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耕作制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所谓耕作制度的改革,就是改变现有耕作制度,扩大带田、间套、复种(复栽)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三熟,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季节,充分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做到在季节上“分秒必争”、在地力和光能利用上“寸土不漏、“层层不放”。这样才能促使农作物的总产和单位面积产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是通过耕作制度的改变表现出来的”,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相应地改革耕作制度,已经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带状种植中,为了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应当以小带田为重点,并且把玉米作为主攻作物,才能充分发挥带田的增产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小带玉米在前期(共生期),处于与大田(或大带)不同的生态条件,在光、热、水、肥的供应上有其特殊性,只有充分认识这种特殊性,才能在措施上恰当处理玉米小麦共生期中的特殊矛盾,既要照顾到小麦的正常生长发  相似文献   

16.
琼北丘陵地区一土坡已被开挖形成高约8m近于垂直的陡坎,坡体下居民20户,台风来袭时,可见坡体变形破坏,为查明边坡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是否影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对其进行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土工试验,采用Geo-Slope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在天然与台风2种不同工况下,对该土坡的稳定性展开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土坡在天然工况与台风工况下对C种台风雨的稳定性良好,A与B2种不同类型的台风雨对坡体的影响明显,使其处于临稳状态.影响该土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高强度台风雨,其中,最危险的潜在破坏面为第四系覆盖层与下伏基岩全风化层的接触界面交界处,剪出口最可能位于土体临空面和基覆界面处,建议及时地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32年(1949—1980)台风基本资料,揭示了华南台风活动与“月相”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1)台风活动周期大致与白道拱线进动周期(8.85年)相近;(2)60年代登陆华南地区的55个台风中,约有65%左右,其登陆时刻与当地月中天时刻相距小于3小时;(3)台风异常路线之一——南海台风“北翘”,往往与月亮处于黄白交点相伴随.另外,对其作用机制问题本文也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月球的引潮力是台风活动的重要激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分析了海南岛水稻低产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特点、耕作制度和目前栽培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扬长避短提高水稻产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台风暴潮-径流相互作用增大河口台风暴潮位,从而增大台风暴潮灾害.本文基于FVCOM模式建立了河口及附近海域的台风暴潮数值模型,并以9711台风和0608台风为风-气压场来源.依据台风期间的实测径流量过程Q(t),设计了4个径流过程q(t),并与q(t)=0时进行对比,讨论了台风暴潮模拟中考虑上游径流的必要性;研究了浙江省南部沿海椒江、欧江、飞云江和鳌江河口区径流和台风暴潮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径流量变化对海门、温州、瑞安和鳌江观测站台风暴潮位以及各河流口门内最大台风暴潮位包络线的影响.结果显示:径流量越大,观测站的台风暴潮位增量越大且台风暴潮位的最大增量出现在台风登陆后;9711台风期间椒江台风暴潮位受径流的影响较瓯江更显著;0608台风期间飞云江台风暴潮位受径流影响较鳌江更显著.本文研究成果为河口台风暴潮防灾减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气候区划,自50年代以来,已有过多次研究。高由禧把海南岛划分为5个气候区;何大章等把海南岛划分为8个气候区;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气候区划》把海南岛划为16个区;丘宝剑、卢其尧把海南岛划为23个区;“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把海南岛划为4个基本区;其后1980—1981年间各部门对海南岛所作的各项应用气候区划很多,原则、指标、界线更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地区气候区划是探索气候地理规律性的,是所有气候区划(包括各种应用气候区划和综合气候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