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季节     
就在编辑本期杂志的几天里,两次强台风"百合"和"韦帕"接连席卷了太平洋西岸。人在北京,不会受到这种热带气旋的直接影响,但是无法不关注。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业产量,实质上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在全年中光合产量的问题。因此,在一土地上全年的耕作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总产量。列宁曾经指出: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是通过耕作制度的改变表现出来的”。耕作制度是一个地区在一定发展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条件、科学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并不是固定不可改变的东西。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揭示海南岛台风灾害危险分布规律,耦合孕灾环境敏感和致灾因子危险两方面因素,利用海南岛1980-2019年台风数据,运用组合权重法,构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危险评价模型,并按10年间隔划分为4个年代,得到海南岛不同时期台风灾害综合危险分区.结果 表明:①孕灾环境敏感程度在空间上具有从东部、西南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趋势,以中低敏感区为主,面积占比30.88%,高敏感区面积1495.02 km2,占比为4.42%;②致灾危险程度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一下降—上升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呈逐级递减趋势特征;2001-200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低的范围最广,面积为25624.85 km2,占比达75.7%;2010-201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高的范围最广,面积占比达34.78%;③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空间上均具有从东北部、西南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和西北部沿海降低特征;2001-2009年综合危险指数最低,面积占比为29.61%;2010-2019年代综合危险指数最高,面积占比达42.08%;④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高值区主要分布东部、西南部沿海的文昌、陵水等6市县;中值区分布在沿海、内陆的万宁、保亭等6市县;低值区则分布在中部内陆至西北部的五指山、临高等6市县.海南岛台风灾害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台风灾害的任务将更艰巨.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阐明了动力学规律性和统计规律性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9.
采用近似熵(approximate entropy,ApEn)的新统计方法衡量神经元不同自发放电活动时间序列数据的规律性和复杂度,对多电极阵列上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自发活动的复杂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发放电活动的近似熵动态变化曲线有明显差别.静息期时近似熵值范围1.0-1.2;典型爆发活动时近似熵值呈现迅速下降而后上升再下降小幅振荡(0.2-0.6);而伪爆发活动时近似熵值在0.2—0.7范围,沿平行时间轴的某一直线上下波动;连续发放锋电位时近似熵值在0.8-0.9范围;而随机单发锋电位时近似熵值0.6—0.8范围.以上分析结果说明近似熵动态变化曲线能够体现爆发活动和锋电位发放过程的规律性和复杂度变化,并可以有效地识别培养神经元网络自发的不同电生理信号,因而在神经元电信号分析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浙江沿海地区汛期经常发生台风暴雨侵袭而导致早龄期混凝土很容易开裂的问题,以某水库工程混凝土重力坝4号岸坡坝段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程序模拟了该坝段在施工期多次遭遇典型台风暴雨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发展过程.计算表明,台风和暴雨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散热系数很大,早龄期混凝土内外温差剧增,表面产生的拉应力极易超过抗拉强度,导致裂缝产生,危害混凝土结构安全.当施加了适当的防雨和保温措施后,可以避免这种危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根据HF-Doppler探测系统所连续观测到的次声波优动事例中采用了其中两个典型的长持续时间,大振幅的次声波扰动事例,指出了我国上空电离层中也存在由于恶劣气候而引起的次声波扰动,从它们的频谱图上发现了三个显著的峰。通过与国外同行的工作比较,说明次声波扰动具有区域性特点,同时给出了造成这一特点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ADTD-2C型闪电定位探测系统监测的2014—2015年海南岛闪电信息,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海南岛闪电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ADTD-2C型闪电定位系统能够全面监测海南岛的闪电信息,闪电信息能够有效反映海南岛的闪电活动特征.海南岛闪电频数具有"单峰"特征,全年各月均有发生闪电的记录,4~11月份是海南岛发生闪电的主要月份.闪电发生时段较为集中,主要是从午后开始,至傍晚达到最高峰.海南岛负地闪频数远大于正地闪频数,且负地闪强度显著高于正地闪强度.正地闪的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6 k A~30 k A,负地闪的强度主要集中在-60 k A~-7 k A.海南岛北部的闪电密度要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北部和南部闪电强度相对较大,西部和中部地区闪电强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物理运动规律的时空不变性及其数学本质,得到了判断规律性的充要 思维有规律,智能无常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分别度量公交乘客出行重复性与周期性造成的个体活动规律特征表征不完全问题,以空间维度为例对个体活动相似性进行公交站点聚类,按乘客日活动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构建了个体日出行链,将相同站点集群的日出行链归为同一类出行模式.分别改进了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IE)模型和环形周期判别法(Ring-like Periodic Detection Method,RPDM),建立了公交乘客活动规律组合度量模型,并结合浙江省海宁市2019年10月至12月共92 d的公交出行数据进行了方法应用.比较了83 423名乘客的出行活动重复性、周期性和规律性值的差异,选取不同重复性与周期性的4名乘客,分析了其92 d活动空间特征,绘制了50名出行最规律和最不规律乘客的出行模式热图,发现按个体出行模式综合度量公交乘客出行活动规律性,能区分出12.13%重复性相同而周期性不同的乘客和25.14%周期性相同而重复性不同的乘客,将乘客细分效果提升了37.06%.结果表明:基于个体出行模式重复性与周期性的组合度量模型进行公交乘客出行规律判别效果好,有利于提升公交乘客细分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1884-1996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及中国华南、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暴雨和大风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北太平洋台风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各月活动中心的位置不同,华南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8-月的降水量和风速最大;华东沿海登陆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其降水量和风速都不亚于华南沿海陆台风;华南和华东沿海登陆台风异常多和异常少的年份,台风的最大降水量和最大风速都无显著差异,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有30年和15年的周期变化,华东沿海登陆台风有较强的15和3-4年的周期变化。一般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台风次数减少,拉尼娜期间次数增加;从气候学角度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中有副高脊线位置与华沿海6-7月登陆台风次数和副高北界位置与华南沿海8-9月登陆台风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继文献[1]的研究之后,进一步对大气臭氧层活动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天气季节转换之间的关系所作的探讨。我们从天气和动力上简要阐述了大气环流与臭氧层活动的一般关系、对东亚上空的臭氧总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臭氧层活动与东亚天气季节转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付臭氧总量变化与自然天气季节转换资料作了初步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东亚上字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在纬向和经向上存在着差异。东亚西部中高纬地区上空的臭氧层变化与东亚季节转换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10~2018年海南岛天气分型资料和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分析在南海低压槽影响下海南岛地闪发生概率和地闪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4~10月南海低压槽是影响海南岛天数最多的天气分型,产生的地闪频次仅于华南沿海槽,列第二位;南海低压槽影响的月份主要为5~10月份,地闪频次以8月最多,5和10月较少;海南岛地闪发生...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属季风热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受限制,其原因与自然生态遭受破坏有关.自古以来海南岛自然生态取得平衡,主要依靠各类天然林.可是,自若干世纪以来直至今天,海南岛热带森林屡遭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一个“缺口”.加之气候春旱严重,夏秋暴雨强烈,台风频繁,“缺口”更易于扩大,并比其他气候地区为甚.要发挥海南岛热带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生产,首先必须保水护林,造林,维护生态平衡,重建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1981,1982年6—9月东亚与澳大利亚部份测站的常规资料作诊断分析,探讨东亚夏季风系统各主要成员与南海台风活动的关系.结果得到,澳大利亚冷高压加强,105°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跟着增强,南海的ITCZ发展,南海台风生成于澳大利亚冷高压高峰后的衰减时段.西南季风气流是南海台风的重要能量输送带。南支高空东风急流的增强与北支东风急流的动量下传,有利于南海台风生成.西太平洋气旋波移入南海促使南海低压生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研究了周期表中65种元素的有效核电荷,利用原子(或离子)的半径及电子的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讨论了惰性价电子效应产生的普遍性;并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揭示了这一效应所表现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