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极的海冰一年四季正在悄然变化着,海冰覆盖的总面积呈逐年减少之势。这有可能是数百万年来我们星球发生的最为深刻的改变。在我们地球的顶点——北极,改变正在悄然地发生:春季快速跳过,这成为北极年度循环的一个关键时刻。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每一年都在3月达到它的最大值,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融化缩小。  相似文献   

2.
王麟 《科学之友》2005,(5):44-46
豹广泛产于亚洲,现在却以惊人的速度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时至今日,豹在奔跑中疾如闪电的华美身姿已近乎一种传说了。猛兽中最美丽的当属豹,中国文人们讲起文章之道来,常喜欢说“凤头、猪肚、豹尾”,可见豹的美。豹产区虽广,数量却不多,只因它是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人类惟一难驯服的,大概只有豹了。美丽和孤独是豹的致命伤,注定了这个群体在自然界的日渐凋零。  相似文献   

3.
5月2日,福州动物园的大熊猫青青分娩二仔,成活一仔,取名“榕榕”。 6月1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欢欢产下一仔,东京都公开为幼仔征集名字,12月1日最终选考委员会决定命名为“童童”。 8月6日,成都动物园的大熊猫果果生育一仔,取名“冰冰”。30天后,因母兽腹泻不止,对冰冰进行人工哺育,并鉴别幼仔为雌性,这样早鉴定熊猫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华容县,在1911-1975年间,那里先后3次惊现猛豹.这激起了我研究豹的兴趣.在研究豹的这40余年间,有3个谜题常被群众议论,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谜题一:探奇推理 1975年春节后,我解剖了一只豹.该豹为雄性,体重66.2 kg,体长88 cm,可谓身魁体重,堪称巨豹.在解剖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只有一个睾丸,其形如鹅卵,个头挺大,很显眼.这就说明,它为独睾.这令人惊奇,因为雄性高等哺乳动物的睾丸都是成对出现的,而该豹却仅有一个睾丸,这令众人怅然不解.  相似文献   

5.
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为达到成功生育之目的,动物之间的婚配一直遵循着这样一条原则:雌性专一,雄性乱交。其实,许多关于单配偶动物尤其是雌性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说法源于达尔文时代,当时达尔文和其他自然学家在野外对单配偶动物进行观察时,对它们的交配行为做了许多假设性推测。近年来对动物DNA的研究表明,这一假说是错误的,实际上雌性乱交现象往往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1988年初,成都动物园的雄性大熊猫强强患消化道疾病,无法进食,不治身亡。强强是近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能力最强的雄兽,8年来,先后与成都、上海、重庆、昆明、福州等地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多次自然交配,使雌兽怀孕分娩达19胎之多。 6月23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欢欢分娩一仔,是用采自雄兽飞飞的新鲜精液经过3次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是一个移动的标靶,科学研究热点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除了回顾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科学》杂志"年度重大科学突破"栏目的工作人员也对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成为新闻的科学进展进行了预测。北极海冰随着世界气候变暖,对北极海冰减少的长远后果的研究也在升温。科学家已经知道,随着开放的海洋从太阳吸收更多的能量,海冰减少会加剧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但是变暖的北极对较低纬度地区的影响是什么,以及它是否该为过去十年从亚洲季候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威德尔海豹能下潜600米以上,而后迅速上浮,却不会得减压病或氮麻醉状态(这正是潜水员所面临的两种危险)?迄今为止取得的证据,都表明海豹能避免氮气过饱和,但这些数据都来自加压舱里对海豹所进行的解剖学研究和实验,海豹在舱内被强制进行模拟深潜.联邦德国Düsseldorf 大学的Konrad Falke 等给4只威德尔海豹各缚上一个复杂的背包,然后把它们带到南极洲McMurdo Sound冰层专门为进行这个实验而凿开的冰洞里.每一个背包都装有接入海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的增加预示着高纬度的全球性变暧对北冰洋的冰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冰的融化使其厚度及面积减少,冰川间隙加大。有关资料多是潜艇在冰下通过声纳测得的,它们还不足以能证实冰的大面积变薄,要想确定其具体趋势则需要更多的资料。海水与冰的复杂混合使得北冰洋成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地理分布及厚度决定着北冰洋与大气的热量、温度和动量交换。气候模式假定大气中CO_2增加会引起极地海冰的明显变化,它反过来又影响海气的相互作用,并对北半球气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eter(1981,1985),D.G.Kleiman(1983)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叫声结构及生物学意义方面做过一些工作,但因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未涉及到大熊猫幼仔叫声.对大熊猫幼仔叫声的声谱结构及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大熊猫的育幼行为和大熊猫叫声的演变过程,为人工抚幼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蓝天”,雌性,生于1986年8月12日,母兽是“莉莉”. 2.行为观察,在产仔后的头一个月,利用闭路电视监测系统对其进行昼夜观察,按时间顺序描述性记录育幼行为.过后每周记录一次,直至幼仔  相似文献   

11.
刘忠方 《自然杂志》2022,44(1):39-46
极地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以过去千年来所未有的速率消退,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或更早,北极海域将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海冰减少不仅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还通过大尺度的海气环流影响中纬度地区,甚至是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文章简要介绍了北极海冰消退的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并对未来北 极海冰消退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极地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以过去千年来所未有的速率消退,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或更早,北极海域将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海冰减少不仅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还通过大尺度的海气环流影响中纬度地区,甚至是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文章简要介绍了北极海冰消退的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并对未来北 极海冰消退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有一种貂熊,每当饥饿并发现周围有小动物时,它就立即撒尿,用尿液在地面上画一大圈。结果,被圈入其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即使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也逃不出此圈。更令人惊奇的是,当貂熊在圈内扑食小动物时,圈外的猛兽如狼、豹等动物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的甚至闻尿丧胆,远遁而去,根本不敢闯入圈内争食。动物中有此“怪圈”绝招的为数不少,黄鼠狼也有。有人曾目击一条一米多长的麻蛇顺葡萄藤滑行而来,这时一只黄鼠狼突然窜出,绕蛇一周,然后退去。麻蛇立即停止滑行,呆在原地直吐舌头。几分钟后,5只黄鼠狼相继窜来,各叼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南北两极海冰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思梅 《科学通报》1995,40(7):632-632
南北两极海冰是全球大气-海洋热机的巨大冷源,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极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关于两极海冰的研究以及海冰与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分别研究南极、北极海冰的变化及各自与气候的关系.本文则主要立足于全球范围进行综合研究.两极海冰作为冷源,除分别各自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外,两极海冰之间也应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本文试图研究两极海冰之间的涛动关系,以及把两极冷源对全球气候的作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2,(7):5-5
从2007到2012年,包括美国的大部分、西北欧和中国部分地区在内的北半球冬季提前且异常寒冷。科学家最近推测,如此严冬可能与北极海冰日渐消失有关——因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在2007年降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科学家把有关北极海冰和海面温度的数据输入气候模型,结果发现了海冰减少可能导致更多降雪的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来到美丽的吐鲁番,众多苍凉奇特的西域风光名胜吸引着我们.中外闻名已有3 000年左右历史的交河故城就是其一.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之西10千米处,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它呈柳叶状踞于两水相夹的30多米高的黄土悬崖上,其地理位势之险奇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7.
Hadley环流变化与白令海海冰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波涛  王会军 《科学通报》2007,52(18):2194-219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 分析了3~4月Hadley环流(HC)变化和白令海海冰异常之间的联系, 发现HC与白令海海冰面积之间具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HC偏强(弱)对应着白令海海冰减少(增加). 进一步分析了HC与白令海海冰联系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结果表明, 当HC处于正位相时, 阿留申低压位置偏西, 北太平洋东部盛行异常偏南气流, 白令海地区气温偏高, 这种大气环流条件和热力状况都不利于白令海海冰的形成, 因此白令海海冰面积减少, 反之亦然. 研究还揭示, 东亚-北太平洋-北美(ANA)遥相关波列可能是联系低纬度HC和高纬度白令海地区大气环流及海冰变化的一个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8.
墨鱼及其近亲--章鱼都很善于伪装自己,能在几秒钟之内改变自己无骨之身的形状和皮肤的颜色。科学家最近发现,对许多渴望当"爸爸"的雄性墨鱼来说,这一伪装技巧十分重要。雄性澳大利亚大墨鱼常常会为争夺雌性配偶而打得不可开交,然后还会满怀戒心地守护配偶,直到后者产卵。那些体型瘦小的雄性墨鱼为避免"打光棍",竟然通过隐藏自己的一些"胳膊",或者改变一些"胳膊"的形状,以及改变身上的斑点来将自己伪装成雌性,然后偷偷潜近雌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任由气候变暖发展下去,那么,到本世纪末,伴随着海冰的消失,帝企鹅可能会走向灭绝。帝企鹅的未来也许并不取决于它们自身的适应能力和迁居新家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海冰的消失对企鹅有直接的影响:企鹅需要依靠海冰来度过长达9个月的繁殖期;企鹅也需要海冰来为其提供换羽和躲避捕食者的场所;海冰还将影响企鹅至关重要的食物,如磷虾等。  相似文献   

20.
周舒  张录军  周玮佳 《科学通报》2019,64(18):1922-1929
近40年来,北极太平洋扇区8~10月海冰面积显著减少,其减少速率几乎是大西洋扇区的3倍,且该扇区海冰面积年际变率显著,标准差达6×105km2.基于ECMWF提供的再分析气象数据和NSIDC提供的海冰密集度、海冰运动及气旋资料,分析了外来气旋活动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冰面积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每年7~9月的外来气旋异常偏多(偏少)时,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冰面积明显减少(增多),二者负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位于楚科奇海、波弗特海、东西伯利亚海及中央海区.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外来气旋活动加强时,受其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温度平流等综合影响,北极扇区大部分地区气温都明显上升,从而促进了该扇区海冰消融.同时气旋活动带来的大风会驱动海冰运动,使得边缘海区易形成更多开阔水域,海水显著增暖,加剧边缘海海冰融化.除此之外,气旋大风还会造成东西伯利亚海海冰向东和向南更暖的区域输送,也利于海冰的消融.总体来看,北极太平洋扇区海冰消融主要与气旋的热力作用有关,其动力作用主要影响边缘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