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节苷脂对老年大鼠学习能力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镇彤 《科学通报》1990,35(1):78-78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是含有唾液酸的一类膜糖脂的总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它的含量较高,不少作者认为神经节苷脂参与调节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育,特别是突触的形成,同时有工作报道,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促进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行为障碍的恢复,但对老年动物的作用至今未见报道,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是否能增强老年动物的学习能力。 实验动物为Sprague-Dawley纯种大鼠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ls)最初在神经组织中发现,以后又在脊椎动物非神经组织的细胞膜上被检测到。文献[1]报道Gls能影响Ca~(2+)的跨膜流动,并且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单唾液酸乳糖神经酰胺)对人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虽  相似文献   

3.
张新波 《科学通报》1993,38(13):1238-1238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和磷脂(phospholipid,PL)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我们的研究工作表明神经节苷脂 GM3诱导单核样白血病细胞系 J6-2细胞分化后明显改变该细胞的磷脂组成与磷脂代谢.这提示神经节苷脂的某些生物学功能可能与磷脂代谢密切相关.为了证明神经节苷脂对磷脂代谢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本文观察了神经节苷脂 GM3对大鼠肝细胞磷脂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GM3能明显增加大鼠肝细胞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的含量,并且具有 GM3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高平 《科学通报》1986,31(16):1279-1279
早在1961年,McIlwain就曾报道过神经节苷脂能保持神经膜的兴奋性并对鱼精蛋白和低温的破坏起保护作用。用鱼精蛋白处理后再加神经节苷脂,神经的兴奋性恢复。我们的预试验表明,神经节苷脂对酪胺(在物理和化学的应激反应下释放的神经毒素)的毒性也起保护作用·当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ha L.)的腹六神经节用酪胺加猪脑神经节  相似文献   

5.
郑金泽 《科学通报》1993,38(5):462-462
中枢神经系统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神经节苷脂,它主要结合在神经细胞膜上,神经节苷脂的化学结构已被确定,它们是一类含唾液酸的膜糖脂,由伸入到膜内的脂成分和在膜表面的含1个或数个唾液酸的糖成分组成,其含唾液酸的亲水部分暴露在膜的外面,与Ca~(2+)通道的调节有关。外源性施加神经节苷脂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特别是突触的形成。近年来又有工作报道,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不同年龄(从幼年到老年)大鼠的学习能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本工作则试图探讨单一成分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老龄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镇彤 《科学通报》1994,39(8):768-768
海马伞-穹窿是海马与其它脑区连接的重要神经通路,将其切断后海马内的胆碱能末梢即变性,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工作报道神经节苷脂可促进脑损伤后的修复.本工作企图在切断海马伞-穹窿造成的学习能力低下的小鼠模型上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脑损伤后的学习能力的恢复是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平 《科学通报》1987,32(16):1264-1264
Woolley及Gommi报道,用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真菌制备对5-羟色胺的敏感性消失后,可以用加入神经节苷脂,特别是GD_3,使其恢复。核磁共振的研究也指出,在5-羟色胺与神经节苷脂之间有强烈交互作用;在60 MH_2处胺的芳族共振有显著地加宽,所以,很多人认为,神经节苷脂可能是5-羟色胺的受体.McIlwaia报道,用鱼精蛋白处理脑切片后,神经组  相似文献   

8.
马晓峰  顾锦法  梅镇彤 《科学通报》1998,43(15):1680-1680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报道[1,2],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改善老龄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本工作则试图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来探讨神经节苷脂及其主要成分GM1的抗神经细胞老化作用.实验采用分化的NG108_15杂交细胞.将对数生长期的未分化细胞接种于直径为35mm的培养皿中分化培养,细胞密度为2×105/皿,分化培养液为含95%DMEM(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5%小牛血清以及1mmol/LdBcAMP,50μg/mL链霉素和50U/mL青霉素.实验分3组进行,对照组只加2mL分化培养液,GM1组是在分化培养液中加25μg…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记忆     
大戟栖的部分昆虫含剧毒物质,而给对照组昆虫喂向日葵籽。然后再给在自然界中通常彼此不往来的螳螂喂食。最初,螳螂追捕体内含有毒物质的昆虫,等到抓住这种昆虫便一口把它吃掉。但是在药物发生作用以后,螳螂很快吐出掺毒药的食物,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大世界中,昆虫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统计,全世界昆虫有100万种以上。昆虫在动物学中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们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人们以它们的食物和生活习性给人类带来利益或者危害为标准,给它们区分为"害虫"或"益虫"。  相似文献   

11.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昆虫是动物中的大家庭,已命名的就有100多万种,约占全世界已知动物的2/3。在这么多的昆虫中,有极个别的昆虫还能杀人。昆虫究竟是怎样杀人的呢?南美洲有一种蚂蚁被称为“魔鬼蚁”,它们主要是以毒液来杀人的。这种毒液比眼镜蛇的毒液还毒,人畜只要被它们咬上一口,会立刻丧命。这  相似文献   

13.
欧强  舒德干 《自然杂志》2014,36(1):14-23
咽鳃裂构造是定义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关键性状。寒武纪古虫动物门由于体侧的五对咽鳃裂及一系列的原始性状被论证为后口动物谱系最理想的一个根底类群。古虫动物咽鳃裂被证实与后口动物咽鳃裂同源,其原始功能主要是排出咽内海水。古虫动物门的出现标志着后口动物咽鳃裂的起源。咽鳃裂的诞生引发了动物界摄食及呼吸等基础新陈代谢的革命,并为后口动物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咽鳃裂构造是定义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关键性状。寒武纪古虫动物门由于体侧的五对咽鳃裂及一系列的原始性状被论证为后口动物谱系最理想的一个根底类群。古虫动物咽鳃裂被证实与后口动物咽鳃裂同源,其原始功能主要是排出咽内海水。古虫动物门的出现标志着后口动物咽鳃裂的起源。咽鳃裂的诞生引发了动物界摄食及呼吸等基础新陈代谢的革命,并为后口动物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动物行为学家曾经认为,大多数昆虫对境遇的多样性有固定的反应程序,例如知道哪种气味是食物和配偶存在的信号。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昆虫并非总是依据本能知道该做什么。 科学家训练斯芬克斯蛾学习辨别路上的—种意味看食物(糖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栉蚕,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若说天鹅绒虫,一些朋友可能会恍然大悟,但请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它是可以吐丝结茧的蚕。一般我们所说的蚕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的一些蛾类的幼虫,而这里所说的"蚕",非但不是蚕,甚至连昆虫也跟它靠不上边儿。像虫不是虫的有爪动物栉蚕在分类上隶属于有爪动物门,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陌生?其实就是形容它们是一类长着爪子的蠕虫。有爪动物是一类非常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末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未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四肢。  相似文献   

19.
要保证我们星球上几十亿人口有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消灭饥饿,特别是由于缺乏蛋白质而引起的饥饿,这是困难的,非常困难!但是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合成食物。而要制取合成食物,必须简化食物链环节。有一门科学叫“生态学”。它的研究历史不长。这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存在的诸系统的科学。食物系统便是其中之一:太阳能——植物——动物——人。人吃动物的肉;动物吃植物,植物生长靠太阳能。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食物系统,也叫食物链。这个天然的食物系统效应是很低的。作一个设想,有一个小孩整年(从12岁至13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窗     
人类对生物的调查还不全面,地球上仍有众多的生物种类尚未发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R·梅伊教授在1986年12月11日号的《自然》杂志上撰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150~500万左右,因此对这一问题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在被确认的100万生物中的大部分是昆虫,而且,几乎都生活在温带地域。但是,生活在热带地域的大型动物大约是温带地域的2~3倍。这个比率是用昆虫进行估计的排算值。根据最近在某一热带树林的调查结果,生活在树上的昆虫超过了1100种。参加调查的研究人员假定,约有20%的特定种类的树木上生活着所特有的昆虫,热带树木也有5万种。苏联科学院动物进化形态学·生态学研究所的S·库鲁莫夫研究员说:“尽管人类在地球上派出了调查队,但是还有不少地域没有得到专家的探查和研究。尤其在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中,人类能够潜到海深1000米以上的地方不多,而海洋的平均水深却为4000米。最近,J·库斯特在阿根廷海面上记录到新近发现的100种以上的鱼种。特别是还发现了过去认为已经绝种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