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采用拉曼光谱研究了空心银纳米球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层层组装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通过层层组装法制作的基底对p-ATP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单层基底对p-ATP的不同振动模式的增强因子分别可以达到2×106和6×107.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一种药片状银微纳结构。采用SEM和XRD等技术对所制备的银微纳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结合其结构特点对药片状银微纳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单分子检测实验可知超低浓度的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即10-10mol/L都可以检测到光谱信号,表明这种结构的纳米银可以作为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基底,其原因在于药片状纳米银具有层级结构,其表观自相似性赋予其良好的SERS活性。  相似文献   

3.
4.
主要介绍了不同表面拉曼增强基底的发展历程,包括金属溶胶、金属颗粒附着的固体基底及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材料基底,并对其背后机制进行了完整的介绍.结合相关背景分析了未来表面拉曼增强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波长为632.8nm激光激发的拉曼光谱仪,测定了三种水溶性porphyrin在电化学粗糙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这些光谱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别.实验还表明:当Sn(Ⅳ)TMPyP(4)吸附在Ag表面上时,Sn-N键仍稳定存在,而且吸附分子的表面浓度不同,其在表面的取向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金、银纳米及Au@Ag、Au-Ag合金复合纳米粒子为基底,研究尼古丁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讨论分子在4种纳米粒子表面的作用方式及可能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分子在金纳米和Au-Ag合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相同——垂直吸附,不同的是与金纳米粒子形成了稳定的N-Au键;由于银纳米粒子和Au@Ag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均富含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由带周期狭缝和周期凹槽的2块金属板构成的吸收器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 模拟了电磁波跟金属结构的相互作用.发现在所研究波段形成2个强吸收峰.变化狭缝宽度、2块金属板的间隔和凹槽深度,发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合近场分布,认为吸收的物理机制是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将电磁波耦合进入结构内部,一种是只在金属表面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另一种是在狭缝里的F-P共振.2种共振通过金属电子的阻尼振动将光波的电磁能量吸收.  相似文献   

8.
利用Johin-Yvon U-1000型显微拉曼光谱仪对一种新合成的缓蚀剂在金、银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金、银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这种缓蚀剂以S-Me键倾斜地吸附于金、银溶胶表面,与金、银在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单分子膜,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分子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以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首次制备了类毛线团表面银微球,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氮气吸附法对银微球形貌及分散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球是由纳米片有序组装而成的介孔材料,表面遍布棱角和狭缝。考察了PAM分子量、硝酸银浓度及还原体系pH值变化对银球结构的影响,并对类毛线团表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将银球用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检测基底,可显著地增强罗丹明B(Rh B)分子的拉曼信号强度,能够检测出浓度低至10-16mol/L的Rh B。  相似文献   

10.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蓓蓓  陆洋  马宁  仲雪 《贵州科学》2012,30(6):24-29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前处理简单、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论文简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非法添加物、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等方面现场快速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银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水热法制备出尺寸单一的银纳米颗粒,其反应机理基于相转移和相分离机制.银纳米颗粒的乙醇溶液通过甩胶处理涂抹在清洗后的硅片表面.Rhodamine 6G分子被用为检测分子,发现该材料为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衬底材料,其较大的增强因子可归结为金属颗粒耦合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包金纳米颗粒(Ag@AuNP)对结晶紫信号的增强效果与时间的关系。【方法】用新型纳米材料银包金纳米颗粒作为拉曼增强基底,采用785nm激光激发结晶紫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统计光谱特征峰强度变化趋势。【结果】结晶紫725cm-1,801cm-1,914cm-1,1177cm-1,1392cm-1,1588cm-1等特征峰强度在0~30min内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达到一个平台后随时间(30~36min)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结论】最优最快的结晶紫表面增强光谱的测定时间约为30min,该结论丰富了表面增强拉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的研究不仅对揭示分子与金属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结合我们在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 介绍了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进展, 包括增强机理、与入射光偏振的关系、多颗粒体系中对拉曼散射光的偏振调控、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光学力问题及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远程激发, 并简要介绍了单分子针尖增强拉曼散射和单分子表面增强荧光.  相似文献   

14.
摘要:考察了卤素离子种类(C1^-、Br^-、I^-)及浓度对于甲基咪唑(MMI)在铜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影响.当MMI组装浓度为1×10^-5mol·L^-1时,加入0.1mol·L^-1KCl溶液能得到清晰的MMI的SERS光谱.而当组装浓度为1×10-mol·L^-1时,加入饱和KCl溶液也可以得到MMI的SERS光谱.结果表明:对于此类体系其他卤素离子(Br^-、I^-)对于MMI的SERS信号同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Rh在紫外激发区间有着较强的表面增加拉曼散射(SERS).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hCl3溶液中Rh3 在Au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用恒电位阶跃法在Au基底上制备了Rh沉积层,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及电化学方法对得到的沉积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电位下用电沉积方法能够在金表面得到均匀的Rh沉积层,该沉积层保持了金属Rh原有的电化学特性.采用电化学方法通过先粗糙Au电极再沉积Rh的策略,可以制备粗糙的Rh表面作为紫外SERS基底.拉曼光谱实验表明,以吡啶为探针分子,该基底具有很好紫外SERS活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共振原理的光异常透射现象(EOT)可以实现宽频带透射,对宽频带光收集与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宽频透射,本文设计了亚波长金属圆孔阵列,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透射特性.结果表明,金属圆孔阵列可实现宽频透射.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入射光偏振方向、圆孔半径以及横向周期对金属圆孔阵列透射特性的影响.这些结果对设计非共振宽频透射的金属孔洞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银镜体系研究了吖啶橙染料分子的共振喇曼散射及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稳定而增强的共振喇曼散射强度不仅与电磁效应有关,还与吸附分子内电子结构有关。吸附分子与金属表面间的能量转移对共振喇曼信号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来研究深紫外针尖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化学增强机制的报道,引发了许多关于紫外针尖增强拉曼散射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来计算铝3-蒽醌分子-铝3结在262 nm光能量激发下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该分子的拉曼光谱是针尖增强共振拉曼散射光谱,其化学增强因子为107。这表明在生物和材料领域,针尖增强共振拉曼散射技术可用于深紫外区域的指纹振荡光谱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用染料激光增益增强弱拉曼模式的受激拉曼散射(SRS)的经典理论,详细给出了拉曼增益gR,染料激光增益gD和总损耗α的表达式,并在其推导过程中对经典理论作了修正,最后得到了激光增益和受激拉曼增益可以共同使SRS强度的指数部分快速增长的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DNA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re potentially useful in isolating and purifying DNA or RNA, directing-target-medicines, the development of DNA biosensors and biochips. Surface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ith monodispersed shape and size were prepared by coating nano-sized γ-Fe2O3 with silica in reverse microemuision, and then thioi-compounds were immobilized onto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fter immobilizing oligoDNA modified with thioi-disuifide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 obtained DNA-magnetic nanoparticles.The efficiency of the single-linking probes loading at the surface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as examined via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methods were also effectively applied to observing the immobilization and hybridization processes mentioned above.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oligoDNA being availably connec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