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从安娜追求爱情的心态,所处的社会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三方面剖析安娜悲剧形成的实质原因及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安娜与子君为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与社会抗争,最后都在所处的时代社会中倒了下去,相似的追求与结局反映出相似的悲剧根源:同样背负社会的学生打击,同样单纯为爱而放弃了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悲剧在今天仍具有启示义。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繁漪在其各自不幸的家庭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安娜与繁漪都是家庭中的最不幸者;作为争取真正爱情生活的"勇士",安娜与繁漪又都是对旧秩序的最积极的破坏者.二人如"前驱"和"后继"闪闪发光于世界人物长廊中,引人探究.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安娜追求爱情的心态,所处的社会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三方面剖析安娜悲剧形成的实质原因及其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分别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在无爱的婚姻以外,她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两位女主人公婚外情产生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与传统的父权制度;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升华。而女性性格深处的弱点又成为她们追求自主爱情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安娜和包法利夫人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们生活的时代相近,都有表面似乎幸福而实际并不和谐的婚姻家庭,有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有因爱情幻灭而自杀身亡的悲惨命运。但具体社会环境和家庭地位、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引起悲剧的主要原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典型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世界文学画廊里独具魅力的妇女形象之一,在文学万象叠观中独树,在艺术锐意求新中永存,其因就在于托翁从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交叉渗透地设计了安娜以生命为代价的唯美的爱情悲剧,并揭示了这一悲剧形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作者是通过展示多重矛盾 (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的矛盾、新旧伦理道德的矛盾等 )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安娜爱情悲剧的 ,进而阐明了安娜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矛盾和其个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文学中希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可以说这部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小说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宁娜确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纯粹的悲剧人物。一切悲剧皆源于错误,这种错误也可能是客观事物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主观意愿造成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安娜的悲剧是她犯了错误还是遭遇了错误呢,或者兼而有之呢?她不幸的原因是值得世人婶婶思考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11.
在男权社会,女性常为弱者,社会对女性剥夺的权益甚多。因此,女性权利地位问题和女性的反抗就是一个社会历史的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意义。本文通过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学形象:蘩漪和安娜的比较,揭露旧制度、旧势力对女性的摧残,讴歌女性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为主题,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封闭环境或暴力压迫等境遇下的生存悲剧。《逐爱的女人》通过两位女性的爱情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与父权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女性如出一辙地陷入一种封闭且循环的命运悲剧中。本文通过文本与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两性因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因素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爱情与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两个经典形象安娜与吉提,寄寓了作者对家庭与婚姻的思考和追问。安娜与吉提无论是在对待爱情、对待丈夫的亲人、对待孩子方面,还是在对待丈夫的事业、家务劳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表明女性只有像吉提那样,承担起自己为妻为母的责任,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社会才会安定,家庭才会和谐,个人才会幸福;如果像安娜那样,只求张扬享乐的权利而不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结果就只能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理想爱情与世俗婚姻——海丝特和凯瑟琳爱情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娟 《科技信息》2012,(32):216+218-216,218
《红字》与《呼啸山庄》是两部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杰作。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都描写了爱情、孤独与死亡。海丝特和凯瑟琳分别是两部小说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她们有着相似的命运遭遇:都曾为结婚而结婚,为爱而爱,最后都为婚外之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拟从两者的爱情与婚姻,孤独与死亡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破坏真挚而自然的感情不仅是残忍的,而且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宝黛爱情结局的叙事处理中,存在着贾宝玉“声音消失”的现象。而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从宝玉“声音”消失的角度入手,可探讨高鹗的创作意图和其所遭遇的困境,亦可观照出其处理方式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称婚姻为妇女最古老的职业,其作品《十八春》中表达了对特定时代女性婚姻的轨迹和对婚姻观的诠释,透露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意识。本文通过对《十八春》中顾曼桢和顾曼璐婚姻和命运历程的分析,以揭示时代条件下人性的堕落及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陈晋才 《世界博览》2010,(15):31-32
阿格尼丝告诉安娜,很多中国家庭都希望能够生育男婴,所以常常会有女婴被遗弃。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主人公爱米莉和我国著名小说家吴组缃先生《菉竹山房》中的主人公二姑姑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二者的家庭背景、爱情经历及命运结局,分析了她们的爱情悲剧及命运悲剧,深层次透析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中旧阶级、旧观念赋予的道德理念给广大妇女带来的毒害。  相似文献   

20.
《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埃玛是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她们的悲剧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她们毕竟是出于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且是出自两个不同作家笔下,因此,这两个形象之间在实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安娜追求的是高尚的爱情,而埃玛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级的情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