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春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0):82-84
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事业。深入探讨了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黄石教育的不断深入,黄石地区学生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字生弱势群体的含义和黄石地区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着重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弱势群体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浩林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5-57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体制转轨的历史条件下 ,弱势群体的弱者地位日益彰显。其权益受损问题渐为各方所关注。然而 ,无论政府还是学界 ,其关注视角始终局限于自上而下的经济拯救以及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关怀 ,而于政治层面的解决途径却鲜有论及。本文认为 ,对弱势群体的经济救助固然必要 ,可真正能够彻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是保证弱势群体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让其参与政治 ,自由、有序、规范地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为此 ,必须加强构建弱势群体有序政治参与的运行机制 ,并使之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转型期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即由农民、老年群体、失业人群以及残障人群等组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政治地位都非常低,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权益也经常会受到侵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权益保护,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弱势群体特征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从浩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Z1)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教育至关重要。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的权益和如何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一些主要城市的近郊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土地集中开发使用程度较高,加上国家或者地方建设需要,对农村土地征用量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成为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各地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农民利益分配作出了一些制度性安排。从总的情况来看,各地的利益分配制度安排中,都存在对内部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行制度性限制甚至剥夺的倾向,致使“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这就使得弱势群体权益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权益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优惠政策享受权等9方面。要健全维权组织,强化残疾人教育,加强舆论监督,落实优惠政策,争取法律援助,千方百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44-46,49
分析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表达话语权缺失、表达渠道不畅通的困境及原因,认为通过构建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使其能够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利,自主、理性、合法地进行利益表达,从而由权利均衡走向利益均衡,是促进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弱势群体负面心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社会体制转型这一宏观时代背景,对弱势群体的几种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负面效应的心态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支持问题,使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稳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仰光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2,(4):64-68,78
对弱势群体仅仅强调法律的平等保护并不能真正保护他们的利益,因该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较低,平等性的相关措施不具有可操作性。较有效的措施是依据社会弱势群体理论,正视其社会地位,进行国家救助,方能更好地保护其利益。分析我国婚变中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及原因,审视学者提出的建议,发现某些建议赋予法律所无法承载的功能,在目前社会背景下不具有可行性,设立专门的基金,对属于社会弱者的婚变中的农村妇女进行帮助,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唯一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但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现,而且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在分析弱势群体内涵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程基伟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15)
伴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关毕业生就业权益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既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有毕业生个人的原因。毕业生要维护好、实现好自身的就业权益,就必须树立起4方面的意识:政策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继续存在,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现代法治精神、法律自身的功能及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上来看,法律当属保护弱势群体的治本之策。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失业、下岗、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也不断凸显,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帮扶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建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为此。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对弱势群体支持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进行了分析,对弱势群体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危机的特殊经济背景的关联进行了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等主流社会政策思想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高校普遍运用的高校行政主导或在学生会等部门内部设立维权组织这种单一的组织型学生权益维护模式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主体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组织——社团型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明确权益维护组织与专业社团在学生权益维护方面的工作定位和分工,对其组织架构和运行加以制度的保障,形成高效、互动的大学生权益维护网络,不失为高校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1):93-96
弱势群体目前是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概念,宁波市对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工作十分重视。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了宁波市为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所取得的立法成果,指出了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立法工作中存在着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出的严重社会问题。在弱势群体构成中,失业群体居首位。失业弱势群体的出现,对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失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和构成入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心理障碍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目的在于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民进入城市就业,不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也为城市发展和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伴随着巨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民工领域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