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5年11月17-18日,本刊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共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90年前,中国还处在国势衰弱、民族危亡的时期,任鸿隽、杨杏佛、胡明复、秉志、赵元任、周仁等一群怀着“科学救国”理想,留学美国的中国青年,为创办一份名为《科学》的杂志,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科学社”的团体。今天,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回顾当年《科学》的创刊和中国科学社的成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4.
5.
1983年
自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以后,许多科学刊物陆续复刊或创刊。本年11月10日,张钰哲、何泽慧、卢鹤绂、曲钦岳、郝柏林、陆琰、刘咸、张孟闻、龚树模、何香涛、张和祺等12位学者(其中刘咸、张孟闻、张钰哲三位曾是《科学》历史上的主编或编委),联名致函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议“将停刊前已有四十五年历史的《科学》杂志复刊”。信中指出“这样一份历史悠久的杂志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是新创刊的杂志无法比拟的”,并具体建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委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这本《科学》杂志复刊,并组成一个由知名的老、中年科学家参加的编委会”。 相似文献
6.
1947年:1月《科学》29卷1期为“原子能专号”。5月10日理事会开会议决:同意杨惟义辞去生物研究所所长职,由秉志着手恢复该所工作;利用中国科学促进会拨款,由方子卫负责主持在明复图书馆顶层筹建本社的射电实验所,向公众做科普演示和展览。5月恢复科学通俗演讲,首由杨肇燎演讲《科学发展之回顾与前瞻》,6月由曹惠群演讲《原子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8.
1月10日大批社员留学归国后,本社面临经费拮据、组织涣散的严重困境。针对于此,董事会发表“特别启事”,鼓励社员树立信心,推进社务。 相似文献
9.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有关现代进化论创始人查尔斯·R·达尔文(Charles R.Darwin)的专门议题,标志着庆祝达尔文两个重要的周年纪念的开始[达尔文于1809年的2月出生(诞辰200年),其阐述进化论的巨著《物种起源》(该书的全名是:论借助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出版(出版150年)。在达尔文有生之年,该书一共再版了6次——译者注。]这两个周年纪念在全世界科学家和普通大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最近已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复刊.1985年11月5日上午,《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杂志主编周光召主持.他回顾了《科学》创刊后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介绍了这次复刊的一些情况,并表示要继承《科学》的光荣传统,把复刊后的《科学》杂志办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青年学者王磊因其在实验中成功地用人工方法扩充了生物体的遗传密码,获得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这一成果被学术界誉为“将来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突破。同时被《科学》评出的5位区域奖荣得者中,中国学者陈清因其在感觉刺激和信号传导方面的新见解而获奖。 王磊是2003年度“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惟一获得者,是继时松海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时松海因其在大脑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于2001年获此大奖)。本刊在介绍王磊及5位区域奖获得者的同时,将王磊发表在《科学》上的“扩展遗传密码”一文摘译给读者,便于对其研究领域及应用前景所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