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学明 《江西科学》2002,20(1):31-33
研究了用试剂R12再生老化P507萃取剂工艺,讨论了R12用量、反应时间对再生P507萃取剂可见光谱、萃取稀土分相时间、P507收率的影响。本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业已取得成功。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再生P507萃取剂与新配剂P507萃取剂在萃取分离稀土性能上无明显差异和变化。本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2.
轻稀土(Ⅲ)的萃取色谱分离自动化学发光检测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P_(507)-HCl-NaCl 萃取色谱分离稀土(Ⅲ),用自行设计组装的稀土(Ⅲ)化学发光检测器,研究了稀土萃取色谱分离连续自动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实现了轻稀土的萃取色谱分离和直接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 D、FPeppard等人在1962年以P-507/甲苯为萃取剂,分别研究了p_m、C_m、Th和U的分配比同各种因素的影响,但用P-507分离重稀土工作没有做。上海跃龙厂和有机所以P-507/磺化煤油为萃取剂研究了Th、Yb、Lu的萃取分离。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了P-507对稀土的萃取机理。本文研究P-507/磺化煤油对D_y、H_o、E_r的萃取分离情况。本文采用接近于生产中应用的稀土浓度,以P-507/磺化煤油为萃取剂,分别测定了酸度、稀土浓度诸因素对萃取影响,为今后D_y、H_o、E_r生产提供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皂化P507萃取稀土过程中,乳化是溶剂萃取中常见的现象,会导致稀土萃取率低和成本升高等.因此,研究了皂化P507体系对Si的萃取,并用负载Si的有机相萃取La,分析Si在两相中的乳化和负载Si的有机相对萃取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Si可以进入有机相,Si在两相中的乳化直接影响稀土的萃取效果,当有机相连续与含Si溶液混合四次后,La的萃取量减少了7g/L.负载有机相红外光谱研究表明:Si没有参与皂化P507的萃合反应;水峰和羟基变化说明乳化与萃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废FCC催化剂(废石油催化炼化催化剂)中含有2%以上的富La或富Ce稀土,用盐酸浸取后可得到含有稀土元素和非稀土杂质的氯化稀土溶液。研究用P507(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的工艺方法,考察萃取分离稀土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P507-煤油-盐酸体系中有效地萃取出稀土元素,较好地实现稀土元素和非稀土杂质的分离,其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剂浓度(P507体积分数)为60%,浸取液pH为2.5,萃取相比为2:1,萃取平衡时间为30 min;负载有机相直接用盐酸进行反萃得到氯化稀土溶液,反萃盐酸浓度为2.0 mol/L,反萃平衡时间为60 min。该方法工艺简单,解决了废FCC催化剂的处理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回收稀土金属。  相似文献   

6.
采用P507-Cyanex272混合萃取体系分离微生物浸出液中的镍钴,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协萃效应.结合低含量镍钴的微生物浸出液体系高酸度、低钴镍比的特点,对比了P507、Cyanex272和P507-Cyanex272三种萃取体系对镍钴的萃取分离效果,确定了在初始pH值1.5~2.2、对应的平衡pH值4.00~5.25条件下P507-Cyanex272协萃体系有较好的镍钴分离效果.系统考察了室温28℃下协萃体系各影响因素对镍钴分离的影响,确定协同萃取的最佳工艺为:P507与Cyanex272摩尔比3︰2,皂化率60%,萃取剂体积分数10%,有机相(由萃取剂与煤油组成)和水相体积比1︰4.在此条件下钴的一级萃取率为99.16%,镍钴分离系数为932.59.  相似文献   

7.
为测试圆筒式离心萃取器运用于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可靠性,夹带量、单级效率、串级效率,进行了该机水洗出口(P507夹带少量HCL)试验、空白有机皂化试验、稀土萃取单级试验、稀土萃取串级试验(NS分组),结果表明:离心萃取器已基本解决混相问题,其萃取速度、萃取率、级效率均高于箱式萃取槽,且分离效果特别明显;离心萃取器的稳定性较好,平衡时间短,再加上无需冲槽平衡,体系积压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相似文献   

8.
前言自 Peppard 等人1957年发表了用 P_(204)萃取稀土以来。目前在国内外稀土元素萃取冶金中已广泛采用 P_(204)。但因 P_(204)萃取分离重稀土反萃较难,国内外开展了P_(507)萃取分离重稀土研究。据文献研究表明,P_(507)萃取重稀土顺序是 Gd、Tb、Dy、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是针对我国离子型稀土产业环境污染问题,提出采用无氨浸矿与无皂化萃取分离方案,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高效提取、清洁分离。课题从离子型稀土矿山渗流场理论及应用、离子型稀土数字矿山、离子型稀土新型浸矿剂、无氨氮排放-水系循环稀土洁净萃取分离技术集成三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通过近两年研究,在离子型稀土矿山渗流场理论及应用方面,已建立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的一维稳定渗流模型,确定了单宽渗流量与渗透系数和特征参数C1的相关性,定量描述了特征参数C1的绝对值随底板坡度、注液井压力水头h1、水平间距L关系;解析了离子型稀土矿土浸泡后的强度特性及其物理性质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差异;掌握了渗流过程微颗粒迁移规律以及土样渗透系数随水力梯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收集不同稀土矿山矿区的地质资料和补充实测,建立全矿区矿床地质数据库,为矿山地形地质模型、矿体实体模型等提供基本数据;并据此建立地表模型、围岩模型、矿床模型,基本实现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可以真实形象的显示地表模型、地层、构造、矿体;创建了矿体块体模型和品位模型,实现了矿床块段建模及储量统计;设计了一套无线传感器自动控制注液的物联网方案,对智能注液可实施性进行了论证;确定数据采集方案和统计影响因素权重,建立了离子型稀土矿山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制定了龙南稀土足洞试验矿区开采方案;并提出品位实时动态显示方案和经济效益分析方案、室内相似模拟实验方案。通过可溶性盐的遴选与实验验证,结合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流出曲线,筛选出可用于离子型稀土矿山的无氨复合浸矿剂,稀土浸出率达100%,且成本低,实现了矿山资源提取无氨化。利用P507萃取稀土、N235萃取酸的特性,设计了P507-N235无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方案。优化后的有机相成分为:30%~35%P507+25%~30%N235+0~20%熿化煤油+45%~25%环己烷。测定了复全萃取体系稀土萃合物的组成为REA3(?R3N?HA)?3R3NHCl;研究了复合萃取剂对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规律,证明了体系中稀土元素呈"正序萃取",符合"镧系收缩"规则。进行了复合萃取剂负载稀土反萃取研究,发现水能反萃负载有机相中的轻稀土,利用草酸沉淀,制备出砂状稀土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21日在华南师大召开“CL—P507 萃淋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成果鉴定会.华南工学院,中山大学,广东工学院,广东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珠江冶炼厂,广东省稀土研究所等17个单位、3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通过鉴定书.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试制成功CL—P507草淋树脂,填补了广东省的一项空白,为广东省及我国稀土工业采取柱萃取色谱分离新技术提供了新材料,对促进我省及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到会的专家们都认为,CL—P507苹淋树脂合成工艺路线合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先进.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产品产率高,达94.3%,其中适合工艺分离需要的精度100~200目的约占70%,高于国内同类产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新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学明 《江西科学》2002,20(3):142-145
根据氟碳铈矿稀土组成的特点和市场可预测的稀土产品结构 ,应用串级萃取理论优化设计氟碳铈矿P50 7_HCl体系萃取分离流程。对 4种萃取分离流程的萃取槽级数与体积、有机相与稀土存槽量、盐酸与液氨消耗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获得新的优化的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流程  相似文献   

12.
乳状液膜浓缩稀土(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江西科学》1999,17(2):100-106
研究了用乳状液膜从NaCl型浸出液中浓缩稀土的工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油内比(Roi)、膜相中煤油/石蜡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内相酸度、料液中稀土浓度、水乳比(Rwe)、流动载体P507和P204的比较以及搅拌时间。通过实验获得了一个适宜的液膜组成(N205P507煤油液体石蜡HCl)和一些较佳的操作条件。液膜富集稀土的浓度可达100g·L-1,稀土提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3.
Rare Earth Separa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With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the academic efforts, and th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ot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the rare earth separation during…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是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并发展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与工艺优化设计,为中国稀土工业获取高纯度的单一稀土元素作出贡献,实现了中国稀土产量的飞跃,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通过徐光宪对其进行稀土萃取分离研究与应用的自我回顾,反映了科学家、政府和企业在稀土分离研究、分离工艺和稀土产业的发展等领域扮演的不同角色,稀土萃取分离研究在本土取得创新的方式,以及稀土产业缺乏专利保护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P507萃淋树脂的若干重要参数,并以P507萃淋树脂作为萃取色谱柱填充料,进行四对希土元素(镨—钕、铕—钆、镝—钬和镱—镥)分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CL—P507革淋树脂作为萃取色谱柱填充料,进行希土元素Tb和Dy分离的研究.研究了淋洗酸度、温度、流速、希土负载量等因素对Tb-Dy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稀土萃取分离过程工艺复杂/难以对其建立精确的过程控制模型,提出了稀土萃取过程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根据现场工艺参数,确定稀土萃取过程级数和各进料设定流量; 运用串级萃取理论对稀土萃取过程产生各级组分含量数据分析; 应用Matlab7.10数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为确保2端出口产品最终达到所需纯度对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并以CePr/Nd萃取过程为例进行建模研究,对实际生产过程工艺操作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皂化P204-H3cit-NdCl3体系萃取分离稀土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萃取分离体系下,稀土工业生产存在皂化废水中氨氮含量高污染水资源等问题,但该体系反萃取的酸度过高而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单级和错流反萃取研究了反萃液酸度、反萃温度、反萃时间和反萃级数对反萃取率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0.6 mol/L低酸度六级逆流反萃取.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级及错流反萃取相比,六级逆流反萃率可达到100%,酸利用率为50%左右,明显减少了酸耗,而且反萃余液酸度为0.3 mol/L左右,达到了现有稀土萃取分离的工业要求.该研究为非皂化P204-H3cit-NdCl3体系萃取稀土元素的应用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