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动弯沉仪在玉三高速公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弯沉检测的现状,解释了弯沉的意义及弯沉值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了贝克曼梁法、自动弯沉仪法、落锤式弯沉仪法三种测定方法的工作原理、使用范围及其各自的特点,以促进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笔者阐述自动弯沉车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玉三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总结了自动弯沉车使用的实践经验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金花  程志杰  邹越 《科技信息》2011,(18):I0336-I0336
路面弯沉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工程竣工前,路面弯沉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反映了路面的整体强度质量。在路面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弯沉分值分别为15和20分,如弯沉达不到,该分项不可能达到优良。由此可见,了解路面弯沉的变化规律、正确测试路面弯沉,对正确评价路面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3种典型的路面弯沉检测设备的使用性能,弯沉检测中的注意事项,采集数据蕴涵信息的描述,总结了3种检测设备弯沉测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路基弯沉检测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路基弯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西安-户县高速公路试验路实体工程,对土样进行室内轻、重型击实标准回弹模量试验,现场检测土基回弹弯沉值、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等指标,对检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土基回弹模量与稠度、压实度的关系,进而推出季节影响系数与稠度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取值宜在规范基础上提高20%~40%;结合回归得出的土基回弹模量与土基顶面弯沉的关系,可以得到路基顶面弯沉检测标准,从而为路基弯沉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海珍 《科技资讯》2006,(20):22-23
路面弯沉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工程竣工前,路面弯沉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反映了路面的整体强度质量。在路面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弯沉分值分别为15和20分,如弯沉达不到,该分项不可能达到优良。由此可见,了解路面弯沉的变化规律、正确测试路面弯沉,对正确评价路面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亚伟 《科技信息》2013,(11):377-378
目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的检测多是以弯沉仪检测路面板缝边、板角弯沉与标准弯沉值进行对比来判定,本文深入介绍目前脱空检测的方法,结合笔者参与相关工程的实践经验,剖析这些检测方法的技术要点,综合比较其优缺点,为其他脱空检测相关工程选择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路面平整度和弯沉的概念,分析了反映路面平整度不同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常用的路面平整度和弯沉检测方法的原理分别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路面平整度和弯沉检测技术的不足,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基层施工弯沉检测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地区大量实测资料 ,对影响半刚性基层弯沉变异性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实际需要 ,对施工期实测弯沉的龄期与养生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修正 ,得出可用于施工检测的弯沉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当前路基路面弯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贝克曼梁法、落锤式弯沉仪法、自动弯沉仪法。贝克曼梁法为传统检测方法,以人工操作为主,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可靠性差,而后两种方法均为计算机控制下的自动量测方法,测速快,精度高,具有传统检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落锤式弯沉仪法与自动弯沉仪法所测得的数据必须与贝克曼梁法所测数据进行比对换算,之后才能作为最终评定的依据。本文具体介绍了落锤式弯沉仪在实际当中如何与贝克曼粱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具体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沈汉鑫 《广东科技》2006,21(8):117-118
为了扩大落锤式弯沉仪(FWD)的使用范围,充分利用现有设计体系的各项技术指标,需要研究FWD与贝克曼梁(BB)弯沉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FWD弯沉与BB弯沉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针对某高速公路沥青面层,通过比对试验,得到结论:将BB弯沉对应的每组FWD弯沉数据剔除特异点并取平均值之后,BB弯沉值与FWD弯沉值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R2达到0.976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路基弯沉检测的效率和精度,以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为平台,对路基弯沉盆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针对含砾黏土和含碎石黏土2种不同路基结构,基于回归分析技术及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方法构建了动弯沉与贝克曼梁静态弯沉之间的分析模型,并对2种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实测数据表明,由于考虑了弯沉盆指标,采用回归模型对2种不同路基的贝克曼梁静弯沉预测相对误差均值分别由4.64%和3.99%下降到3.01%和2.35%,回归方程对贝克曼梁静弯沉的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均值分别为1.66%和1.80%,优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路基贝克曼梁静弯沉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应用比例边界元法对路面结构弯沉进行计算,并与路面实测弯沉进行比较,同时应用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弯沉和实测弯沉的对比计算,进而选定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完成对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评价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半刚性基层不同龄期弯沉检验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与模量随龄期增长,基层弯沉值也随着龄期变化。为得到半刚性基层不同龄期的弯沉检测标准,在室内成型二灰土和二灰碎石试件,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采用顶面法测定试件不同龄期的抗压回弹模量,得出其模量随龄期增长的规律,将其代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化公式中,得出不同龄期半刚性基层顶面弯沉值计算公式,并给出其实例应用的说明。结果表明,采用该弯沉公式并结合路面实测数据计算出的弯沉值,作为相应龄期半刚性基层的施工弯沉检验标准值,能充分反映半刚性基层弯沉值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更好地评价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等级半刚性路面的路基路面参数对有关设计指标的影响情况,明确了路表弯沉和土基顶面弯沉,土基顶面压应变之间的关系,指出路表弯沉不能明确反映土基顶面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自动弯沉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强度检测中的广泛应用,自动弯沉检测设备测值与标准方法测值的相关性是应用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检测实践及数理统计分析证明,自动弯沉检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掌握适当的方法,其数据处理过程是相当简便的,并且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主要介绍了此项技术在实际操作及数据结果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刚性道面弯沉盆重心距离法(MAREA)及回归模型,在系统建模和分析传统弯沉盆面积指数法(AREA)的基础上,从综合利用各个测点弯沉值信息的角度,以弯沉盆重心距离指标替代弯沉盆面积指数,推算相对刚度半径;并以实测弯沉盆误差最小为准则,计算板下地基反应模量,从理论上解决结构参数反演的多解性.在典型的刚性道面结构形式下,分析改进方法采用最佳的传感器数量以及可靠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较大提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能有效处理测量误差.基于落锤式弯沉仪(FWD)实测数据的模型验证结果也表明,该改进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能减少拟合误差.采用五次多项式建立了无偏的回归模型,大大提高了反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基于弯沉的路面板底脱空判定方法研究的不足及常用压浆材料处治板底脱空存在“二次脱空”的情况,以烟台一威海高速路试验段为依托工程,通过对试验段路面板同板板中心、板边中点和板角弯沉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钻孔实测,提出路面板底脱空同板弯沉差判定标准,并引入自膨胀补偿收缩理论改良压浆材料,推荐分别适用于处治路面板底轻度、中度和重度脱空的有机类、水泥类和掺砂类自补偿压浆材料.试验段钻孔复核与弯沉检测结果表明,路面板底脱空同板弯沉差判定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推荐的自补偿压浆材料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等效原则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弹性层状理论,研究了不同等效方法对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换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弯沉等效为指标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不能很好地反映板下地基的受力特性,会导致板底应力计算结果偏小;而以板底拉应力等效为指标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基层刚度和厚度变化对板底拉应力的影响。因此,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时建议采用基于拉应力等效的换算方法,而基于弯沉等效的换算方法则可用于基层(或垫层)弯沉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基层脱空路面3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脱空范围、脱空高度、基层开裂情况对弯沉盆的影响规律,并且比较了基层脱空和其他基层损坏的弯沉盆异常响应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提出采用弯沉比和面积指标作为基层脱空判定指标,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判定标准.最后,根据结构层缺陷弥散假设,分析了脱空面积与土基等效模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估算脱空面积的经验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9.
张慧 《甘肃科技》2012,28(20):107-108
国内外普遍采用回弹弯沉值来表示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回弹弯沉值越大,承载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通常所说的回弹弯沉值是指标准后轴载双轮组轮隙中心处的最大回弹弯沉值。在路表测试的回弹弯沉值可以反映路基、路面的综合承载能力。从弯沉值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路面弯沉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阐述了路面弯沉的变化规律的测试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激光自动弯沉仪在路基路面弯沉检测中原理及应用,并通过校核对比试验,分析其检测与手持式落锤弯沉仪以及传统贝克曼法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