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用于锅炉设备的对流蒸发受热面和省煤器受热面,在采用高频焊接螺旋肋片管束时,需要了解其放热与阻力特性。对用于自然循环锅炉对流蒸发受热面的该种管束,还须了解管束中每排的放热特性,以便算出各排的吸热量,为水循环计算提供依据。鉴于目前国内尚缺少国产高频焊接螺旋肋片管束的实验数据与资料,本文介绍作者应制造厂要求对一种结构的这类管束进行实验研究的情况。作者求得了该管束中各排的放热特性关系式,还求得了排数影响修正系数ε_z的计算式和该管束的放热特性关系式以及管束中平均每排的阻力特性关系式。文中还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方法,并采用差分法求得肋片效率;分析了实验结果,并与其他作者的算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以顺列光管式省煤器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横向管距和纵向管距的顺列光管管束以及不同速度、粒径的飞灰颗粒,利用CFD软件平台对省煤器管束烟气流场进行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烟气颗粒横掠顺列光管管束的运动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锅炉尾部顺列布置的卧式省煤器减轻磨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工业中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场合下蒸气的高效冷凝传热,建立了混合蒸气水平管束外对流冷凝传热实验系统,通过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方法对光管管束、2D肋管管束和3D肋管管束进行疏水与超疏水表面改性处理。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对不同润湿性管束表面的冷凝形式及管束间冷凝液流型进行可视化观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流速、混合蒸气流速、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对流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蒸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管束效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时,冷凝液在管束间形成滴状流,水蒸气体积分数对不同润湿性的冷凝式换热器的对流冷凝传热特性影响显著,随着管排数增加,对流冷凝传热系数增大,管束效应对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强化作用最大,当水蒸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1%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53倍,而当水蒸气体积分数约为23%时,9排超疏水光管管束的对流冷凝传热系数是单排的1.34倍。  相似文献   

4.
浮头式废热锅炉工艺气侧的传热过程属于辐射状扩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强迫对流换热,这种对流换热既不同于定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又不同于一般的变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文中用大比例尺(M1:2)模型测定了该换热过程的对流放热系数与雷诺数间的关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流动方式强化了对流换热过程,辐射状扩压流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增加16%,而辐射状收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则增加40%左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气压力对锅炉炉内介质热力性质的影响规律;在研究影响对流传热放热系数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流放热系数计算公式;验证了标准方法中影响辐射传热的火焰(烟气)黑度计算关联式的适用性.将上述研究结果与现行标准方法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形成了低大气压力下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对实例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低大气压力对锅炉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的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了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锅炉设备使用高频焊接螺旋肋片管束的效果。通过对宝钢电厂35万KW机组1~#锅炉省煤器与姚孟电厂30万KW机组2~#锅炉省煤器的比较,说明了高频焊接螺旋肋片管束在节能、省料和使结构紧凑方面的优越性,并介绍了这种管束在运行中的积灰情况,指出了在锅炉对流受热面中用它来替代常用光管管束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空气外掠管束时管外流动和放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种不同管束布置时的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及阻力函数关系式。并且通过与前人经过实验而得到的准则关联式相比较,发现文中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准则关联式与其吻合性较好。还总结出了在Re较高时,管束采用叉排布置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以R113为工质,对不同当量直径管束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对单相强制对流实验数据与Sieder-Tate、Dittus-Boeher和Gnielinski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管束间狭窄通道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通过分析管束间狭窄通道中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得到了可用于该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关联式,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增压锅炉过热器强化传热机理及热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工基本原理分析了一定压力下烟气和过热器管束对流传热的机理,探讨适合于增压锅炉过热器的热力计算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烟气喷量流速uρ来计算Re数,进而计算烟气对流放热系数,从而避免了对烟气运动黏度ν的考虑.应用所选择的公式对某型增压锅炉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用电加热的平板模型在风洞中进行了试验,分别测得了加热面向上及向下时混合对流的局部放热系数。试验的范围为风速u=0.1~25米/秒,传热温差T_w-T_f=25~106℃。试验表明浮升力对水平强迫对流的影响与加热面的朝向有关。试验结果已部分地整理成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电站锅炉光管错列布置省煤器受飞灰磨损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飞灰冲蚀管束磨损特性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研究求出质量相对磨损量与几何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得计算式具有实用意义,能对不同几何结构下的光管错列省煤器受磨损程度进行直接比较,可供工程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氯化钠水溶液管外沸腾换热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传热学实验研究的相似理论 ,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压发生器中常用的光管和外螺纹管的沸腾换热过程用氯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得到了管壁面过热温度为 2~ 7℃和热流密度为 1~ 2 0kW·m-2下 ,光管和外螺纹管核态沸腾对流换热的实验数据 (包括在纯水、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单管光管、三管光管、单管螺纹管和三管螺纹管之间八种组合的沸腾热换工况 ) .通过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并与溴化锂溶液沸腾换热工况的数据进行相似性比较和分析以后发现 ,结果吻合良好 .由此可知 ,通过调整和扩大模拟实验的范围 ,可以得到大量的模拟实验数据 .将这些实验数据稍作修整即可直接应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换热设计计算或校核计算过程 .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激光全息干涉法研究了水平椭圆管的自然对流放热.给出了各种不同比例的椭圆管局部放热系数的变化曲线;对同一比例的椭圆管,研究了其长轴处于不同倾斜角时局部放热系数及平均放热系数的变化;导出了椭圆管的平均放热系数与其形状系数的关系曲线及经验公式,并与有关的理论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工业用8排翅片管束空冷实验装置,讨论了翅片管干式空冷代替光管湿式空冷的可行性,研究低进口风温、风量对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进口风温下,翅片管干式空冷可用来代替光管湿式空冷换热,降低进口风温能有效强化翅片管干式空冷换热,其换热能力亦随着配风量的增加而提高。实验中翅片管管外换热系数和管束压降实验值与国外关联式计算结果有差别,拟合给出本实验翅片管管外传热关联式及管束压降关联式,为工业应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烟气中固体颗粒对螺旋槽管束的磨损行为,应用离散相模型对烟气横掠顺列螺旋槽管束进行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引入新的磨损计算模型.分析了飞灰颗粒对光管和螺旋槽管磨损的差异以及烟气流速、粒径、横向/纵向管距和螺距、槽深等因素对螺旋槽管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螺旋槽管管束磨损率比光管管束小10%左右;磨损率随烟气流速、颗粒直径、纵向管距的增大而增大;小粒径颗粒(dp=25μm)最大磨损位置发生在圆心角30°左右,较大粒径颗粒最大磨损位置发生在圆心角40°左右;磨损率随横向管距、螺距、槽深的增大而减小;槽深对螺旋槽管磨损率的影响远低于螺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平管束管间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并分析了冷却水流量以及不凝气体质量分散对管束冷凝换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有不凝气体存在时,冷凝放热系数最小值并不一定发生在最低排管上,冷凝放热系数最小值与冷却水流量和不凝气体质量分散均有关。研究结果为凝汽器的进一步传热强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流体在管内受迫 流时放热过程的研究现况总结了尚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一些课题,指出了作为模拟计算工具的水力积分仪原则上可以演算这些课题.在此前提下,对流体在管内作流体动力学稳定 流时热初始段放热过程具体推导了水热模拟关系式,重解了给定tw=常量(第一类边界条件)的Graetz课题和qw=常量的第二类边界条件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模拟试验的方法和相应的模拟技术.对演算结果,作了必要的误差分析,通过与有关的准确解和数值解的对比,讨论和总结了模拟技术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流化床稀相中的水平管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测定了管束中各管排的局部放热系数,讨论了颗粒直径、流化速度、管束几何参数和位置对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任祥翔 《创新科技》2014,(14):107-107
D型锅炉对流管束中上升管、下降管的具体排数无法简单的判定。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常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假设,但常发生假设和实际运行相差较大的情况,导致了水动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大,给锅炉水动力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之后,提出了用系统运行压差与各管排停滞压差比大小的方法判定对流管束管内工质的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灰污系数试验研究的原理、试验系统及所采用的试验研究方法;将所得的试验结果与类似结构的整体型螺旋翅片管束及光管管束灰污系数相比较;得出了适用于工程实际的齿型螺旋翅片管束灰污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